翟思连
摘 要:在幼儿教育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家园共育的教育实施手段请家长也参与到幼儿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借助家园共育的开展强化幼儿教育的实施效率、为幼儿构建一个家、园一致的教育环境,并借此有效帮助幼儿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建立高尚的个人品格和素养,进而切实在家长和幼儿教师的合力帮助下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儿童。
关键词:幼儿园;家园共育;综合素养
在幼儿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借助日常的班级活动对幼儿实施教育和引导,还需要定期召开家长会议、要求各位家长积极承担幼儿教育的家庭责任,并保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执行一样的教育引导手段,进而有效构成家园共育的教育实施网络——幼儿们将会在幼儿园与家庭一致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教育活动参与中切实实现成长和进步。同时,教师可以引领家长们在文明礼仪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自理能力训练和体能教育实践等层面开展家庭教育,并结合与幼儿园一致的教育手段和形式助力幼儿的成长、促使幼儿实现认知能力、实践能力、个人品质和综合素养的逐步完善。
一、家园共育中的文明礼仪教育
在幼儿教育中,很多教师都会发现明明在教育活动中为幼儿们讲述了文明用语的使用方法、在游戏中练习了文明礼仪的实施方式,但是只要经过一个周末,一切都会被“打回原形”——幼儿们将会忘记文明礼仪的行为和要求,早上见到了老师不愿意打招呼、见到小朋友也当作没看到、在班级活动的实践中会互相争抢和打闹……其实,上述情况的出现都是因为家园共育的缺乏。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借助文明礼仪教育的家园共育为幼儿建立家庭、幼儿园一致的培养环境。
例如,笔者在教育实践中首先对幼儿们实施教育管理内容的就是文明礼仪教育,并会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对幼儿加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渗透。但是,笔者在教育过程中发现很多幼儿在经过一个周末或者假期之后就会出现文明礼仪行为的“倒退”。究其原因,笔者发现原来是部分家长对于幼儿过于迁就,对于幼儿的不文明、没有礼貌的行为并不指出、也不会干预,这就导致了幼儿在家庭中不遵循笔者教授和传递的文明礼仪行为和要求。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呼吁各位家长参与家长会,并将班级中幼儿出现的一系列不文明、无礼仪的行为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梳理,进而要求每一位家长与幼儿园实施一致的文明礼仪教育管理形式,并要求幼儿们“见到熟人要问好、互敬互爱要做到;询问他人要用“您”、文明用语要记牢;寻求帮助要谦逊、真诚微笑不能少”。同时,笔者要求家长从自身入手,为幼儿建立良好的文明礼仪榜样。经过一段时间家园共育的组织和实施,笔者发现幼儿们的精神文明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每一位幼儿在幼儿园当中见到老师时都会主动对老师问好、在参与班级中的活动时也能够互相礼让、在人际交往中也能够礼貌待人,且与他人友好相处。更重要的是,因为家庭和幼儿园都执行统一的文明礼仪管理标准,故而幼儿能够在家庭和幼儿园中都保持良好的文明礼仪状态,并切实成长为讲文明、懂礼仪的儿童。
二、家园共育中的良好习惯培养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在日后快乐生活、高效学习的保障,也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教育内容。同时,为了提升教育质量,幼儿教师依然需要借助家园共育的有效实施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教育和培养,并对家长们提出明确的协同教育要求,以期保证幼儿在家园共育的合理实施下高效实现良好行为习惯的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掌握和良好学习习惯的逐步健全。
例如,笔者在对幼儿实施良好习惯的培养中,注重从行为习惯的培养、生活习惯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与家长进行沟通,并要求各位家长在家庭中严于律己,严格保障自己的行为习惯,在坐立行走中都能够保证基本的仪态、在生活中能够遵循卫生要求并进行自我管理、有每日学习的安排且积极执行。经过家长的演示和日常潜移默化的引导,笔者发现幼儿们在不知不觉之间建立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们能够在幼儿园生活中主动排队,且能够在吃饭时帮助生活老师打饭、收放餐具。同时,幼儿们还建立了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知道主动洗手、借助七步洗手法完成日常的清洁任务。更为重要的是,幼儿们还在家园共育的实施过程中实现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建立,能够专注、耐心地投入到班级活动中,并以积极思考、认真分析的学习习惯完成活动参与和实践。可见,幼儿们不仅在家园共育中深受家长和教师的帮助,还切实实现了各项重要良好习惯的建立。
三、家园共育中的自理能力训练
良好的自理能力是幼儿们日后生活和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个人能力,也是幼儿教育中家园共育的实施重点。教师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将会发现班级中的部分幼儿能够在教师的教导下自己穿衣服、在吃完饭后自主收拾餐具、在教育活动参与完成后主动帮助教师收放教育材料和桌椅。但是,经过家庭教育的了解,笔者发现很多幼儿在家庭中就“什么都不会了”,事事都需要家长帮助。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请家长积极在家园共育中践行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并借此将幼儿的良好自理能力延续到家庭生活当中。
例如,在召开家长会时,笔者将关于做家务开发智力、锻炼能力的研究在多媒体设备上加以展示,并借此要求各位家长建立端正的幼儿教育理念、相信幼儿的个人能力、要求幼儿在家庭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经过笔者的启发和要求,各位家长都开始做“懒爸爸”和“懒妈妈”,并借此在家庭中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进而要求幼儿在能力范围内帮助家长做一些家务。经过一段时间自理能力的家园共育之后,家长们在教育反馈中纷纷表示没有想到自己的孩子能够做这么多事情,且在自理能力的训练中发现幼儿们建立了强烈的感恩之心——他们不再认为家长所做的一切是“理所当然”,而是更为珍惜父母的付出、更为感恩父母的付出。可见,幼儿在自理能力的家园共育中不仅建立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还在锻炼中实现了自理能力的提升和感恩素养的完善。
四、家园共育中的体能教育实践
良好的身体是成长进步的基础,因而幼儿教师需要借助家园共育中的体能教育培养要求家长与幼儿园保持一致的体能训练、并借此保证幼儿每一天都可以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进而逐步实现个人运动能力的提升、体能的增强和个人体质的逐步改善。同时,体能教育实践的开展还能促使家长与幼儿之间建立和谐、温暖的良好亲子关系。
例如,除了每天安排幼儿们在幼儿园当中参与体能教育活动之外,笔者还请幼儿家长每天在幼儿园放学后组织幼儿进行25米跑、蛙跳体育活动的训练。一开始,家长们都觉得这种家庭中的体能训练很枯燥,且增加了教育负担。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庭体能训练,笔者将幼儿在参与活动前后的测评数据向各位家长发放,发现每一位幼儿在跑步速度、蛙跳连续性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和进步。更为重要的是,幼儿们在每天的家庭体能训练中与家长积极互动、共同练习,构建出和谐、温馨的亲子游戏时间。可见,家园共育中体能教育实践的开展不仅能强化幼儿的运动能力、提升幼儿的运动水平,还能切实改善幼儿体质、构建和谐快乐的亲子关系。
在幼儿教育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为了达成良好的幼儿教育效果、保证幼儿在家庭中也接受与幼儿园管理规定一致的日常教育方式,教师则需要借助家园共育的实施要求各位幼儿家长进行配合,并使用幼儿教师提出的教育管理方式在家庭中对幼儿加以引导,以期促使幼儿在高度一致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手段中有效实现成长和进步。同时,教师可以借助文明礼仪教育、习惯培养教育、自理能力训练和体能教育活动等教育形式要求家长进行配合,并借助多元化、丰富的家园共育手段逐步将幼儿培养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知识、高品质的优秀儿童。
参考文献:
[1]何庆,赵志军,黄书进.“人文素养家园共育共治”的学科理论与培育模式[J].现代教育科学,2019(12).
[2]李慧荣.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之我见[J].学周刊,2019(35).
[3]廖丽娟.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共育模式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