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苗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传媒方式也逐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型传输媒体逐渐占据了人们的视野。在这样的传媒环境下,校园文化的传播也需要与新媒介进行良好的结合,以提高高职校园媒体文化的传播力度,加强对高职校园思想文化的宣传,提高为学生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以新媒介作为信息传播途径,帮助师生与学校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加强文化的传播,开展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将针对高职院校媒体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提出一系列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介;校园文化;高职院校;有效措施
前言:
高职校园媒体是青年学生思想文化的重要传播途径,在我国,校园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分支之一[1],对于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主流媒体逐渐开始使用新媒介来进行信息传播,极大的改变了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手机、电脑、电视等传播设备也逐渐向着适应新型媒介的方向更新换代,由此可见,我国已经正式进入新媒体时代,因此,高职校园应当注重校园媒体的建设,积极学习和掌握新媒介的使用方法,探究如何在新媒介环境下建设高职校园媒介文化。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时代,社会不断进步、科技不断发展、文化不断融合,学生对新文化的了解程度逐渐加深,对社会上产生的新思潮接受能力较强,使得学生容易收到多种思想的影响,造成原有价值观的改变,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对学生个性化的养成,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促使了学生思想的不稳定[2]。青年时期是人一生中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高职校园文化的有效传播能够加强学生对正确思想的关注度,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用良好的人文氛围凝聚学生的思想,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应当在新媒介环境下采用新型的教育方式,以校园媒体良好的渗透作用改善教学、学习、管理方式,推进教育思想的改革,宣传新型素质教育思想,有效改善教师的教育理念,培养出技能型、创新型的技术人才,满足社会对高职教育培养出的新型人才的需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技术能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校园文化的传播是体现院校实力的重要途径,对学校的办学、治学、招生及毕业生就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体现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整体形象,体现校纪和校规的管理质量,展示校园的校风和人文氛围。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建立完善的文化传播体系
在校园文化的传播中,传播体系的完善性将直接决定校园文化的建设效果,如果高职院校没有建立起良好的传播体系,就无法使优质的校园文化传达给学生,更不可能将校园文化向全社会进行有效传播,人与学校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交流互通环境,也就无法促进校园文化的再建设,校园文化将停滞不前、发展受阻[3]。对于全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而言,通常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虽然校园文化的传播方式较多,但渠道十分零散,不能够起到有效的传播作用。
(二)管理人员不具备校园文化建设经验
高职院校在校园管理工作中,通常仅仅关注对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而没有重视把握学生的思想理念发展,没有注意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学生在高职教育成长阶段的思想特点,因此,通常不会聘请专业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校园媒体管理,而由行政教师和学生干部进行兼职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容易缺乏传媒技巧的使用,和掌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三)没有注重信息的良好整合
高职院校校园媒体的管理中,对于信息筛选与处理仍然存在不成熟的情况,这时就会导致部分学生在思想方面出现波动,而校园媒体作为培养学生正确思想观念主要媒介,需要为学生拓宽信息渠道,才能有效培养学生形成现代化思想。
(四)没有积极运用新媒介
随着互联网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媒体技术的发展,社会上逐渐出现了许多新型的传播媒介和传播平台,高职学生由于经常使用手机、平板等新型設备,因此也逐渐开始了解新设备中配备的新传播媒介,对新媒介的使用率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而目前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管理人员通常仅关注传统媒体的建设,例如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等,而没有关注到新媒介的兴起,对于新媒介的使用方面存在一些技术难题没有攻克,在校园文化的宣传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进步空间,因此,导致学生对校园文化关注度不高,校园文化宣传效果不佳[4]。
(五)传播媒介之间信息交流性不强
校园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各种官方传播媒介的共同运营,但就目前的高职院校传播媒介而言,由于所处不同部门,导致各种媒介的运营存在一定竞争,内容上存在同质性,相互之间沟通和合作不强,缺乏协同作战能力。这是校园文化的传播媒介没有得到统一管理所导致的,造成了校园资讯的重复输出和有价值信息的浪费,甚至由于监管力度不足,使得不同平台照搬宣传内容,无法发挥不同传播平台的不同特性和优势,在宣传内容上没有经过再次深度或者广度的处理,严重弱化了不同宣传平台的宣传效果。
(六)高职学生对校园文化兴趣不强
高职学生由于在高中教育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没有接受有效的指导,使得学生不仅在学习方面存在动力不足、自制力差等问题,对提高个人文化修养的意识也不强,因此,可能导致学生对校园文化难以产生兴趣,甚至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迷惑,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造成对社会的不良影响[5]。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新媒体的使用技巧
由于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和兴趣逐渐增加。高职院校教师和管理者应当注意在对学生的教学和思想教育工作中使用新型传播媒介,提高自己的新媒介使用水平,运用好传播媒介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各种便利。例如教师可以使用新型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在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使用新媒体技术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产生兴趣,这种技术的使用也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新媒体运用技巧,因此学校应当聘请专业的新闻传播学人才,加强对校园媒介的管理,加强校园媒介传输信息的有效性。同时注意对教师相关技能的培训,使教师能够灵活使用各种新型媒介,为学生提供内容、形式更加丰富的教学活动。
(二)加强信息整合的科学性
在当今媒体环境下许多信息尤其是社会热点话题能够通过互联网快速的传播,加之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许多不同的声音都能够在互联网上得到传播,而学生在接受信息的时候可能会对各种不同的信息缺乏有效的分辨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注意为学生组织、整合有效信息,避免他们对有害信息产生迷惑,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面对各种社会热点问题的时候,能够理性客观进行分析,成为具有独立思想的新时代青年。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新型传播媒介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让当代青年的思想得到释放,为青年的思想提供良好的传播途径。高职院校官方媒体的良好信息整合,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到正规渠道的信息,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加强民主思想的传播,提升学生民主思想意识,进而推动校园媒体文化的建设。
(三)加强校规校纪建设
高职院校的学生通常在先前的教育阶段没有接受严格的管理,对于高职院校生活和学习的管理普遍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同时在思想方面有较大的不稳定性。校规校纪能有效地约束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引导学生将关注点放在学习上。通过制度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提升校园文化水平,还能有效提高校园管理效率[6]。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而言,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建设更加有秩序的校园管理氛围,使校园文化的传播井井有条。
(四)家校联合共建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家长的关心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为了帮助家长加强对学生和高职校园的了解,学校应当注意定期举办家校联合会,同时使用新型媒介建立线上沟通平台,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使得校园文化成为家长、教师、学生与学校共同建设而成的复合型文化。
(五)建设优质校园环境
优质的校园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提高学生的在校期间的生活质量。学校应当设置合理的规定,为学生提供标准住宿环境,从根本上确保住宿环境通风、采光、宽敞明亮,同时也可以将艺术性、思想性作为校园环境设计原则,让学生在入住后感觉舒适与温馨。良好的校园环境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宣传和传播过程,能够展示学校的人文风貌,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选择高职院校。
(六)加强校风建设
校风即学校的风气,校风的建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还能体现整个学校精神面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高职院校应当注重学风建设的科学性、知识性和思想性,具体措施可以采取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校园实践活动,举办校园文化节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学风校风的建设中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7]。在活动中充分做好宣传、组织工作,在活动结束后还应当做好活动总结工作,为未来的活动举办做好经验总结。
(七)建设智慧校园
新媒介的使用也推动了智慧校园的发展,高职院校应当注重在校园的管理和文化建设过程中,积极使用新型互动媒介,使新媒介成为沟通学校和学生教师之间的桥梁,建设智慧校园。例如,引入校园通信局域网,为学生和教师建立良好的通信平台,为校园通信网络正常使用提供保障。积极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务管理平台,使用新型傳播媒介帮助教师展开更加丰富的网络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学习活动。智慧校园的建设是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要一部分,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于建设科技型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语:
自媒体、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文化的传播改变了传播方式和途径,高职院校应当注意对新媒介的运用,把握媒体宣传时机,发扬校园文化,为青年提供良好的思想传播途径,同时,依靠新媒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理清社会主义正确思想,避免学生受到错误思潮的蛊惑,走上错误的道路,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继红,时美英,卓如.新媒介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导读教育的路径探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2):148-152.
[2]缪莉.新媒介下高职英语立体化教材的建设——以“国际交流英语”课为例[J].英语广场,2019(12):99-100.
[3]燕晓山.高职院校摄影课程教学“新媒介转型”的思路探索[J].戏剧之家,2019(24):186.
[4]丁孟利,李明龙.新媒介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传统培育方式的不适应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21):44-45.
[5]陈丽君.新媒介环境下中高职专业英语课程断层与衔接的研究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3):294-296.
[6]吴冬琦.基于四种常见网络移动新媒介的高职英语混合式听说教学模式应用效果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09):255-257.
[7]胡纯华.解构与重构:新媒介视域下的高职校园文化[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5(03):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