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豪升
【摘 要】目的:比较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经显微手术夹闭或介入栓塞治疗后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行显微手术夹闭治疗。结果:两组预后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夹闭和介入栓塞均为改善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预后的有效手术方式,而介入栓塞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关键词】:显微手术夹闭;介入栓塞;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21--02
颅内动脉瘤是局部动脉血管结构改变而形成的囊性膨出,易发生破裂出血,是极具凶险的一种颅内疾病,其中87%-97%为Willis动脉环前半部的前循环动脉瘤[1]。近年来随着血管内栓塞技术的成熟和相应手术器材的发展,对于未破裂动脉瘤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已成为趋势,但对破裂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是否介入栓塞治疗较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更具优势,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选定60例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通过对比分析显微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及疗效,为临床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行头颅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TA)或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并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齡26-82岁,平均年龄(53.13±13.52)岁;高血压11例,糖尿病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级:I-III级25例,IV-V级5例。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28-74岁,平均年龄(47.10±12.66)岁;高血压10例,糖尿病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级:I-III级23例,IV-V级7例。入选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及直系家属均表示知情且签字,并愿意配合。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未见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全麻下手术。观察组采取血管内栓塞治疗,穿刺单侧股动脉,置入导管鞘,将其全身肝素化,在微导丝引导下把塑形微导管送进动脉瘤腔,然后选择合适的弹簧圈进行致密栓塞,如果瘤颈较宽可使用支架辅助。对照组采用显微夹闭治疗,多数经翼点入路,仅有部分经纵裂入路,首先在镜下打开颈动脉池和侧裂池,缓慢释放脑脊液,然后分离暴露动脉瘤,最后在动脉瘤颈处用合适的动脉瘤夹进行夹闭。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不等,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并进行比较。应用改良Rankin量表[2](mRS)对术后3个月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mRS0-2级为预后良好,mRS3-6级为预后差。mRS评级方式:无任何不适症状为0级;有症状但任何日常工作和生活不受影响为1级;轻度残疾,病前所有活动无法完全完成,但日常生活可以自理为2级;中度残疾,需部分帮助,但可以自己走动为3级;中重度残疾,生活需要帮助,自己无法走动为4级;重度残疾,只能卧床,大小便失禁,日常生活完全无法自理为5级;死亡为6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21.0对本研究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当P值小于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良好率比较
观察组中,mRS0-2级有26例,预后良好率为86.7%,mRS3-6级有4例,其中1例死亡,术后有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颅内感染1例、脑梗死2例、脑积水1例;对照组中,mRS0-2级有24例,预后良好率为80%,mRS3-6级有6例,其中1例死亡,术后11例发生并发症,其中颅内感染3例、脑梗死4例、脑积水2例、癫痫2例;两组患者均无出现动脉瘤复发。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出血约40%病死率,如果未及时干预,再次发生破裂出血死亡率超过60%,即使幸存,仍具有较高致残率[3]。因此前循环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应早期行手术治疗,目前显微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是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主要手术方式。显微手术在直视下夹闭,效果确切、持久,能有效降低动脉瘤复发;若患者合并颅内血肿量大,可同时清除血肿。但显微手术时间长,且创伤大,易增加颅内感染的风险,术中需牵拉脑组织,可能会引起周围神经和血管的损伤,导致术后发生癫痫和脑梗死。相比而言,介入栓塞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中操作对颅高压引起的水肿脑组织影响小,对年龄大、耐受性差的患者是较好的选择,虽然术后易出现急性脑积水,但可以通过放置腰大池引流廓清脑脊液,有效降低其发生率。有研究报道,介入栓塞复发率可高达20.9%~33.6%,明显较手术夹闭治疗的复发率高[4],而本研究的两组患者在术后随访中均未出现动脉瘤复发,可能与随访时间较短有关。本研究中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手术方式对改善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预后均有效。而对于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介入栓塞明显少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陈志华等[5]Meta分析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显微夹闭和介入栓塞均为改善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预后的有效手术方式,而介入栓塞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术前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评估,个体化选择。
参考文献
[1] 王明海,黄武,杨劲松,等.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疗效及并发症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12):1274-1276.
[2] 张磊,刘建民.改良Rankin量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5):512.
[3] 江辉,杨佳宁,曾群.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1):129-132.
[4] 霍晓川,罗俊生,孙霄云,等.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预后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18):2151-2157.
[5] 陈志华,邹振亮,毛国华,等.介入栓塞和手术夹闭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21):2962-2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