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新品种‘浙香6号’引进试验及高效栽培技术

2020-10-14 00:57刘勇勇
食药用菌 2020年5期
关键词:菌棒出菇菌丝

刘勇勇

香菇新品种‘浙香6号’引进试验及高效栽培技术

刘勇勇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浙江 景宁 323500)

针对景宁生产中存在的传统主栽品种种性退化、优质高产品种缺乏的问题,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引进香菇新品种‘浙香6号’,与现有生产性应用品种‘L808’进行栽培比较试验。结果为:两个试验点‘浙香6号’菌棒平均接种成活率表现略低,但增产明显,分别比‘L808’增产7.04%和12.12%;其菇盖圆整、厚实,菇柄短,外观颜色比L808浅,菇体结实致密,不易开伞,口感好,适宜推广。并详细述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浙香6号;L808;比较试验;栽培技术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是浙南地区代料香菇主产区,具有三十余年的栽培历史,年生产规模维持在4 000万棒以上,香菇亦是该县传统农业支柱产业[1]。针对生产中存在的传统主栽品种L135退化,我们引进香菇新品种‘浙香6号’,与现有生产性应用品种‘L808’进行栽培比较,为本地代料香菇生产选择优良适栽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试验用香菇品种为浙香6号和L808(CK)。浙香6号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与武义创新食用菌有限公司联合选育,于2013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2 试验基地概况

景宁东坑镇深垟村,海拔600 m,栽培设施为钢架大棚,层架式出菇。

景宁鹤溪街道包凤村,海拔220 m,栽培设施为竹木大棚,层架式出菇。

1.3 培养基质配方

栽培种配方:杂木屑79%,麸皮20%,石膏粉1%,含水量53%。

生产栽培配方(深垟):木屑80%,麸皮17%,石膏粉1.5%,糖1.5%,含水量55%。

生产栽培配方(包凤):杂木屑79%,麸皮20%,石膏粉1%,含水量53%。

1.4 试验方法

采用15×30(cm)聚丙烯菌种袋作为栽培种容器,加套环封盖,菌种扩繁与制作按常规方法进行。栽培袋采用规格为15×55(cm)的低压聚乙烯筒袋,每袋装湿料1 900 g。

每个品种制作菌棒300袋,每小区选取无污染菌棒63棒(9层×7棒)、70棒(10层×7棒),在菇架中随机排列,设3次重复。

在菌棒发菌期和出菇期分别记录生长情况和鲜菇产量。

1.5 生产管理方法

2016年6月10日,制作生产料棒,常压蒸气灭菌达到100 ℃后保持24 h。于6月18日接种,每棒接种3个孔,接种后套袋,统一进行发菌管理。至菌丝长满菌棒后,于8月27日,用装有长50 mm、粗2 mm铁钉的专用钉板刺孔,每棒刺孔约80个[2]。在菌棒完成袋内转色后,于11月15日脱袋。按常规方法进行出菇管理,每次采菇记录鲜菇重量。

2 品种比较试验结果

2.1 菌棒发菌情况

深垟试验点:浙香6号菌棒接种成活率94.7%,L808为96.3%。污染菌棒均有绿霉轻度感染。两个品种菌丝长满菌棒时间均为50天,无差异。

包凤试验点:浙香6号菌棒接种成活率94.6%,污染菌棒有绿霉中度感染,菌丝长满菌棒时间为50天。L808菌棒接种成活率94.5%,污染菌棒表现为黄曲霉轻度感染,菌丝长满菌棒时间为52天,比浙香6号迟2天。

2.2 产量表现

两个香菇品种的产量表现如表1所示,在海拔600 m的东坑镇深垟村试验点,浙香6号的平均产量为759.34 g/棒,比L808增产7.04%;在海拔220 m的鹤溪街道包凤村,浙香6号的平均产量为738.81 g/棒,比L808增产12.12%。两个试点浙香6号产量均显著高于L808,且海拔相对较低的鹤溪街道包凤村比海拔相对较高的东坑镇深垟村试验点增产更明显。

表1 浙香6号和L808两个试点产量(单位:g/棒)

2.3 外观品质

浙香6号菇盖圆整、厚实,盖厚0.8~1.7 cm,盖径3.6~6.4 cm,菌肉白色,结实致密,不易开伞;菇盖颜色比L808浅,湿度大时盖面褐色至深褐色,偏干时黄褐色至红褐色,盖缘鳞毛明显;菌柄白色,长3.5~4.9 cm,直径1.3~2.2 cm,菌柄比L808短小;口感好、风味佳,商品性优。

3 香菇‘浙香6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3.1 栽培季节安排

在景宁县海拔600 m以下的地区,适宜接种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海拔600 m以上的地区接种期可以选择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越夏后出菇。相比秋季接种栽培,越夏出菇的菌柄短,菇形更好。

3.2 料棒制作

培养料配方宜采用木屑80%,麸皮17%,石膏粉1.5%,糖1.5%,根据不同配方实验结果,加糖对最终出菇表现无明显影响。制作料棒时,拌料要求原料与辅料混合均匀,干湿搅拌均匀。拌料后必须尽快装袋灭菌,不能过夜。每袋装湿料1 900 g,含水量55%[3]。常压灭菌时,猛火使料温快速升至100 ℃,保温12~24 h。

3.3 接种

一般采用接种箱接种,接种前对接种箱进行彻底清洗,然后用6~8 g/m3气雾消毒剂燃烧消毒。打穴棒应用酒精棉擦拭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使用。每棒接种3~4孔,接种后套袋或贴膜封口。避开高温期接种,可以提高接种成活率。

3.4 发菌管理

接种后的菌棒宜置于温度20~25 ℃、湿度68%~70%、避光通风条件下发菌培养。管理重点是刺孔通气和防止高温烧菌。根据发菌情况对菌棒进行3次通气,两个相邻的接种孔的菌丝生长将要相连时,进行第1次通气,方法:脱去外套袋,或采用5 cm长的铁钉在每个接种孔的发菌圈内缘刺4个孔,孔深度在1.0 cm以内。第2次通气,是在菌丝布满全袋后5~10天,当菌棒表面出现部分白色瘤状突起时,采用2.5 cm长的铁钉在每个菌棒上刺孔20个左右。第3次通气,是在菌棒排场脱袋前7~10天,沿纵向刺孔4排,每排孔数为10~12个,孔深1.5 cm。

刺孔时及刺孔后,须注意气温和堆温变化,室温超过30 ℃要停止刺孔,刺孔后注意通风散热,严防高温烧菌。菌棒堆放密度较高的发菌场地,在气温较高时要分批刺孔,防止烧堆。在洁净度不足的培养场地刺孔时,需事先采用50%多菌灵800倍液进行喷雾消毒,以防刺孔后杂菌感染。

3.5 出菇管理

当菌棒大部分转色,并有少量菇蕾出现时,表明菌棒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可将菌棒移至出菇场地上架。脱袋时气温须低于20 ℃,如超过22 ℃,应立即停止脱袋。

冬季气温降低,出菇量偏少时,可掀去大棚外遮阳网,以增加棚内温度,促进出菇。春季是盛长期,要做好菌棒补水、转潮、防高温高湿管理工作,及时补水,促使菇蕾生长。随着晚春气温不断升高,可适当缩短菇潮间隔养菌时间,及时注水促进出菇。随着气温升高,大棚后的遮阳网要及时恢复原位,并加强通风,预防高温闷棒、烂棒。

浙香6号品种菇形圆整,盖厚,鲜品受到市场青睐,适宜鲜销,鲜销香菇应在子实体七八分成熟时采收。

[1] 廖陈富, 夏建平, 吴邦仁. 香菇L808引进与高产高效安全栽培技术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0: 116-117.

[2] 姚占芳. 香菇代料简易法栽培技术[J]. 河南农业科学, 1986(9): 23-24.

[3] 蒋俊, 吴春玲, 刘昆, 等. 香菇L808培养料配方优化[J].食用菌, 2016(6): 39-40.

S646

B

2095-0934(2020)05-344-03

猜你喜欢
菌棒出菇菌丝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鸡菌菌丝体固体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环境和营养条件探究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秋栽香菇养菌出菇管理顺口溜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