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
摘 要:我国的物流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断深入,在科技、互联网、交通、市场流通和智能化综合技术的提高,物流成本的降低,促使物流市场突飞猛进,为中国的发展插上一双翅膀,创造了新型的巨大的就业市场,物流人才需求量。为物流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问题,为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育发展提供了给予。本文将从物流的产生动因、现代物流现状、物流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时期;中职学校;物流教育;物流人才;培养研究
随着中国物流技术和产业的迅速腾飞,物流人才需求猛增,物流行业如雨后春笋,为中职现代物流专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为现代化的新型物业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
一、中职物流专业教育发展现状与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当前,中国的现代物流已经领先世界,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但是,物流的快捷、安全和专业化跟不上物流业的发展,成为我国现代物业发展的瓶颈,物流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加强势在必行。
(一)中职物流专业教育发展现状。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育是一个涉及管理、交通运输、电子商务、进出口贸易、金融、配送、仓储、广告、宣传、包装、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我国物流市场行业变化大,随市场走低而淘汰,随市场走强而出现新的生机。物流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提升,对物流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对于物流行业发展研究意识跟不上物流市场的发展,中职物流专业建设没有前瞻意识,存在传统落后的现状问题。专业的建设层次不高,专业建设不切合实际,偏大望高,没有准确分析物流市场的走向和物流人才需求,造成专业设置不够合理,一些学校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够。这是导致中职学校办学吃紧,力量支撑力不足的原因。比如:现代物流管理均为智能化和信息技术化已经超越传统,这些新技术的发展是市场发展和科技领域的突变,同时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和物流市场对新技术的运用和需求,给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带来了压力。这些新技术新专业的建设,缺乏新的师资和新的设备等。中职学校因政策支持和财力支持不够,新型师资短缺都是现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所以,中职的物流专业建设需要国家和社会各方面支持和协作,搭建校企合作,实施专业建设与物流市场平台接轨、同步。
(二)中职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在我国除智能物流、储存、运输、配送、货运代理等领域的物流人才紧缺外,相关的系统化管理人才、懂得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港口贸易物流人才,电子金融、掌握商品配送和资金周转以及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国际性物流高级人才缺口多大100万以上,已经成为行业的香饽饽。
中职物流人才培养与现实物流市场需要差异巨大,中职物流人才供不应求,尤其是智能化物流各小专业出现断档,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才培养断档和稀缺。由于教学思想、教学师资、教学条件、教学硬件设备设施,教学意识等方面滞后,学校教育关注物流前沿技术的发展不及时,往往是物流新技术兴起,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缓慢或者断档,创新和更新意识是中职学校的发展思想,否则,教学方法得不到提升,教学设备投资力度不足,预估不足,培养的物流人才与现实物流市场需要脱节,出现两个极端。
这两个极端是社会条件和市场条件决定的。一是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没有针对性,缺乏及时性,超前预判意识不够。中职培养的物流专业人才不能适应新形势,学生所学专业和知识技能过时,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物流市场现行职业技能的需要,为物流行业用人、选人带来压力;二是新兴产业和新型技术融入物流,技术融入快,市场反应迅速,让中职学校措手不及。由于新兴物流技术的融入,师资、教材、管理、教育和新兴教学设备设施跟不上发展。学生和家长对新兴物流专业技术认识不到位,学校招生困难,影响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这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从国家、企业、市场和学校等多个层面来协调解决这个问题。
二、中职现代物流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方向与途径
由于我国中职物流教育比较滞后,导致物流企业及其物流相关企业人才培养跟不上形势,智能化和信息技术化等现代物流综合性人才、流通企业改造传统物流与加强物流管理、交通运输、港口贸易、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技术操作等现代物流人才空虚。
(一)中职现代物流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方向和途径
中职现代物流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方向。中职物流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方向必须紧紧围绕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核心,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以培养社会主义实用性物流专业人才为教育方向。
没有超前意识的教育探索,就不可能有准确的物流专业教育方向,只有教育系统行政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并紧跟物流市场,把握物流市场的发展动向和分流体系,以及新时期消费者和生产商扥各个方面的供需结合,预估和评价专业教育方向,方可有的放矢,正确的把握物流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只有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心中有数,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学校才会有什么样的专业教育,才能有针对性的开设专业课程,物流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目标才可能实现。当今的物流新闻业、物流广告业、物流商贸外语、物流电子商务、物流智能化管理、物流快递运输、物流快递投递、仓储与配送管理、大数据物流管理、物流市场营销、国际物流软件操作、电商平台物流管理等新兴人才需求在不同领域异军突起,成为学校物流专业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二)中职现代物流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途径
1.中职学校建立专业教育研究中心或者办公室。作为一所中职学校必须要有前瞻意识和探索能力,这是办学的基础和保障。阿經理专业教育研究机构有专门的班子和人员对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寻找途径。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内进行资源收集、整理和规划,对外进行市场调研,收集市场供需信息,了解物流的未来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状况,对于物流行业的相关产业和行业进行研究和评估,研究其对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是否有用,是否有发展前景,是否对学校办学有利,是否对社会主义市场物流发展有利等等,为学校的物流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积累理论上的依据和实践上的成果,确保学校的物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跟得上时代,跟得上物流的新发展。
2.以“校企合作”模式构建物流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所谓“校企合作”模式,就是学校与物流企业开展供需合作办学,把企业引进学校,把企业的先进人才、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等引进学校。再就是企业把学校和学生引进企业考察、参观、培训,开展“订单班”办学。这种办学方式是一种双向需求,目标同一的办学方式。其主要方式就是“走出去,引进来”,学校应组织人员定期外出考察物流市场、物流行业前沿科技、物流行业最新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根据学校实际选择性的开展校企合作,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订单培养”。把企业有经验的老工匠和老师傅,以及有经验的管理者请进学校当老师,聘请他们定期到学校上课,还可以通过赞助奖学金,帮助订单班学生完成学业和奖励先进。针对该企业的需求制定招生计划,培养定向人。再就是把订单培养的学生送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锻炼,参观考察和培训等,既满足了企业的需要,也满足了学校学生就业的需要,同时也解决了物流市场人才紧缺的瓶颈。
3.以“现代学徒制”为教育手段,进行物流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型的职业教育形式和“点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实现过程是以“校企合作”为前提,以“拜师学习”或者说“师傅带徒弟”为主要内容,以课程设计为载体,以双师团队建设为手段,在政府的指导下,为合作企业培养实用型专门人才,同时也为学校专业教育发展方向找到了依据。作为学校一般是以学校主体的“学徒制”办学,承担主要责任,主动联系企业、学生、政府和相关的行业协会组织共同参与完成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