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在我国艺术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的语文教学也是根据小学本身的应用人才培养目标设立的课程,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语文知识有着特殊的教育特征性、应用性。本文根据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求改革减负的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减负;教学策略
引 言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有了上千年的演化和改变,语文既是人们对于内心世界的一种情感宣泄,也是对社会与时代交织的艺术表达。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坚持减负原则,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能将所有人都一概而论,这样的特点反映在语文艺术教育中也是一样的道理。探索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个性特点,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1小学语文教学减负的作用
在学生走入小学的起始阶段,每个人的语言能力多个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通常老师要将语文的基本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在一定维度上将学生语文的理论知识拉起到一个水平线上,这也就是所说的共性教育,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加科学化的学习路径,也是为将来的个性化学习做铺垫。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会逐步对语文学习形成自己独立的看法和感想,并将这种独特性融合到自己的学习当中,这既是强调共性教学,又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原因。探索共性教育与共性教育的结合,是现代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思路。学生过度的课业负担是指违反精神发育法、超过教学规定、超过学生负重和负面阻碍身体和精神健康的工作量。为了开发智能,激发潜能,发挥运动能力,合理的负担是必要的条件,但是负担过重必然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下降。
2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小学语文教学缺乏灵活性
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大部分都是依托于教材内容,在课堂氛围上略显死板,也没能形成统一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很多时候小学都会借鉴一些其他高等艺术类的教学内容,但是不一定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本学校的学生,特别是在当前的多元化社会中,对于语文的理解学生之间也存在着明显差异性,使用同一个“模板”复制所有的教学内容,就会造成教学质量的降低。另外其它学校的教学模式可能是根据其学生特点而制定出来了,简单粗暴的使用会让学生出现不适应的状况,这样做的结果会造成小学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变弱,遏制了学生的语文个性,不利于今后的语文教育发展。
2.2教师没能深入发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目前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首先是老师对基础性内容进行讲解,然后是语文展示,最后就是布置作业和复习。这样的“三循环”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了小学学校的普遍现象,对于教材中的内容既没有拓展,也没有减负,学生甚至都可以自主学习。每一个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都不会相同,而且当代的大学生处于多元文化激荡的年代,他们见识到的语文更多、更杂,老师没能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语文个性,简单的对学生进行“复制粘贴”式的教学,严重低估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抑制了学生的语文才华。
3小学语文教学的减负改革路径
3.1把握教学进度,重视阶梯教学
学习是一个过程,语文教学也要注重学习的客观规律,要想实现共性与个性的和谐统一发展就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老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度有所了解,并根据学习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学习阶段,有一个由易向难的学习过程,在初期环节中老师要加强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让学生充分有能力去展示自己的特色,然后要注重语文技巧的阶梯教学,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语文探索,最后是要帮助学生分阶段的进行总结和分析。老师前期是让学生学会语文的基本内容,然后再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解,帮助每一位学生进行特点归纳,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语文教学节奏,有层次的推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2注重个体化差异,进行针对性教学
每一个学生由于基础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对于语文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作为老师也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别深入了解,也就是所说的注重个体化差异。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外向,在沟通过程中很善于交流,老师比较容易能够掌握其特点,并迅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但是有的学生相对比较内向,老师很难找到适合于这类学生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培养感情,然后逐步和学生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在课堂上要给每一位学生表现的机会,尽可能的和学生做一些良性互动。在语文教学方案中老师要将学习的内容全部传递到每一位学生的心里,面对着个性化教学就需要老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分别加以关注,在实践中寻找其长处,鼓励学生展示自我,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可能在无数次尝试后,给予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惊喜和可能性。
3.3合理开展课堂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不同场合、不同的环境,互动所产生的意义及互动的形式与内容都会产生不同的内涵。比如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互动,这样有利于调动观众的观看情绪,是演员的学习发挥的更加出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这样老师就能根据同学们的课堂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教案。由此可见,互动是一种群体之间的交流方式。单方面的互动不能称之为互动。互动具有很多的意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互动是群体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基本形式,是一个群体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从心理意义来看,个体要想在群体中成长,必然要对群体中的其他成员进行互动。所以,从人类诞生之日起,互动就开始出现并且逐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上可见,互动对于人类学习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是人类在群体发展的学习手段。
从课堂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课堂的师生互动其实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监督的过程。教师监督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监督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这样的课堂互动是一个良性的教学课堂,师与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雙方进行互相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避免了“填鸭式”教学和“散漫式”教学。这样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更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最新动态,两者之间缺一不可,否则教学互动过便无法完成。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学减负改革是当前小学语文教育领域中的重点环节,小学由于其特殊的教学方向性,更要注重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技巧应用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共性教育上注重对学生的基础性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寻求个性化的个人特色或技巧能力,努力实现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为帮助学生今后的语文道路上的发展不断摸索新的道路,也为提升小学的语文教学质量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付利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 2017(05)
[2] 章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减负增效[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 2017(04)
[3] 崔秀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对策[J]. 新课程(中). 2017(03)
[4] 聂晓霞. “减负增效”,让学生爱上小学语文[J]. 知识窗(教师版). 2017(02)
作者简介:邵春(1980年2月20),女,汉族,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实验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