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优化研究

2020-10-13 09:42王传吉赵鹏娟
职业教育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百万扩招高职学生

王传吉 赵鹏娟

摘要:百萬扩招背景下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非常迫切和必要。文章从描述信息、学术性支持和非学术性支持三个方面进行访谈和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高职学生学习支持服务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不能满足高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支持服务体系管理不力、学术性支持服务固化、非学术性支持服务缺乏等,提出从具体目标、内生动力、有力保障、核心内容和重要支撑等方面进行优化。

关键词:百万扩招;高职学生;学习支持服务;学术性支持服务;非学术性支持服务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0)09-0034-06

高等职业院校扩招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缓解就业压力、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生源结构的丰富化使得原有的人才培养结构、师资配备、教学资源、招生考试模式、学生管理等都需要重新定位。要有效保障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建立和完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突显出迫切性和必要性。

一、“学习支持服务”的涵义

关于“学习支持系统”的概念,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英国远程教育领域“学习支持服务”概念的创始人大卫·西沃特认为学习支持是一种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机构的教学服务设施[1]。英国开放大学教授艾伦·泰特指出,学习支持是与学生个体进行互动或对其做出支持的服务,包含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学生学习支持活动[2]。我国最早研究学习支持服务的学者丁兴富将学习支持服务界定为:师生之间或者学生之间的人际面授交流活动和基于信息通信技术媒体的双向交流;学生在远程学习时接受到的各种信息资源、人员和设施的支持服务的总和[3]。冯晓英等将学习支持服务分为学术性支持服务和非学术性支持服务,将学术性服务识别为“课程学习子系统”,将非学术性服务识别为“学生支持服务子系统”[4]。王晓跃等认为学习支持服务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的各种信息、资源、人员和设施的支持服务的总和[5]。白倩等认为为了帮助和指导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所提供的一切支持都可称之为“学习支持服务”[6]。笔者比较认同冯晓英等学者提出的学习支持服务概念,即学习支持服务是为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支持服务,包括学术性支持和非学术性支持。其中,学术性支持服务是指与学生专业学习相关的专业教学、实践教学等;非学术性支持是指围绕学生专业学习而提供的管理、环境、资源、人员等方面的支持。

其他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支持服务进行了有益探索。原昉、乜勇从教学的五要素出发,结合闭环的教学模式,在教育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支持下,分析了智能时代泛在学习提供的教学支持服务[7]。章玳围绕学习者提出了有支持目标、有组织方式、有评价机制、有人力和制度保障的“3+n”整合式学习支持服务模式[8]。孙立、吴易雄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工学矛盾突出、个体差异较大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泛在学习环境下新型职业农民知识建构的政策建议[9]。

百万扩招背景下,应往届普高生和职高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生源结构更趋复杂化,需求更趋多样化的人员进入高职院校,如何从学术性服务和非学术性服务方面探讨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学习支持服务,从而更好地为高职学生专业学习提供支持和保障,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二、高职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现状调查

(一)调查方式和内容

为精准挖掘高职学生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于2019年11月对贵阳和凯里等地4所高职院校的20名学生通过面谈、QQ、微信、电话等方式进行了访谈;对800名高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描述信息、学术性支持服务和非学术性支持服务,详见表1。本研究拟通过分析高职学生的生源结构、学术性支持和非学术性支持现状,剖析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的不足,进而提出优化建议。

(二)调查结果

回收问卷 766份,回收率为95.8%,其中有效问卷720份,有效率为94.0%。

调查发现三大特征:首先,在基本信息方面,专业分布上以工学、理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学生较多,占比72.2%。传统生源普高生、职高生和中职单报高职生在工学、理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选择上占比分别为28%、21%、24%和27%,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以下简称“四类人员”)工学专业选择占比高达92%,其他三类合计8%。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收入和从业经历方面,传统生源学生主要集中在18~25周岁,共540人,占比75%,他们无职业、收入和从业经历,都是未婚;“四类人员”180人,占比25%,他们几乎都有从业经历和职业、有收入来源,绝大多数已婚。传统生源的学习动机主要是为了提升学历、学习技能、更好就业;而“四类人员”学习动机集中在学习职业技能、创新创业和更好择业三个方面。其次,在学术性支持服务方面,调查发现,对于通识、专业和实践教学学生满意度只有61%,突出表现在教材偏难、教材陈旧、专业性太强、教师程序化教学、教学手段单一、实训设备配置不足等方面。同时传统生源学生对教学服务的感知侧重于专业教学,而“四类人员”侧重于实践教学,偏好于实用技能。最后,在非学术性支持服务方面,所有学生对资源支持服务、人员支持服务、管理支持服务、教学支持服务和环境支持服务的期望较高,五个方面的满意度依次为60%、52%、48%、65%和60%。具体表现在教学资源单一、缺乏网络教学资源、教师服务态度欠佳、班级学习氛围差、对学校管理模式认可度低等方面。同时,传统生源和“四类人员”对各类服务支持的侧重点有偏差,传统生源倾向于资源、人员和环境支持,而“四类人员”重视管理支持,如专业的职业指导、弹性学制、学分互认等。

三、高职学生学习支持服务存在的问题

目前,國内的学习支持服务还处于针对传统生源提供服务的阶段,与现阶段高职学生所需要的支持服务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不能满足高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百万扩招后,高职院校的新生更趋复杂化和多元化,他们在年龄、职业、家庭状况、从业经历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较大,对自我未来价值实现程度有不同的预期。在高职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具体分析各类学生的异同点,分类施教和管理,提供个性化服务。然而,现有的服务支持系统多是针对传统生源学生,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充分考虑“四类人员”的特殊性,以至于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与多元化的需求有一定的背离。多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和课程等标准体系建设、教学管理、学籍管理、产教融合等方面还沿用以前的方案或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当前高职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二)支持服务体系管理不健全

首先,服务意识、服务技能缺失与薄弱。管理人员缺乏针对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的服务实践经验,或思想上懈怠,认为高职学生已是成年人,特别是“四类人员”,多数有家庭和职业背景,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治能力,导致部分高职院校和教师服务意识淡薄。其次,学习支持服务措施不到位、不完善。之前高职院校仅仅停留在班级授课制下的管理服务,这种大众化的服务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的“小众化”需求。最后,支持服务的力度、深度不够。当前,高职服务缺乏精准性,没有充分了解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的精准需求,缺乏对高职学生在情感和认知等方面深层次的分析。

(三)学术性支持服务固化

在学术性支持服务中,最重要的部分为教师授课和课程资源。首先,教材、授课内容、实践环节和教学进程安排是固定化和程序化的,在受时空制约的施教过程中,无论是传统授课还是多媒体授课,不能展现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当前,扩招后的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具有明显的层次差异,这使得原有成体系的学习内容显得固化滞后,且教学方式也显相对单一。其次,对课程资源来说,专业教学总是滞后于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课程资源相对固化,更新速度慢,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总之,教师授课和课程资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固化、滞后、单一等现象。

(四)非学术性支持服务缺乏

目前的高职院校非学术性支持服务存在明显错位或缺乏现象。它们主要是针对传统普高生和职高生的,随着百万扩招“四类人员”的到来,高职院校亟需对非学术性支持服务做出调整和补充。如原有的学生管理和考试制度,对于“四类人员”来说,其适用性有待商榷;再如成绩管理,需要建立学分制,以学分作为计量单位计算和衡量学生学习的量和成绩,突出高职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

四、构建高职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的路径思考

为确保高职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笔者拟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路径探讨。(见图1)

(一)满足高职学生差异化需求是学习支持服务的具体目标

高职院校学习支持服务的根本落脚点是满足高职学生的差异化、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差异化需求主要体现在学生所选择的专业、专业理论素养及应具备的技术技能方面。不同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不同,要求具备的专业技能亦不同。高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体包括学生本人的学习态度、学校学习支持服务管理、学术性支持服务及非学术性支持服务状况等,同时学生差异化需求的满足程度也会反向影响学校学习支持服务管理、学术性支持服务及非学术性支持服务等。深入分析高职学生的现实需求是高职院校提供优质支持服务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百万扩招后,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更加复杂,不但有应往届普通高中、中职(含中专、技校、职高)学生,还包括“四类人员”,他们的年龄、职业、家庭背景、从业经历、社会阅历、学习动机、学习接受能力等存在较大差异,这必然决定他们在学习需求上各有侧重点。笔者调查发现,应往届普高和职高等传统生源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是获得学历文凭,而新型“四类人员”高职学生的主要动机,一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技术技能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二是为了创新创业,还有就是为了更好择业。因此,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求不同,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和侧重点也就不同,必然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高职院校要提供优质的学习支持服务,就必须关注高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差异,通过调查研究,对高职学生进行建档立卡,挖掘他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分门别类,提供精准的学术性支持服务和非学术性支持服务。

(二)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态度是激发学生学习需求的内生动力

学习态度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因,外部环境是外因。高职院校需不断完善外部条件,健全学生学习支持服务,同时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在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进一步降低,使更多传统生源的普高生和职高生有机会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同时也会使符合条件的退伍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这部分扩招进来的学生一般文化课基础较薄弱,缺乏学习动力,可能会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高职院校各职能管理部门人员,特别是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掌握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有针对性地做好高职学生学习观念的指导,纠正偏误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强化支持服务体系管理是学习支持服务的有力保障

管理职能论提出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的效价体现在学术性支持和非学生性支持是否能够充分、动态地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高职院校在百万扩招背景下要保障高职学生的专业学习,就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首先,高职院校的党政一把手必须要有服务学生的意识,同时要深谙多元化高职学生的需求,要加强对学习支持服务者的培训,使他们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责成学校各职能部门多方联动、勠力同心,不断完善和强化高职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其次,要制定学生支持服务的管理规定和制度,使其标准化,并强力贯彻实施,使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有标准可依,更规范地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最后,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不能闭门造车,应广泛调研高职学生,特别是“四类人员”的真实需求,不断在深度、广度和力度上强化对学生的支持服务。同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优质高职院校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经验。

(四)优化学术性支持服务是学习支持服务的核心内容

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对高职学生的教育培养无外乎通识教育、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和专业技术技能教育三个领域。其中,通识教育是培养人的内核能力的广度教育,专业教育和技能教育提供的是具体学科知识的深度教育,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术性支持服务应该是专业教学人员针对通识、专业和技能的不同目标在教、学、辅、评过程中向学生提供的各种指导和帮助,其关键在于课程讲授、辅导答疑、作业批改、实训指导和考试讲评等。同时,教、学、辅、评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共同体。

1.教师的“教”

高职院校教师的“教”是全方位的。一方面,除了应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定位选择合适的教材、做充足的教学准备、熟练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善于与学生进行人际互动之外,还需要具备一线企业的实践经历,具备较强的技术技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特别是“四类人员”,他们的文化基础、技能基础、从业经历和学习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专业教师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应关注高职学生的差异性,分类分层施教。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应做到“线上”与“线下”有机融合,教师应增加自身本领,运用雨课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腾讯会议、QQ、微博微信等工具,引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发挥协同效应,实时动态掌握学生情况,精准施教,解决学生学习难题。

2.学生的“学”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是建立在教师“教”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学生的“学”更多地体现在自学。另外,“四类人员”加入高职学生队伍,使得不同学生的“学”存在更多差异性,高职院校应该尊重这种差异,并为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提供便利和支持服务。

3.多元的“辅”

辅即辅导,所谓多元的“辅”,包括学校和教师的“辅”、学生的“辅”和第三方资源的“辅”。高职学生的性格养成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辅导;同时,在理论和实践学习过程中,高职学生还可以请教和求助于比自己优秀的学生,得到他们的帮助;另外,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教育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创新和运用,使得学生解决学习困难的助手更多,高职学生应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帮助自己学习。高职学生存在多元性和差异性,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要加强与高职学生的沟通交流,给予必要的指导,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与高职学生的互动交流,及时答疑解惑。另外,高职院校应给高职学生搭建更多的实践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让高职学生有更多机会深入企业和生产一线,学技能,长本领。

4.教师与学生的“评”

教师与学生的“评”应该是互评,包括教师评学生和学生评教师。教师评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查找自己的不足,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学生评教师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现实需求及授课环节存在的不足,改进教学,实现教学相长。

(五)完善非学术性支持服务是学习支持服务的重要支撑

非学术性支持服务主要指学生课程学习之外的其他所有支持服务。非学术性支持服務主要包括资源支持、人员支持、管理支持、教学支持和环境支持等(见图2)。

1.丰富资源支持

资源服务是指为满足高职学生专业学习所提供的一类资源支持,包括信息资源、课程资源、设备资源和图书资源等。高职院校应在招生阶段及时发布学校的招生信息、招生专业和相关课程信息,帮助传统生源考生和“四类人员”考生了解学校和专业,以便结合自身需求和偏好做出选择。同时,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也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将教学安排、课程信息、教务考务信息、活动信息推送给高职学生,使学生及时掌握必要的信息资源。课程资源是与高职学生专业学习相关的各类课程及相关资源,包括课前预习资料、各类教学视频、PPT、课后复习资料、作业、辅导教程等,利用教育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使课程资源与学生专业学习同步,助力高职学生专业学习。设备资源包括教学设施、教学仪器、实训设备等硬件资源。高职院校应加大对教学硬件设备的投资力度,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突出高职学生的技术技能特征。实习(实训)仪器设备配比要符合生均比例,更好为高职学生学习提供保障。图书资源包括高职院校图书馆收藏图书的种类、数量,电子图书的可达性,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资源的开放程度等。图书资源要更好地为高职学生学习提供服务支持。

2.完善人员支持

高职学生学习服务的人员支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学院领导和职能部门,学院领导为学生学习支持靶向定向,提供战略指引;职能部门负责学生学习支持的具体制度措施的制定和执行监督。第二个层次是班主任(辅导员)和授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非学术性服务支持,授课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学术性服务支持。第三个层次是学生会干部和班委成员,他们一方面协助班主任(辅导员)执行学生学习服务支持,另一方面,对执行结果进行反馈,使前两个层次的人员更好地改进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3.强化管理支持

在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切实转变办学理念,协同各方资源,创新管理模式,给高职学生学习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支持服务。管理支持归根结底是做好学生学习的后勤服务,从衣、食、住、学等方面为学生排忧解难,提供支持服务。为困难学生提供必要的勤工俭学岗位和奖助学贷款等救济支持;做好学生的饮食健康管理和宿舍卫生管理;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指导和职业规划指导;适时调整学籍管理和成绩管理制度,满足多元化的学生需求等。

4.健全教学支持

教学支持是围绕教学活动这一核心所提供的支持服务,包括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1+X证书制度和实施学分银行等。百万扩招后,如何保证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质量,就成为摆在面前的课题。一方面,要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整合企业和社会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企业导师和社会力量。要根据百万扩招后高职学生生源的多元化和差异化特点,分专业分类型施教,强化实践和技能教学,深入开展产教融合,实施订单式、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和半工半读等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需要根据区域经济结构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特点,依托行业企业需要,跟踪市场需求,适时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民族文化特色课程[10]。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开展基于学情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理实一体化的现场教学等,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建立和实施 1+X 证书制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技能培训,满足高职学生的高质量就业需求。建立成绩库和学分银行,高职学生的从业经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创新创业等都可以兑换成学分,在规定年限学分达到毕业要求就应准予毕业。

5.营造环境支持

良好的环境可以为高职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外生动力。学校应该构建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和本校历史传承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受到熏陶,自觉投入专业学习;班级层面应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和认同感,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个体层面要注重形成自身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排除不良人际关系的干扰,潜心学习,学院和班级也应为学生提供人际关系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指导。

参考文献:

[1][英]大卫·西沃特.远程教育中的学生学习支持系统服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TAIT A. Planning student support for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J]. Open learning,2000(3):287-299.

[3]丁兴富.论远程教育中的学生学习支助服务[J].中国电化教育,2002(4):55-59.

[4]冯晓英,史颖,张传俭,等.面向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的开放大学学生模型研究[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19-25.

[5]王晓跃,习海旭,柳益君,等.基于SPOC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学习支持服务构建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9(3):48-53.

[6]白倩,张舒予,沈书生.面向混合学习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设计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8(8):107-115.

[7]原昉,乜勇.智能时代泛在学习的基础和教学支持服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9(5):26-32.

[8]章玳.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支持服务[J].成人教育,2019(5):32-38.

[9]孙立,吴易雄.泛在学习环境下新型职业农民知识建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6):73-79.

[10]李祥,韩秋茹.助力精准扶贫:贵州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探索与展望[J].中国民族教育,2019(4):36-37.

(责任编辑:杨在良)

猜你喜欢
百万扩招高职学生
高职百万扩招政策下的高职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百万扩招”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改革路径
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的下岗职工学历再教育
百万扩招政策下高职教育的应对与转型
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百万扩招”任务的责任分解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