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策略研究

2020-10-12 00:50马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21期
关键词:技工院校职业素养

马佳

摘 要:近年来,各类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并且在知识结构、技能水平、敬业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才能培养出企业迫切需要的技能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前期相关调研,梳理、总结出了湖南省内技工院校在职业素养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出了“一中心五平台”的职业素养培育模式,为省内兄弟院校培育出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技能人才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技工院校 职业素养 培育模式

职业素养,是指人们在从事相应的职业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四大要素[1]。  近年来,各类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并且在知识结构、技能水平、敬业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才能培养出企业迫切需要的技能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素养培育主要问题分析

职业素养的培育效果,受到技工院校、用人单位、学生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前期对用人单位、技工院校、学生三个层面的相关调研,笔者梳理出了以下影响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主要因素:

1.技工院校职业素养培育不系统、不完善,有待进一步整合

近年来,技工院校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教学活动、实践活动中也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希望帮助更多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水平。各技工院校虽已开设职业素养的相关培育课程、但大部分院校没有建立系统的职业素养教育模式,培育方式不系统、不完善,有待进一步整合[2]。

2.技工院校与用人单位间亟待建立良好的职业素养共育机制

职业素养教育与实际职业的活动之间应具备密切的联系,目前许多技工院校与行业、用人单位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行业、相关岗位的从业要求与职业素养的培育过程并未充分融合,尚未建立良好的职业素养校企共育机制[3]。

3.技工院校学生对自身职业素养培育认知程度不够

技工院校学生对自身的优、劣势认识相对片面,且难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确定自身职业素养水平及培养方式,容易出现认知偏差。因此学校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需求,分批、分层针对性的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培养,促使他们在学校的培育环境内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4]。

二、职业素养培育模式建立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立足学校、尝试建立系统的职业素养培育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根本任务。因此,培育模式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任务,将德育为先贯穿于始终,构建立足“党团先锋培育”、“技能英才培育”、“行为规范培育”、“实践活动培育”、“校企共建培育”五个维度的职业素养培育平台——即“一中心五平台”[5]。

1.党团先锋培育平台:立足本校,在各级各类党建、团建活动中发挥广大党员、团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党员教师进班级驻点活动,充分发挥一位党员一面旗帜的榜样作用。选派党员教师担任班级辅导员,并作为班级“政委”,辅助班主任参与班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管理,指导班级团建工作。在工作中立足学生所思所想,及时发现学生们中的不良思想倾向,并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筑牢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堤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作为一名新时代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和历史使命感[6]。

2.技能英才培育平台:各个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应关注职业素养教育与实际职业的活动之间的联系,对接相应行业、企业岗位职业素养要求,进一步优化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把对应的职业素养要求融入到各类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建立第一课堂的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的有机联系,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熏陶与内化。在培育过程中可依托校、市、省、国、世界等多级技能大赛平台的影响力,针对不同专业、课程建立课外技能学习社团,并开展“校園技能节活动”,扩大影响力,形成广泛的、多层次、立体化的技能英才培育平台,助力学生成才[7]。

3.行为规范培育平台:通过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如:文明用语、日常礼仪、课堂实训、食堂就餐、环境卫生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行为、素养规范与培育,通过培育能使学生注意要自身存在的不文明、不规范行为并加以改进,逐步形成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同时,通过校学生会设立“校园文明劝导员”、“校园文明督导员”岗位对学生进行规范、监督与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评选“校园文明之星”、“校园文明班级”[8]。

4.实践活动培育平台:围绕“立德树人”、“传统文化”、“书香校园”、“校园先锋”、“法治教育”等主题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围绕“立德树人”开展多种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树立“家国情怀”促进学生向优秀榜样学习,并通过“青年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参与社区、养老院等机构的志愿服务培育学生的奉献精神;围绕“传统文化”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实践教育活动,包含讲座、观影、参观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并加以继承、发展;围绕“书香校园”开展读书、演讲等活动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围绕“校园先锋”开展“校园艺术节”、“校园体育节”等活动,树立学生全面发展观念,培育学生“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围绕“法治教育”开展“法警入校园”、“消防演习”、“应急逃生”等活动,提升学生法律意识、消防意识、急救知识[9]。

5.校企共建培育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在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建设校园文化育人载体,将校、企文化相融合,营造职业氛围,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度。同时积极听取行业、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尝试由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制定和相关课程的开发,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尝试引入企业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积极促进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到职业素养培育工作中来,这将对学校培养工作持续改进起到积极作用。

三、职业素养培育保障机制构建

1.做好经费保障

学校可尝试设置专项培育经费预算,划拨到相关部门,从而确保经费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保证培育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加强对经费的管理和绩效评估,从而提高经费使用效益,避免不必要

的浪费。

2.做好人员保障

学校可根据“五平台”的类别,建立职业素养培育领导管理工作组,并针对每个平台对应的职能处室,成立分项工作小组,明确职责,设立专干,对接培育的各项工作,具体负责推进和实施,从而保证培育工作能够落地。

3.做好条件保障

学校可根据培育平台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构筑文化育人综合体,如教室实训室、寝室、走廊、宣传栏等,实现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人人育人。积极开拓校外培育场地,有效利用各种育人条件,形成校内校外协同育人,学校企业共同育人的局面。

4.做好制度保障

建立制度保障体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例如,制定经费保障制度,为培育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对各部门的培育工作进行结果评价,督促不断完善,培育效果不断提升。制定奖励制度,激励学校各部门参与到培育工作中来,树立典型,奖励先进,形成各部门积极参与、认真推进、层层落实的新局面,将培育模式深入化、常态化、制度化。

通过“一中心五平台”培育模式的逐步实施、实践,我们应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以适应社会对从业人员不断提升的职业素养需求,培养出新时代迫切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聂强.跨界与融合:基于职业素养教育的高职课程建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7.

[2]吴海燕.基于企业职业能力需求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策略研究[D].湖北工業大学,2017.

[3]瞿立新,陈霞.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1):92-96.

[4]薛婷.广州市中职学校职业素养教育现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5]刘碧云.技校生职业素养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4.

[6]孙玉雪.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调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

[7]宋志彬.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8]杨培松,杜文娜.工匠精神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职业素养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8(04):78-81.

[9]黄小钊,袁德栋.就业导向下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J].教育与职业,2018(18):94-97.

猜你喜欢
技工院校职业素养
基于朋辈教学法的技工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探析
技工院校英语思维创新型阅读教学的探讨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