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及专业建设常见问题的探析

2020-10-12 00:50李灿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专业设置专业建设职业学校

摘 要:围绕社会需求办专业是职业学校的必然选择,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应该与当地的产业或行业对接,满足产业人才需求;新开设专业必须充分论证,适度超前,对缺乏市场需求的专业也要果断关停;专业建设要有长远打算,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关键词:职业学校 专业设置 专业建设

一、社会需求是职业院校专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

1.专业推陈出新、提前布局、系统谋划是职业学校发展的根本

从历史的角度看,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变化发展、起伏不定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一些老的职业消失、新的职业出现,职业院校跟随时代的发展设置新的专业是必然的,但是新专业的设置如果不经过系统而严谨的论证,盲目上马,也会出现很多问题[1]。

一些学校新专业开设没有体现出前瞻性,也没有确定专业建设发展的思路和规划,跟在其他学校后面办热门专业,结果造成相同专业在在同一地区你有我有,相互争抢生源,在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同时,办学质量又得不到保证。最终,主干专业、特色专业为数不多,重招生、轻建设,部分老专业建设停滞,形同鸡肋[2]。

2.职业学校很多招生专业都存在专业生命周期

职业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专业生命周期的存在是由经济社会发展和政策性因素所决定的,不以学校的意志为转移。2000年全国取消大中专毕业生包分配政策,全国范围内的农业类中专学校马上陷入就业难、招生难,时至今日,许多传统农业专业早已停止招生。

我们很容易发现,当某一类型的专业人才需求处于萎缩状态时,其对应的办学专业无论有多好的师资和办学设施设备,专业招生也必然走向萎缩[3]。

相反,当某一类型的专业人才需求处于井喷状态时,开办对应专业的学校即使办学基础很差,只要抓住机遇认真谋划、努力作为,数年光景也能把该专业办得风生水起。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制造业迅猛发展,全国出现技工荒,全国绝大多数技工院校招生就业旺盛,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当然,同一个时期不同学校之间相同专业的优胜劣汰也是一种客观存在[4]。

3.职业院校专业发展的立足点在于社会需求

职业院校主要是为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或行业发展服务,要针对本区域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开设专业,尤其是要针对量大而稳定的需求开设专业。开设这类专业既可以保证学生的稳定就业、对口就业,也有利于学校对专业持续稳定的建设投入,如师资、设备、图书资料等。

在专业的设置上强调针对性的同时,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又要具有灵活性。今年招生的专业及人才培养方案,3年后市场已经变了,已不完全适应,所以学校对于市场的需要和变化要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这就需要學校的教学运行组织体系要具有柔性和灵活性,要有一个科学、合理、动态的课程框架体系。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回,人才需求量小,人力资源向东部转移是必然的结果,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的专业还要与省外的行业和产业对接,才能有效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目前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专业设置论证不够严谨,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思路模糊

学校专业设置要适度超前,但不能盲目跟风,不能过早、过快地去追新兴专业或热门专业,更不能想当然。开办新专业能够赢得先机、扩大办学规模,但有的学校往往只看到了社会需要,注重了眼前利益,难言长远考虑和严谨的调研论证,所以机器人技术、无人机应用、新能源汽车、高铁等专业遍地开花,新专业也因匆匆上马,缺少相应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也缺乏企业或行业支撑。特别是一些民办学校,无师资无设备,甚至没有自己的校舍,却什么专业都敢开办,教学质量如何,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我们在开设专业时必须考虑这些新兴专业和热门专业在当地有没有需求?本地没有需求,那就业市场在什么地方,如何对接?人才需求的学历层次是什么,是技工生、中职生,还是高职或本科毕业生?有多大的需求规模[5]?

2.目标定位过高,脱离实际,导致就业难、招生难

部分学校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定位过高,教学过程不能很好地与社会需求、岗位需求对接。像如一些民办学校为了吸引生源,开办空中乘务专业、高铁专业。众所周知,航空企业招收空中乘务人员,基本上都是百里挑一,大多要求本科学历,中职或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实现对口就业的可能性极小;高铁专业也是如此,铁路交通部门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并不多,众多的学校开设相同的专业,就业难必然出现,数年后招生难也不可避免[6]。

3.实训室及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实际脱节

一方面是老专业生源萎缩甚至停止招生,原有的专业实验实训设备闲置;另一方面是新开设专业实训条件建设跟不上专业发展的需要。由于国情的差异,我们的职业教育无法复制德国“双元制”,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校企合作还基本上处于安排学生就业和实习层面,普遍缺少固定的可供学生实训的基地。一些专业很难安排学生到工作场地去见习或实训。

各类职业学校不得不花很大的财力投入实训建设。常见的问题是新专业招到学生后开始大量购置实训设备,数年或十多年后实训条件已经非常完备,而社会需求开始缩减导致招生萎缩,大量的设施设备使用率低下,又产生新的闲置浪费。像如十多年前,我国制造业生产技术升级换代,数控机床大量投入使用,数控人才极为紧俏,很多学校都及时开办了数控专业,招生异常火爆,数控实训教学条件也不断得到改善,很多学校都投入了数千万的设备,而现如今数控人才的需求减少,招生萎缩,教学设备的利用率降低。

而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开设的影像医学专业则采取与当地医院合作的方式,利用医院设备解决了学生实训教学问题,减少了实训设备的投入。类似的事例非常值得借鉴。

4.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专业的调整,缺乏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许多学校文化课教师比例偏高,专业教师缺乏,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普遍匮乏;招生萎缩甚至停止招生的老专业,专业教师上不了其他新专业课程,存在一定程度的人才浪费。部分专业课教师动手能力不强,缺乏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所开设的实训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同时,不少专业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仍然是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没有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难以真正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5.技能培养与生产实际脱节,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都有待加强

些多职业学校都非常强调职业技能培养。但现实中学校的技能培养与企业生产实际出入很大,当今很多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已成为现实,以前学校非常在意的一些“操作技能”已经被自动化设备和电脑程序取代,相当多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到企业后所从事的大多是简单重复的劳动,有的工种农民工也能做。职业教育重技能、轻人文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重新思考、重新定位。

大多数职业学校都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但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都有待加强,特别是专业教学尚未广泛深入融合企业生产。总体上看,很多学校校企合作基本上处于安排学生实习和就业层面,谈不上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共同开展教学活动等,缺乏专业与产业对接,更缺乏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

6.专业建设重规模轻内涵,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不少学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注重规模发展,强调硬件投入,却忽视内涵建设的倾向。注重上新设备,盲目追求高、新,而对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更新、教师培训、教材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重视不够,造成教学内容脱离产业实际,教学方法死板、单一,学生难于适应企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导致专业建设缺乏后劲。

再加上生源素质不高,教育教学难度大,招生无门槛,多多益善,有教无类,毕业低门槛,毕业生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偏低,到企业后无法胜任工作岗位,反而影响学校声誉。

三、专业建设的策略和途径

1.专业建设要有前瞻性、持续性

专业设置必须看长期的社会发展对未来的人才需求,考虑学生将来的就业,要结合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设置专业、开发课程。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构建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看好某个专业,期待着一两年内就有很大的成效是不现实的;有发展前景和社会需求的专业要持之以恒地不断投入、长期坚守,出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长期的积累终能修成正果。招生、就业两难的老专业,要大胆关、停、并、转,以节约办学资源。

2.实训室及实训基地建设要有系统而长远的考虑

职业教育教学体系需要实训室及实训基地的基础性支撑,而且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专业对实训教学的要求不一样,所以同一个学校实训建设不可能一个标准,要充分考虑专业的差异性。实训建设对招生也有影响,像如汽修专业,实训条件好的学校招生就会多一些。缺乏实训条件的专业,教学上纸上谈兵,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是必然的。所以,职业学校要在專业建设上取得显著提升,就必须加强实训室及实训基地建设。

但也要看到学校实训室及实训基地建设总是滞后于生产企业,这也是一个客观事实。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实训建设追求高、精、尖,要求与先进生产企业工艺技术同步,也不是很现实。职业教育交给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即可,从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够用一辈子是不可能的,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和地方产业、行业联系紧密,可以长期稳定招生的长线专业,对实训教学的持续投入是有价值的,这有利于骨干专业、特色专业的发展。而一些周期性特征明显的专业,实训设施的投入应该有所节制,采用仿真教学或借用企业资源完成实训教学是非常好的选择。

3.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职业学校要在专业建设上取得显著提升,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通过培训、进修、企业实践等形式提高教师专业业务能力,鼓励引导教师担任一些师资紧缺的课程教学任务。公办学校人事僵化、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是一个通病,养闲人、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不思进取,严重影响了职教事业的发展,因事设岗、以岗聘任、评聘分离的人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从企业、行业招聘“双师型”兼职教师也是一条必然的路径。

4.推进校企合作与专业建设的深度融合,深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应该力争每个专业都有对口的合作企业,并能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同时,通过企业实习真正解决部分教学实训问题。

以职业岗位群为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改革,最为重要的是改革以学科课程为框架的专业教学体系,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具体的职业岗位的工作相统一,把企业文化、职业元素植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实现校企在文化渗透、育人机制等方面的全面有效的结合。

总之,职业院校既要有针对性的设置专业,又要有灵活性和适应性来调整和运行专业。学校在开办专业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多设置宽领域的专业,有规模的招生,这不失为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一种思路。同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统筹辖区内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尽可能避免各学校脱离实际乱办专业,产生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张卉卉.探究中等技术学校专业建设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7,(26).

[2]白新青,袁海英.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角下中职教育专业建设探索[J].科教导刊,2017,(4).

[3]周妍.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7,(29).

[4]李凯.职业院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5,(20).

[5]杜晓梅.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J].魅力中国,2017,(18).

[6]徐广华,贾文静.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职业,2018,(01).

作者简介

李灿辉(1969—),男,云南牟定县人,硕士,楚雄技师学院生物化工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管理。

猜你喜欢
专业设置专业建设职业学校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江海联动开发与区域高职专业设置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