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2020-10-12 14:22张磊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传统文化融合

张磊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而不同地域又有当地特色传统文化。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丰富的人文底蕴,不仅可以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本文结合案例分析,从三个方面对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传统文化;融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授与学生专业知识,还要传授道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而又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历经千百年的传承,已经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品格。《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的传承,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信息技术课程不只有技术性这一特征,其基础性和人文性特征使其成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如何在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培养民族精神,宣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是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探讨和实践的问题。本文尝试结合案例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小学信息技术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进行探讨。

一、巧寻传统文化,有机重组教材

根据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只是传授课本知识,还需要充分挖掘教材,扩充教材,在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操作性、技术性和应用示范性较强,而将传统文化作为文字素材来承载教学内容非常合适。然而,蕴含中华智慧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如何筛选将是重中之重。在找寻合适的传统文化素材时,信息技术教师应尊重学生年龄及思维特点,结合各模块知识体系特色来确定与教材融合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分析当代信息技术与我国古代文明发展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例如,在三年级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一课中,教师可以联系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来引出计算机的发明,同时介紹中国现在的计算机发展水平。在介绍中央处理器(CPU)时,除了主流的一些CPU公司,教师应顺势补充介绍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龙芯”CPU,让学生认识到历代中国人都肩负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的使命。第二,充分介绍我国当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前景,增强民族自豪感。在四年级信息技术《初识WPS文字》中,教师应补充与WPS软件有关的介绍,并与微软的Office系统进行对比:WPS软件的界面、功能等各方面都表现优秀,让个人用户免费使用,并且一直在不断优化使用感……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当地一些特色传统文化,将两者有机重组融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的印象和理解。

二、构建传统文化学习情境,深化教学目标

情境构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和教材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气氛,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色,笔者发现,要想高效地达成学习目标,学习情境的创设至关重要。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好学习情境,则可以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设置动画效果》一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四年级学生所学过的内容设计古诗配画的学习情境来开展教学。教师先播放已经设置好动画效果的演示文稿,并让学生根据动画猜一猜是哪首古诗。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烘托学习氛围。学生快速联想到之前在语文课上学习过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此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诵读古诗,顺势创设古诗氛围的语言情境,积极整合语文古诗文进行教学,以提高整节课的学习效果。小学阶段的古诗文大多比较形象,这首古诗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非常形象生动。这些具有动态情境的诗句十分适合设计动画效果。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不同的动画效果,将自己对古诗的理解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表现出来。学生尝试自主设计富有创意的演示文稿作品,不仅锻炼了操作技能,还深化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一举两得。传统文化情境的巧妙设计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达到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目标,也让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展示民族文化的人文底蕴,进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体现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教学目的。

三、组织传统文化主题学习活动,丰富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因而学生在课堂上的操作时间较多。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在教师或教材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操作,而一个好的主题学习活动能让学生将理论与操作有机结合,解决两者衔接的问题。因此,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尝试开展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题活动,同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复制与粘贴图形》是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画图部分的内容,本课的教材内容不再局限于一个具体工具或技能的学习。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复制”“粘贴”去绘制图形,同时要对图形进行“旋转”和“重新调整大小”。在本课的引入部分,教师可以利用本地特色传统文化傩文化面具进行导入,开展以“傩舞面具”为主题的学习活动。教师展示各类精美的傩舞面具,通过视觉冲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创作傩舞面具的任务。同时,教师要将设计创作傩舞面具的任务细分为三个小任务:(1)确定主题,选择素材。学生小组讨论决定面具主题,并从素材库中挑选出合适的五官及头饰等。(2)巧妙设计,复制粘贴。学生通过“复制”与“粘贴”功能,将选中的素材从素材库中复制到空白脸谱上,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发散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3)精心调整,美化面具。学生要调整傩舞面具中五官及头饰的大小和位置等,美化自己的傩舞面具。在评价阶段,教师可以将各小组推荐的优秀作品打印出来,并让学生戴着脸谱进行走秀,以此加深学生对傩文化的印象,完成教学目标。通过设计具有特色的傩舞面具主题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设计傩舞面具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新技术,因而前瞻性和引导性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必备要素。信息技术也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所以,信息技术的教学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信息技术教师应尝试创设基于传统文化与学科核心素养思想的优质课堂,充分贯彻“以德树人”的理念。本文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阐述了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包括巧寻传统文化,有机重组教材;构建传统文化学习情境,深化教学目标;组织传统文化主题学习活动,丰富教学过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走在时代的前沿,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也要结合学科优势来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佑美,陈敏.民族传统文化整合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01).

[2]郭舒婷.信息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学传统文化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