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20-10-12 14:22张帆帆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改进对策存在问题

张帆帆

【摘 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它已经成为人类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本文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信息教育;存在问题;改进对策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无非是教师统一讲解,学生操作。但这样灌输式的教学无法指导学生的操作,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例如,在教授《认识画图软件》这课时,老师向学生演示一个图片的制作过程,一些经常玩电脑、反应快的学生,不等说完就会操作了;而一些反应慢的学生却无法明白教师的讲解内容;还有一部分学生则走神,连教师讲了什么都没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基础水平不一

造成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分为先天差异和后天差异。但就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来看,差异取决于后天成长环境。

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很多学生家里都有电脑,但由于家长对学生管理方式的不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些学生的家长管理比较宽松,这些学生接触电脑的时间相对来说会比较多,所以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也相对高些。而有些学生的家长管理比较严格,或者家里没有电脑,这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就相对薄弱些。这种巨大差异给整个班级的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拿最基本的打字来说,经常在家使用电脑的学生很多已经学会了正确的打字指法,有些甚至已经会使用盲打,他们打字非常快且标准。而不怎么接触电脑的学生还只能使用一只手打字,他们一边看键盘一边看屏幕,打字速度可想而知。这就导致基础好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喜欢自己做自己的事,而基础差的学生接受困难,跟不上教学节奏。

(三)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记录不明确

信息技术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深受学生的喜爱,课堂气氛也会相当活跃。但课堂气氛过于活跃,往往会与教授知识这个目标背道而驰。有句话说的好——凡事有个度。大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很随意、很好玩的课程,他们觉得在信息技术课的课堂上不需要像上语、数、英等主课那样时刻管住自己的言行,故其在信息技术课的课堂上会不受控制地交头接耳、自由讲话,更有学生在没有得到教师的允许下自由走动。这样对那些认真听讲的学生很是不利。

(四)校方支持力度不够

信息技术课不像语、数、英这些主科,学生需要参加各县市的统考,也不像体、音、美等学科,学生经常要参加各类比赛,因而没有得到领导和师生的重视。而且临近一些主科的重要考试,信息技术课程往往自然而然地被暂停掉。因此,部分信息技术教师不注重提升专业素养,甚至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选择了与自身专业不相符的其他学科任教,如语文、数学等。

二、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思想观念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体系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教师将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从模仿(听课)开始。模仿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听公开课。一堂公开课需要教师花费很多心血去精心备课、反复修改,因而从公开课中教师能收集到更多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但观看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更要将吸收到的方法与技巧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实践中,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2)由读书提升自我。教师需要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尤其要经常读大师作品、经典作品,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素养。(3)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不管在任何一门学科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上好一堂课的直接原因就在其教学设计上,故而教师不能生搬硬套他人的教学设计,而是要去深入的研究。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他们对世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充满了幻想,有无穷的求知欲。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深厚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可以利用投影大屏幕或者用机房管理软件联机进行操作演示,让学生在观看教师演示操作后进行操作。要综合依托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优势,通过对各种媒体的综合运用,如制作动感优美的PPT,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一些重难点,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相关的视频和动画,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开展键盘的指法练习时,笔者首先寻找了一段学生在键盘上快速打字的视频,以同龄段学生信息技术的高超水平激发班内学生的进取心,激发学生对学习打字的兴趣,让其认识到键盘打字指法的重要性。

(三)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关注学生差异

科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连续注意力一般只能维持20分钟左右。小学每节课的时间为40分钟,那么,在前20多分钟,学生基本可以连续集中注意某个问题,但在后面的时段,其注意力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所以,在高年级顶多不超过25分钟,低年级不超过20分钟的时间里,教师必须转换方式、转换问题,这样才有机会重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进行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在学生连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里完成主要的教学任务,将后面的时间用作巩固、拓展训练或小结评价,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时间上,教师要尽量将讲课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而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操作,这样有助于学生当堂吸收,加强对知识的巩固、技能的掌握。如果教师讲课时间过长,则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在布置作业方面,教师要尽量做到今天的课程今日练习,最好是能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在时间安排方面,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任务,获得成就感。在备课方面,教师要注重从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进行设计,要以知识、技能为侧重点开展教学。

(四)引导学生重视课程的学习

学生普遍认为,信息技术是一门可以随意玩耍、不用认真对待的课程,以为能打字、玩游戏就是学会了信息技术。早在20世纪,人们就开始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1948年,布鲁姆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随后罗扎洛夫在高效学习观中指出,高效学习与个体的情绪密切联系,所谓高效率学习即让个体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的学习。

例如,在教授《虚拟旅游》这课时,笔者就先收集了大量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接下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打基础。因笔者收集的图片都是一些各地旅游的图片,包括景物、人文,还有自己旅游的照片,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笔者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和感受,畅所欲言。笔者在学生诉说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感受这些图片,引导其发现这些图片在排列顺序上的杂乱无章,并询问学生在旅游拍照的过程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引导学生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整理自己的图片。这样可以将信息技术课与生活建立联系,让學生体会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逐步消除其对信息技术课的轻视心理。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认真走好每一步,敢于正视这些问题,采用科学的态度,不断改革、锐意进取,从而让信息技术教育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美]马扎诺,著.邓妍妍,彭春燕,译.有效的课堂评价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黎明.课堂教学策略[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3]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改进对策存在问题
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