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理论特征研究

2020-10-12 12:21彭增利
神州·下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制度建设生态文明习近平

彭增利

摘要: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理论通过继承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吸收我国古代自然生态管理制度精华,有效突出了其继承创新性。精准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问题与“关键少数”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最后将生态文明制度战略融入我国的制度体系中,对战略融合性加以体现。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理论特征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进行反思,围绕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等相关问题,不断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论述严谨合理地体现出了继承创新性、精准针对性以及战略融合性,通过不断与实际发展状况相融合,有效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

1.继承与创新的和谐统一

1.1继承发扬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进行人与自然关系以及生态文明问题的讨论时,强调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马克思指出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然界的面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发展使得很多自然资源被投入资本生产中,因此只有对社会制度进行调整,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论述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结合了我国的基本国情,从而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等核心理念以及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总体方案[1]。

1.2在中国共产党环境保护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就提出了环境保护制度的思想萌芽,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制订保护环境规划、成立国务院环保工作领导小组等制度安排,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环境保护制度进行确立,江泽民继续将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深入人心,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充分结合我国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发展现状,使得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理念走向成熟。新时代,习近平同志在继承历代领导人生态建设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与要求,进而体现出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论述中的继承与创新。

1.3吸收我国古代生态保护制度的精髓

中国古代先民就曾在国家管理的过程中体现出来“道法自然”等尊重自然规律的理念。西周时期颁布了中国第一部环境保护法规《伐崇令》;战国末期的秦国颁布了更为细化的律文《佃律》对自然环境加以保护;虞衡官作为保护环境的机构,《周礼》以及《荀子·王制》中均对其职责进行叙述。秦汉时期到宋元时期,虞衡官制的管理范围逐渐扩大,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也随之完善。新时代习近平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充分吸收了古代生态管理制度的智慧,《环境保护法》就是其中的现代延伸。

2.結合实际情况,提升精准性与针对性

2.1解决生态建设的突出问题

习近平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领域存在的问题较多,自然资源的管理十分复杂,因此早期进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提升策略的精准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针对各类突出问题明确地提出了目标与任务,例如针对自然资源问题提出了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针对空间规划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空间规划体系的措施等,准确体现出了在进行制度顶层设计时的精准针对性。

2.2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必要围绕人民群众的需求进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生态环境问题关乎到国计民生,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就是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我国的生态文明制度要不断加强对环境问题的治理,促进环境质量的有效改善。其中“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全面加强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的基础上,还精准回应了人民群众的美好诉求。

2.3提升对“关键少数”问题的关注

习近平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强调要增强对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的关注。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引发生态问题的关键因素,以往的考评机制造成各级领导干部将GDP的高低作为唯一的指标,不利于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领导干部的决策制定与本地区的发展息息相关,如果这一“关键少数”缺乏对绿色发展的贯彻与落实,进而就会导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举步维艰。因此,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将考评体系同部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进而使得生态文明制度效能可以得到充分释放。

3.从衔接与推进中体现战略融合

3.1生态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融合

习近平同志通过对生态文明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进行充分思考,进一步促进了二者的整体性融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发展完善战略部署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新高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通过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一决定,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的有机结合,“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逐步深化、日趋完善。

3.2生态文明与党的制度建设相融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强调了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制度的协调统一,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制度与党的制度建设的有机结合。党的十九大将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写入党章,进一步显示出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结合,为我国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建设提供依据。同时,党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与管理,通过生态文明制度与党内法规的融合从而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2]。党中央成为实施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实施的主体,进一步贯彻落实了生态文明制度,凸显了党中央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战略考量。

结论:

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重要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理论不仅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还具有鲜明时代特征。通过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精华同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有效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路径,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昕,曹洪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构成及其时代特征[J].宏观经济研究,2019(06):5-15.

[2]王曦晨,孙倩倩.习近平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理论特征的阐释[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4(03):15-19.

基金: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

猜你喜欢
制度建设生态文明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究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葡萄牙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