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冬兰
【摘 要】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它被中学生称为“三怕”之一。很多学生常会感慨—学古文难,难于上青天,对文言文有一种畏难情绪。如何改变文言文教学低效的现状?笔者的看法是首先应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落实诵读;重视课本文言文学习,夯实基础;同时要加强学生课外拓展阅读,及时整理。三管齐下,就一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兴趣;诵读;整理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有利于学生继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增长学生的知识才干,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
同时,它也是一个难点。文言文被中学生称为“三怕”之一,较于现代汉语,它难以让学生顺利地读懂,所以一谈到文言文阅读,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了无兴趣,这也给文言文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高中文言文学习现状及应对策略。
一、高中文言文学习现状
课内文言文学习总是轻理解感悟,重死记硬背。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大部分都依赖于老师的讲读,懒于做笔记,时间一久就会遗忘;早自习,学生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背诵任务,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等到高三总复习,碰到课本上的文言重点字词、句式,学生连其出处都不知晓,就更谈不上它们的用法和含义了。
课外文言文练习总是轻阅读,重做题。有些学生在考试时竟然原文都不读,直接做题,以致于选择题全军覆没,翻译时弄得笑话百出,比如把人名当成重要实词去翻译,人物关系张冠李戴,该译成“被动”却译成“主动”等。
二、应对策略
(一)注重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才会有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和良好的记忆力。熠熠生辉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亦可以使他们自觉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授《赤壁赋》这课,我创设下列情境:先让学生作课前交流,谈谈你所了解的苏轼与赤壁的关联,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然后运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引领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认真欣赏: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即便你先前有些失意,此刻又有何感受?此时伴随着舒缓的旋律和老师生动的讲述,课件展示出游赤壁的美好画面:清风明月、浩渺碧波、一叶扁舟、饮酒诵诗……让学生如同置身于如诗如画的人间仙境。赏完画面后,让两三个学生自由地谈谈刚才的真切感受。这样借助动画情境导入新课,把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于一体,为学生营造动静结合、图文并存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兴趣更加浓厚,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这节课的学习也有了良好的开端!
(二)重视课本文言文学习,夯實基础
首先,熟读成诵,感悟文言文之美。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这足以看出古人的智慧,孩童初学,老师没有过多地讲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反反复复地将一窍不通的《弟子规》《幼学琼林》《千字文》等背得滚瓜烂熟,文章的大意自然就通晓了。文学评论家、小说家李国涛先生说,中国古诗文是不能不背的,当时不懂的或不全懂的,先背下再说。由此观之,学习文言文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熟读成诵。
先要让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掌握疑难字词的读音。接着,读出节奏,感悟文言文的音韵美。朗读可以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教师领读、个人自由读、学生齐读、分组比赛读等。对于一些一时半会不懂的字、词、句,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就会逐步领悟其意思,而且会收到远比教师一味讲解更好的效果。熟读成诵,不仅培养了文言语感,还可以提高记忆能力。如《过秦论》《离骚》《赤壁赋》等,这些文章语言优美、韵律工整、音调和谐、感情充沛,读起来让人荡气回肠,都值得我们去美读。老师应教会学生去品读、赏读,让学生享受古文的音乐美。课堂上老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朗读中,轻松地读懂文意,准确地体味情感、有效地提高能力。
其次,授之以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李嘉诚说过:一个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学习也是如此,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收获。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前,让学生自主预习,可借助课下注释、字典,把重点字的含义写在原文上,尝试口头翻译课文。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当老师,学生讲课可能更富有吸引力。主讲学生必须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听课学生要充分预习,积极配合,踊跃质疑。这样的课堂形式,有利于学生与学生的更直接更热烈的交流,也有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总之,每堂课,应给学生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这样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探索新知的精神,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求知的渴望。课后,让学生学会整理笔记,对于重要文言知识要反复理解与记忆,作好知识储备。
再次,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子曰:温故而知新。意思是温习已学的知识能得到许多新的收获。何谓“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系统化的知识,更便于记忆。所以,要求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必须进行及时复习。若不加强记忆及时巩固,就会很快遗忘,如何把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即要“趁热打铁”,学过便习,则为及时。复习时可以通过组长抽查,同桌互问互答,自主回忆等方式,达到逐个消灭全部记在心中的目的。
(三)加强课外文言文训练,拓展提升
通过课内文言文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然而,古代汉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光靠学习课本上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适当加强课外文言文训练,既可以巩固学生已掌握文言知识,又可以拓宽视野,从而增加对文言文学习的信心。教师必须尽可能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让他们像一只蜜蜂一样主动去采文言文花园中的蜜。教师应逐步把学生引导到学习文言文的主人位置,让学生自己阅读练习。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会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发现古汉语的语言特点。
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训练。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实践。比如一周做两篇文言文阅读,保持良好的语感,做起来就不致于陌生、惶恐、难以入境,而是得心应手,一气呵成。
首先,整体阅读,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不是考试而是在比较开放的环境下做文言文阅读,可让学生先整体阅读,了解文章大意,关注人名、地点、时间、官职、事件,把握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质,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作者的观点态度。学生遇到读不懂的地方可先用红笔做上记号,通读之后,可翻阅古汉语字典,落实不懂字词的含义,切忌一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查字典,这样很容易破坏对语段的整体把握,得到的信息都是零碎的。
其次,集腋成裘,要有善于整理笔记的意识。学习文言文重在积累,就如同学习英语一样,要积累足够的词汇量,否则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文言知识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前提。比如每次考完试后,我布置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让学生借助字典重新翻译试卷中的文言文,把重点字词的含义记录在笔记本上,再自习拿出来读一读,如果每篇文章都坚持这样做,便可以集腋成裘,一学期就可以积累不少重要字词含义,在日后的阅读中就可以游刃有余。
再次,举一反三,要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当学生的积累足够丰富时,就要把它应用到考试中去。在做翻译题时,学生可以联想课本、成语中相关字词的含义,如:“大学士徐阶以浙江寇甫平”词句中的“甫”就可以联想成语“惊魂甫定”中的“甫”的含义“刚刚”;可以用类比的办法辨别重要文言句式,还可以根据语境独立自主的完成对该字词含义的推断。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要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的原则,结合“语境”揣摩。总之,要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文言文再怎么难,也不会难于上青天。只要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督促学生脚踏实地的学好课本,进行有计划的针对性训练,坚持不懈,相信学生对于文言文定能变“怕”为“不怕”,从以前的“猜”变为“准确判断”,让文言文学习将不再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