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秀玲
摘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新提出的教学要求,也是当前教学中较为关注的重点问题。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应该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升教学的质量,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离不开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德育教育和核心素养培养密切相关。农村小学在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渗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立足实际,就如何在德育教育活动中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德育;农村小学生;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9-01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9.08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并成为小学德育教学重要的指导思想,为小学德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加强德育教育和核心素养渗透,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素养,它是知識、技能和态度的综合表现,包含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的内容。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和道德及心理教育具有密切的关联,即德育教育和核心素养培养息息相关,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农村小学德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加强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促使学生健康生活、快乐学习。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要想明确如何在德育中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需要清楚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然后根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促进德育教学的良好发展。核心素养具有发展性和变化性,它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而变化,它的发展过程相对稳定,同时又能够与时俱进。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要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计划,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中优秀的部分,通过在各个学科中的教育和渗透,实现学生各项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从核心素养的性质可以看出,学生在受教育阶段会形成很多素养,这些素养中有一些是学生必备的,我们将这部分必备的素养称之为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生活需要和更好地融入社会所必备的素养。
二、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学校德育教育形式化
一些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教学,忽视了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压缩了德育教育的时间,使德育活动流于形式化,德育效果甚微。很多德育活动都是学校制定的,没有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按部就班地进行,重形式轻内容。对学生来说,这种固化的德育形式没有新意,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德育教育的氛围不够
小学德育氛围欠缺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学校对德育教学不够重视。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学生成绩上,而德育教学没有固定的考核标准,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而忽视了德育教学。二是缺乏专业的德育教师。一些学校的德育教师都由其他的任课教师兼任,并没有专业的德育教师,导致德育效果不能达到预期。
(三)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的主要是引导作用,而真正的主体是学生。但在实际的德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不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三、小学开展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人们接触信息的渠道逐渐增多,而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其中难免有不良信息。学生如果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很容易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念,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影响他们的成长。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加强小学德育教育,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从而更好地发展。
四、在德育中培养农村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创建良好文化氛围,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和文化素养
在农村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压抑严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轻松、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另一方面,打造以德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促使学生在积极、健康的环境中逐步提升自己的人文情怀。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它可以使学生的潜力更好地发挥出来。同时,净化学生的心灵和内心世界,使学生变得更加美好和善良。
核心素养理念认为,文化是学生的灵魂,是培育学生精神信念、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的重要教学内容。提高农村小学德育水平,需要从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出发,加强对学生的文化引导,并以文化作为德育的主体,丰富德育的内容,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好学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礼仪文化深厚,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礼仪文化帮助学生养成讲礼貌、有爱心的好习惯。在现代生活中,礼仪也是每个人必备的基本素养,它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好地融入社会。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给学生讲一些中华传统礼仪方面的内容,促使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友善、孝敬父母,加强学生的文化熏陶,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
(二)通过丰富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也是小学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具体而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相对其他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但是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严重限制了他们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德育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改变学生一味迎合教师的情况,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另外,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丰富的教学情境,借助各种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另外,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通过讨论和交流使每个学生都了解更多的想法,拓宽学生的思路。
同时,自主发展能力也是学生必备的能力和素养。在过去的小学德育教學中,很多教师都存在一个误区,就是习惯性地将学生当作长不大的孩子来看待,总是认为他们的自理能力还不够,所以学生做什么教师都要指导,告诉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不相信学生可以自己搞定。在德育过程中,以教师教为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导致德育教育实效性不强。因此,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时,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学生,而是要以引导为主,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发现问题和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教师要充分地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三)创新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能力
现在的学生很多从小受到父母的娇生惯养,容易产生缺乏责任心、没有集体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等问题。所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也是小学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管理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我展示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的建设和管理,使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慢慢地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培养责任心。最大可能地让每个学生在德育活动中都得到锻炼,变班级管理为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既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责任心和责任意识,又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
核心素养理念认为,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终究要走向社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四)评价方式多元化,培养学生健康生活、快乐学习的能力
在小学教学中,评价方式深刻地影响着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加快乐地学习和健康地生活,教师需要摒弃过去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创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农村小学德育教学来说,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学生在考试中得了高分,也不能完全代表他的道德水平高。所以,除了考试成绩外,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日常表现和德育实践情况的重视,把各个方面有机地融合到一起,构建全方位的评价方式。
首先在评价内容上,不能只是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除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外,还要加强对学生能力、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重视和评价,教师要将考查的重点放在德育的长远效果上,重视学生在日常中的表现,从小事和细节抓起。其次,在评价方式上也要做到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师生评价之外,还可以加入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和家长对学生评价等方式。
五、结语
加强对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现阶段小学教师应该注重的问题。在农村小学的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加强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促使学生健康生活、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孙铖.在德育主题活动中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核心素养[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7).
[2]王乐.浅谈农村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建构及培养途径[J].教育现代化,2018(5).
[3]叶鸿佳.浅谈如何在学校的德育管理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新课程(中学),2018(11).
[责任编辑 李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