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刚
摘 要:本研究旨在探究運用神入历史教学法,教师如何进行教学方案规划,并且借由教学历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取学习经验改变,本节依据研究目的与结果,就研究结论分项讨论之。
关键词:神入历史;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8-01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8.072
一、教师运用神入历史教学的规划
本个案班级班风活泼,较无法接受讲述法教学,因此在设计神入历史课程时,教师需跳脱以往风格的教学模式进行规划,针对学生特性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与拟定。
1.教学目标须符合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乃是设计教学的重要原则,学生在学习历程中获得的能力需与分段能力指标相吻合,因此在规划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时时回顾分段能力指标的要求。教师须避免因个人的喜好,参酌超出学生能力需求的史料,制定高教学目标打击学生信心。
2.教材选择应符合学生需要。神入历史教学所需由人物、争议事件作为学生神入的需要。对于人物的挑选须具备时代代表性。经由教师营造学生在当时代的氛围中,方可从中理解力使人物的抉择。此外,史料难度需贴近学生的能力,因学生并非专业历史学者,需经由教师重组、筛选后方可成为学生能够阅读理解的材料。为了增进学生学习兴趣与理解,借由图像式引导之规划,需留意图像选择的代表性与功能性,以利学生进一步的探究。
3.教师规划教学活动与情境需致力于合适神入。神入历史教学并非凭空想象,而是需要由确切的证据下进行下一步理解与讨论。因为九年级学生较难如同成人大量自行阅读,因此在教学活动安排上,需糅合实质概念的教授与厘清神入历史的问题讨论,方使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投入其中。
4.规划不同立场论述之学习评量,有助学生思辨。学习评量须有效评断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在探究历史人物生命历程与思想时,教师提供学生正、反不同想法进行论述,使学生思考历史人物的动机、背景,并尝试以人物角度去分析其情境。此模式可有效辨别学生课堂投入与历史理解程度。
二、教师运用神入历史教学对学生学习成效与影响
本研究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不断进行师生共同讨论与学习单填写。经由教学历程后,以下就学生学习兴趣与学生学习经验改变等项目分述之。
1.图像式学习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专注力明显提升,课堂吵闹程度相较过去少了许多。学生明显表达出图像式教学使历史学习更有趣。教学者并非直接给予学生图像自学,而是借由讲述实质概念帮助学生在观看图片过程中记忆。对于教师而言,图像乃辅助讲述,提升学生学习注意的方式。此外,借由图像引导,亦可使学生摸索自身学习风格,并达成增进历史学习的景况。
2.议题讨论加强学生神入理解。学习过程中,每个人皆是独立的个体,但是透过讨论可以彼此分享意见与想法,学生在探究过程里借由讨论厘清自己错误想法,并且在整理发表过程中,专注于历史人物可能的行为与体验,可以反馈自己对于当时代的见解。学生在讨论争议事件时,虽容易出现立场不同的争论,但是借由讨论,更可显示出彼此间的想法,教师亦可从中判断学生对历史概念与人物理解的程度。
3.多数学生喜爱神入历史教学模式。本研究跳脱研究者以往的讲述法为主使学生有更多课程参与的机会。对于学习历程中,个案班级学生除了一开始表达新奇以外,他们非常希望教师能以神入历史人物探究为模式,继续进行类似的课程安排,显示学生的学习经验受到改变,从图像赏析、讨论议题、填写论述式问题等,皆能改变学生历史学习方式使其有正向的历史学习经验。
三、教学困难原因、反思与专业成长
神入历史教学对学生属于陌生的学习方式,而讨论互动与论述式学习评量也是学生学习经验较缺乏的。对于研究者而言教材选择上亦出现了困难,需要研究者从中回顾并力求突破。基于上述理由,将就本研究遭逢相关困境与因应策略调整;再由调整过程说明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
1.神入历史教学,教师遭逢的困境与因应之道。(1)议题讨论融入教师讲述可改善神入历史教学时间紧迫。本研究主旨在神入历史教学中,使学生借由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经历对于历史人物的叙述力求完整,原本预计每小节针对重要历史人物进行神入活动,因教学时间的压缩转变为各完整的章目中,挑选较具代表性的人物,进行讨论。在时间安排上,研究者发现学生在聆听人物生命历程时,正借由想象接收信息。因此,研究者可将议题讨论融入于讲述过程,并且减少学习单誊写时间。师生共同讨论更能有效利用有限的授课时间。
(2)审慎规划分组型态增进学生讨论风气。在进行神入历史教学后,为求学生彼此抒发自己的想法,曾在授课过程中给予学生分组讨论的安排,然而个案班级因学习易分心,讲述后的讨论中,流于嬉闹、聊天,研究者授课过程中也可感受到班级的躁动。针对此问题,可以强化学生组内分工的任务,并运用强迫发言的方式要求所有组别发言,拉长候答时间令其不得不开口。此外,研究者亦发现讨论议题的规划需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况。因个案学生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彼此讨论的机会甚少,在经验缺乏下分组讨论成效较差,日后若有安排分组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异质性分组,并分别给予同学任务,使学生能参与讨论,避免因不熟悉讨论流程而使时间空转浪费。此次分组的成效可供研究者在往后教学过程中更谨慎规划。
(3)校内同仁观课与学生反馈可改善神入历史成效评估受限。如何正确地评估学生学习后的改变,是研究者面临的困境之一。关于测量学生的转变,许多教育方面的前人研究以前、后测的结果作为分析的主要依据。读者虽然可明确得知成效与否。然而本研究目的并非得知学生神入能力程度,而是想借由图像式教学的引导,使学生在神入历史过程中,进一步增进学生学习兴趣。幸好经研究者的教学反思与研究伙伴的观察,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转变与神入历史的程度可以由教学者与学生在实际互动中呈现。
(4)运用不同评量方法以免纸笔评量过多。个案班级学生在学习动力上本来已属低落,为了检核学生经过神入历史教学后,能否理解历史人物的生命历程及其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每次授课后皆要求学生填写学习单。学生需尽可能誊写在教学后感受到的人物情境,并在神入理解历史人物的困境后,试着以当时的情境抒发自己的想法。因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不一,教学过程中某些学生善于口语表达与讨论使其吸收知识快速,但是亦有学生习惯书写记录增进学习。因此,提供不同途径使学生增进学习效能是必须的。针对学习单教师可由简化题目着手,避免学生看到长篇大论而退却;在学生填写前教师须加强指导语说明,明确指示学生必须阐述议题之重点;填写过程中教师亦可扮演鼓励的角色,多运用正向语气帮助学生;事后的说明可就不同程度学生的表现给予差异化的赞美,使学生得到实质的反馈。
2.神入历史教学教师的专业成长。(1)神入历史教学促进研究者重视校内共备。本次研究深受伙伴教师的协助,与研究者讨论教材的规划上给予许多意见。尤其进入教学现场中的观课纪录,提供研究者许多盲点的建议。借由合作的历程,使研究者体悟到必须走出个别教室,多与其他教师交流,并且在聆听之中获取更多宝贵的意见。
(2)研究者愿意尝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本研究的契机在于个案班级学生的课堂表现不佳。但是经由教学风格的转变,以神入历史方式授课,让学生在学习兴趣与学习经验受到很大的刺激。在第二次段考的分数上,虽然检测内容并非本教学方案的测量方式,但是意外地在全校排名由垫底转为中上,虽然不能断言神入历史教学能反映于學习成效上,但是给予研究者更多信心,在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规划。
(3)评估学生学习风格使用不同教学方法神入历史。本次的个案研究虽然多数同学表示认同,但是一同学反映其实她并没有太大的投入。据此,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因此在安排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因应不同的主题进行神入历史的历程,诸如歌曲、戏剧等方式来呈现,对于学生而言,亦可由不同刺激找寻自己合适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建议
1.效率化安排教学流程。教师在教材规划与进行神入历史教学时须注意教学流程,因教学时间的紧迫,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审慎评估神入主题与所需时数。此外,神入历史须了解人物之所处年代,包含历史人物的思想、性格、行为等,并使学生设身处地地判断。初中学生理解力、阅读力不如已然成年的历史学者,对于史料选择避免过于艰涩。在教学流程的安排,如分组讨论等安排,须给予学生适合指导与规范,避免讨论流于空泛。此外,应思索学生的能力,避免一味要求学生有高水平的表现。除了阅读史料与媒材外,使学生与教师、同侪进行深度讨论,可进一步刺激学生理解并探究问题。
2.尝试不同方法神入历史。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本研究目的在于使个案班级学生增进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但是在不同景况中,不见得每个班级皆合适图像式思考及问题讨论。因此,在促进学生参与课程的前提下,因应不同学生的需求设计教学方案,方可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3.需慎选合适学生理解的教材与图像。学生对于课堂投入程度源自于能力与兴趣两方面。当课堂呈现艰涩的史料时,学生在无法分析的情况下,当挫折不断出现后,势必很快放弃学习,甚至厌恶历史;反之,太过轻松的教材容易使学生认为无挑战性,而不肯投入心力,因此教材选择后,教师需经过筛选并且根据所教授年段的学生,给予其合适的学习空间。在图像选择上须力求清晰易懂,若能吸引学生目光者更佳,在分析图像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分析,再由教师说明,使学生对探究人物过程中能有感同身受的理解。
4.采用神入历史教学法授课。本研究过程中,神入历史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历史人物与事件亦可借由问答与讨论理解其行为,对于中学历史教师而言,在教学时数少与授课内容多的压力下,课堂风景每每在赶课与检讨考卷中度过,但是对学生而言,实质概念可以由教师提纲挈领带过,但是历史理解更需要成人协助与引导。更多的神入历史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后,提升学习的正向循环。
参考文献:
[1]陶世华.采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中学历史教学的利弊谈[J].上海教育科研,2004(5).
[2]李梅,万英平,郭东力,等.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电子教案的运用[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