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虹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社会进步,思想道德素质逐渐成为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指标。在职业中专院校教育中,不仅要看重学生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培训,更要注重对其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以此促进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优秀品质的形成。这也要求在职业中专教育中,必须加大对德育课程的重视力度,要结合现实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德育课堂中,对德育知识进行学习、实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职业中专;德育;实效性;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8-00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8.005
职业中专院校教育的对象大多是初中毕业的学生,从个体的成长经历看,这一时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也是一个人形成三观、人格、心理品质的关键时期。而在新时期下,社会不同文化碰撞,加上各种现代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种信息充斥在中专学生的生活、学习中,而中专学生本身受年龄、社会经历等的局限,不能对这些信息进行准确辨别,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侵蚀,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德育课是培养学生正确思想道德观念的重要平台,强化职业中专德育课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理性地看待社会各种信息,并筛选出有助于自身发展的信息,这对于学生综合发展有极大帮助。
一、提升职业中专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
(一)是提升职业中专德育课程地位的需求
对于教育,首先要做的是德育,只有做好德育工作,才能确保教育的成功。德育课是职业中专学生在学习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在职业中专课程体系中具有通用性、基础性的特点。在职业中专学校,德育课是伦理学、就业与创业指导、职业生涯与职业道德、法律基础知识、政治经济与社会等的总称,是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法律知识、职业及创业知识、思想道德知识的重要场所,德育教育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高低。而在职业中专教育中,仍存在重视技能教学,忽视德育教学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德育课在职业中专教学体系中的地位。通过提升职业中专德育课教学实效性,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思想观念、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改变了学生对德育课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欲望,同时也提升了职业中专课程教育体系中德育课的地位。
(二)是满足职业中专学校德育工作的需求
我国是一个十分看重“德”的国家,不管是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大学,每个阶段都设置有德育课程。在职业中专院校教学中,德育课也是每个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职业中专学校德育大纲提出,德育工作主要是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心理、法律、职业等方面的教育。而在当前的职业中专学校教育中,还存在重视专业技能教育,忽视德育教育的情况,影响到职业中专学校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同时职業中专学校的学生起点相对比较低,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还有的学生家庭教育缺失,加上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削弱了职业中专学校德育效果。
德育课堂是职业中专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通过提高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能更好地贴切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职业发展,能让学生实现知识、能力、行为相互统一。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弥补了学生德育基础的不足,加上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可以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说,提高职业中专学校德育课程实效性是满足职业中专学校德育工作的需求。
(三)是促进职业中专学生健康发展的需求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外文化、思想观念涌入国内,这也使我国当前社会存在多种价值观念。中专学生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年龄相对比较小,生理发育不完善,心理情绪不稳定,思想价值观念也不稳定,学生自身的意志力十分薄弱,容易受到社会外界事物的影响。在内中职生的基础比较差、学习自信心不高、学习兴趣低、很容易转向非学习活动中;在外中职生对周围环境缺乏全面认知,有的学生无法准确判断社会中的各种信息,容易上当受骗,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专学生的成长很容易受到影响。通过良好的德育教学活动,可以坚定中专学生的信念、道德品质,帮助其保持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社会使命感的提升,这对于中专学生的良好发展有极大帮助。
二、当前职业中专学校德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职业中专学校德育课教学实际来看,还存在一定问题,从而影响到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学生学习效率低
在德育课堂上,教师讲解的知识大多是隐晦难懂的理论,其抽象性比较强,而中专学生在理解起来会感觉有些困难,加上德育学习难以直接体现在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提升上,造成了学生错误地认为德育学习没有效果,学不学都可以。很多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学习了德育知识,但是自身的综合素质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依然表现出早退、迟到、违反校规校纪、旷课、打架等行为,可见学生的实际学习效率比较低。
(二)学生学习体验差
在中专德育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低,学习积极性差,学习动力也不足,甚至会对德育学习存在抵抗心理。在课堂上,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也相对单一,多以传统的理论灌输为主,以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为学生传授知识,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诸多因素作用下,学生的德育知识学习体验比较差,从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信心,造成了职业中专德育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三、提升职业中专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全面提升职业中专学校德育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思维,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和人才发展观念。当前很多中专教师认为,只需要完成既定课程,学生就会达到社会、岗位所要求的人才标准,实则不然,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持续提高,职业中专必须跟紧时代发展步伐,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在课堂教学中,中专德育教师不能简单地将德育教学看作是一项任务,要当作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手段,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观念,在教学中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德育教育,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提升,让学生可以成为社会需求的人才。
教师还应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发展,教师要注重对课堂进行精心设计,一方面突出教学重难点内容,另一方面也需要采取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让学生可以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认知相应的德育知识。另外,在德育课堂上,教师还应该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身意见,在创新中积极探究,查询问题根源,思考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内在潜能,促进学生发展。
(二)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在以往的职业中专德育课教学中,教师的重视力度不够,在课堂上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灌输式地讲解内容,学生积极性不足,师生之间无法建立和谐的关系,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这就会对课堂教学效率提升造成負面影响。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中专德育教师还需要主动与学生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要充分关注学生,从细微的地方观察、了解学生,如分析学生对德育课的态度、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想如何学习德育课等,拉近师生距离。同时教师还需要充分尊重学生间存在的客观差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寻找、扩大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使学生能够充分信任教师,从而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
(三)优化教学内容
在职业中专德育课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让课程内容更加贴切学生的生活、社会、实际,提高学生的德育课学习热情。教师应该深入社会实际,对学生进行深入调查,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关注的社会话题,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这些社会话题进行讨论、探究,并给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德育教师应该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包括德育理论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德育课堂上,针对性地解答学生关注的疑点。同时教师还需要在德育课堂上为学生传授解决社会、人生问题的相关方法,让中专德育课堂更加形象、生动,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实际学习效果的提升,同时也提升中专德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改革教学模式
新时期下,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被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在职业中专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具体来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讨论、课外实践、情境模拟、案例分析、社会调研等各种教学手段,带给学生新的课堂感受。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微课、慕课等各种新型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出现更是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需求,灵活地应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刺激,以此强化德育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职业中专德育课程教学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践中中专德育教师必须对当前德育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把握当前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措施,更新教学观念,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蒋春霞.课程改革形势下提高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实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校园(阅读版),2018(6).
[2]林鸿齐.提高职业学校德育课堂实效的策略摭探[J].成才之路,2017(24).
[3]严冬菁.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有效路径[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