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艺敏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年文明古国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文章旨在梳理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传承和保护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非遗传承人
潮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目前潮州共有市级以上代表性非遗项目106项,其中,被列为省级代表性非遗项目38项,省级代表性非遗项目中被列为代表性国家级非遗项目15项;市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188人,其中,被列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70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被列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2人;国家级基地2个,省级基地26个,市级保护基地45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个,国家级传统工艺工作站1个。
一、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现状与成效
(一)坚持政府引领,盘整非遗文化
一是建立健全领导管理机制。近年来,潮州市相关部门积极研究制定非遗保护的实施方案、奖励办法,明确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意义、具体要求、方针原则、保护范围、保护制度以及经费保障等,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鼓励民间艺术人才,做好传承保护工作,自2011年以来,由市财政拨出专款,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给予每人(不含省级传承人、国家级传承人)每年2000元的经费补助,2018年增加至4000元,鼓励传承人开展传承工作。同时,制定了一系列培养、吸引人才的措施,其中包括了对新增国家级、省级传承人的扶持政策。近三年,潮州市财政投入非遗保护工作的资金共46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
三是解决非遗项目的场地问题。近年来,市政府积极解决“非遗”项目传承保护用房的“瓶颈”问题。划拨出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的原市政府办公大楼,作为集培训、创作、展示于一体的“陈舜羌木雕艺术馆”和“潮州市潮绣研究所”用房;划拨原市委招待所楼房两层1000平方米作为“潮州市工艺美术研究院”、“潮州市工艺美术协会”研究展示场所;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太平路牌坊街北段规划成传统文化街区,实行优惠措施吸引民间艺人开办工艺产品展销店,提供一个宣传潮州非遗项目的平台。湘桥区在古城区甲第巷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资政第”古民居,开辟了潮绣、木雕、剪纸等门类的陈列、演示场所;潮安区大吴村委会建设了泥塑作品陈列室;饶平县霞西村委会建设了“潮州饶平布马舞省级传承基地”,包括布马陈列室、布马舞表演像片展示、演员休息室、布马舞排练场地等。
(二)加强传承保护,促进非遗发展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非遗业务培训,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国家、省举办的各类培训,以及到周边城市学习考察,初步建立起一支以市、区两级文化机构业务干部为主干的非遗保护工作队伍。2012年“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產性保护工作培训班”、 2013年省文化厅 “‘欢乐春节与传统节日的保护与弘扬高级研修班”都定在潮州市举办,为潮州市提供了学习、交流、宣传的大好平台。
二是整理出版书籍。通过对各地的“非遗”文化资源进行发掘、整理,并分类建档,做好静态保护工作。目前,全市已整理成文字资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3个门类195个项目。目前,已先后编印了《大吴泥塑》、《红幡》、《潮州剪纸枨芳》、《潮州工夫茶论文集》、《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简介》、《中国(潮州)工夫茶艺师》等二十多本“非遗”丛书,《潮州歌册》和《古韵潮州》等十多种光盘,目前正整理潮州菜谱,出版潮菜书籍,为潮州市“非遗”项目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推进非遗进校园。组织多名非遗传承人到相关学校传授非遗有关知识。如潮州工夫茶艺传承人叶汉钟,与韩山师院组建功夫茶艺表演队伍,积极参加省市有关活动的茶艺演示表演,宣传潮州工夫茶艺;王龙才、叶竹青、张湘明、谢华和吴维潮担任韩山师院客座教授,分别就各自非遗项目开展传统技艺传授;大吴泥塑国家级传承人吴光让到实验学校开展讲学;麦秆剪贴画省级传承人方志伟和李光荣、潮绣市级传承人佘燕璇到市高级技工学校任教;剪纸市级传承人纪丹蘋到潮州中英文学校举办讲座;潮州铁枝木偶戏国家级传承人陈培森、市级传承人陈镇凯到潮安区所属学校教授木偶戏技艺。通过这些措施,使非遗逐步深入青少年的心理,培养他们认识、热爱本地非遗项目,为传承人队伍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积极组织开展非遗活动
依托潮州市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发挥非遗代表性项目众多的优势,以“弘扬潮州优秀传统文化,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为主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活态演示、巡游和文艺汇演为主要形式,时间主要在每周二、四、五、六的晚上8时至9时,在最能体现潮州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建筑群之一的牌坊街,选择具有潮州传统特色的非遗项目举办活动。至今已举办非遗演示100多场次,有4个类别20个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登场演示。
(四)积极对外交流,扩大非遗影响力
一方面,组织参加国内交流。积极组织枫溪瓷烧制技艺、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潮州彩瓷、潮绣等一大批项目参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及每年的深圳、厦门文博会等活动。组织非遗展示活动,通过与大型节庆结合,把不同项目集中展示于一个主题活动中,不断拓展非遗展示空间。另一方面,组织参加国际交流。根据国家和省的安排,组织潮州市非遗产项目传承人参加国家和省文化厅举办的交流活动。大吴泥塑传承人吴维清、吴闻鑫、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传承人章金财、潮州工夫茶艺传承人叶汉钟先后到白俄罗斯、韩国和澳大利亚展示各自技艺,传播非遗知识。郑舜英、黄耀好、邱楚霞等传承人也积极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宣传潮州传统文化。
二、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资金投入相对不足
目前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资金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总体投入资金不足,二是资金分配有所倾斜。总体资金投入不足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潮州市由于地方财政紧张,对非遗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如非遗项目和传承基地未能投入资金进行保护,使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进展缓慢。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
潮州市虽然对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普查,在传承保护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但是目前潮州市对如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在职责、宣传、人员机构、经费保障等方面还缺乏相应举措,还没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护工作仅仅停留于文化系统的部门行为,尚未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局面,缺乏长效保护机制。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手段滞后、传播渠道单一,知名度和影响力不高
目前,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手段大多数仅停留在静态传播的方式,动态传播方式非常少。特别是一直以来非遗传承人更多依赖以口耳相传、口授心传的方式进行传播,而忽略了采用新媒体技术、真人体验、剧场演出等新颖的方式方法,大大削弱了潮州市非遗资源传播力与影响力。
(四)非遗产品销售网络有待拓宽
目前非遗企业销售渠道局限于传统销售模式,未能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进行销售。在西方发达国家,很多企业都设有从事文化营销工作的专门机构,着力将音乐、艺术、文学等非遗文化资源融入产品中,因为这些企业经营者深知,产品的价值主要在于其中的文化含量。但是,目前,潮州市对于如何对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营销推广、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附加值并通过产品孵化提升含金量等方面没有整体的规划,加上许多非遗传承人虽身怀绝技,但由于地处偏远地区,缺乏资金和市场营销手段、经验,多年来都是单打独斗,很难形成整体效应和品牌效应。因此在面对残酷的市场环境,非遗产品容易在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五)非遗人才出现断层
非遗传承人是传承传播发展过程中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决定着非遗发展的方向与前进道路。课题组调研发现,目前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传承人年纪偏大,后继无人以及青黄不接的现象。虽然近年来潮州市在培养非遗人才方面不断加大力度,但是根本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一方面,很多年轻人认为学习非遗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得到的经济回报和经济价值却非常的有限,不能满足养家糊口的基本需求;其次,大多数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识存在误区,认为传统文化是过时的,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了解和感情,不愿意进入到这个行业当中。这些因素是导致非遗人才面临断层的重要因素,从而危及非遗技艺的传承。
三、对进一步促进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建议
(一)加大投入力度
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各级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和传承的领导责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加大对研究项目的经费保障力度。投入资金加强对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基地建设,特别是对濒危的项目加强抢救性保护,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录音录像和出版。
(二)重视“非遗”的旅游文化商品开发
紧紧抓住潮州古城文化旅游日益兴旺的契机,依托文物旅游景点,不断创新非遗产品观赏性和娱乐性,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推进非遗与古城文化旅游相融合。潮绣、木雕、手拉壶、麦杆画、工艺陶瓷等潮州传统工艺品琳琅满目,要注重非遗作品的创新,促进非遗手工技艺与其他文化元素的融合,通过应用新工艺,提高项目的生产技艺等途径,创造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非遗产品和旅游文化产品,增强非遗产品的时代内涵,不断提高非遗产品的附加值,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双赢的目的。
(三)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
首先要做非遗传承人的“”传、帮、带”工作, 通过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或者一对一的辅导,逐步培养一支基础扎实、技艺精湛的传承人。其次,要建立非遗传承人数据库,实时记录传承人的基本情况和掌握相关技艺的情况,及时搜集他们的作品。最后要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发挥高校和技校等在非遗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在高校中开设相关的专业和学科,制定非遗传承人的计划,同时帮助解决就业的问题。
(四)加大宣传力度,拓宽销售渠道
一方面,加强宣传和推介,积极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非遗展览、展演和推介活动,积极宣传潮州市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不斷提高潮州市非物质文物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鼓励非遗企业利用现代科技,拓宽销售渠道,如建立网站、在微信上销售非遗产品等。支持非遗项目扩大销售、增加收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注入市场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宋俊华,王开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
[2]赵辰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访谈录[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
[3]林青.习近平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论述及其时代价值[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06):20-27.
(作者单位:中共潮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