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珠
说起秋天所产的水果,很多人最喜欢的是平常但滋味绝佳的梨。想来也是,梨肉洁白、酥脆香甜,吃下去生津解渴,用梨制成的秋梨膏还是润肺止咳的保健饮料,让人怎能不爱?
梨是地道的中国特产。关于梨的文献记载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其栽培历史也已有一千六百余年,加上其味道甜美,喜爱者众,梨也被称为“百果之宗”。我国各地著名的梨有二十几种,如河北省泊头的大鸭梨、河北赵县的雪花梨、安徽省砀山的酥梨、辽宁的香水梨、新疆库尔勒的香梨等。梨的果形有圆形、扁圆形和短瓢形;果皮颜色有黄、绿、褐、红;香味分为浓烈、芳香、清香、微香等。
梨也被歷代文人写入诗文中。唐代杜甫《冬日洛城北渴玄元皇帝庙》一诗中说:“翠柏深留景,红梨迥得霜。”宋代黄庭坚在《读方言》一诗中云:“八月梨枣红,绕墙风自落。”据说,唐玄宗曾在梨园教授数百乐工曲艺,从此让戏剧与梨园结下不解之缘。但是,梨的谐音是“离”,陆游的那句“吾儿能问事,梨栗且炮煨”,便以梨寓意分离。因此,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分梨吃会分离”的说法。
梨含有丰富的果糖、葡萄糖、苹果酸、有机酸、胡萝卜素、烟酸等营养物质。秋季,“秋老虎”咄咄逼人,北方的气温仍然较高,梨中丰富的维生素E可助人平安度秋,降低紫外线造成的皮肤损伤,使肌肤保持弹性水润。
梨除可以生吃外,还能酿酒,做罐头、梨脯、果汁,制秋梨膏以及做菜肴。把雪花梨切片浸泡在红酒里,做成颜色艳丽的红酒雪梨,是餐桌上靓丽的凉菜;用冰糖莲子炖雪梨,更是滋补养颜的甜品。秋天燥邪为盛,最易伤人肺阴,这个时节来一碗“小吊梨汤”,既解渴又润肺。“小吊梨汤”是北京地区传统的秋冬季热饮。透明玻璃杯中黄澄澄的梨汤,看上去便令人感觉畅快,其口感更是清甜润滑。医学研究发现,梨中含有能使人体细胞和器官组织保持健康状态的抗氧化剂,梨汁或梨汤堪称“天生甘露,功胜参茸”。
北方地区入秋后气温下降,多风,很多人会觉得嗓子不舒服,咳嗽。用秋梨和祛痰中药配伍加工而成的药膳饮品——秋梨膏,可以帮助人很好地缓解这种不适。相传,唐武宗李炎久病不愈,终日口干舌燥、心热气促,服了上百种药物也不见效,御医和满朝文武束手无策。正在人们焦燥不安时,有人用梨、蜂蜜及各种中草药配伍熬制的蜜膏治好了皇帝的病,从此该妙方成为宫廷秘方,直到清朝才流入民间。如今,北京同仁堂生产的“秋梨润肺膏”依然畅销国内外。
中医理论认为梨味甘性凉、微酸,具有清热生津、润肺化痰的功效,生食梨有清热解毒、生津润燥、清心降火的作用;将梨煎水或加蜜熬膏,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梨的药用价值:“梨能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生梨捣汁能治暗风失音。”明代李中梓在《本草通玄》中指出:“(梨)生者清六肺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梨有降血压、清热镇静的作用,且对于口渴、便秘、失眠多梦患者有良好的辅助疗效。
儿童咳嗽可以适量喝些核桃糖梨饮:将1个生梨(约150克)切成大块,取核桃仁(保留紫衣)、冰糖各30克,800毫升水,以果蔬机打成汁。每次喝一汤匙,每天喝3次,连服数日即可见效。咽喉肿痛、咳嗽可以吃蜂蜜雪梨,用雪花梨3只,捣烂后加蜂蜜50克,以水煎至浓稠即可,每次吃一汤匙,每日3次。但是梨性寒,寒凉体质、脾虚泻泄者忌食。
|秋|梨|赤|小|豆|蜜|粥|
原料:秋梨1个,赤小豆10克,白米30克,蜂蜜少许。
做法:先将赤小豆煮至半熟,再加入白米煮至将熟,加入秋梨(去皮、核,切片)、蜂蜜少许继续熬煮片刻即可。
用法:可当早点食用。
|萝|卜|姜|梨|汁|
原料:鸭梨1 000克(去核),白萝卜1 000克,生姜250克,分别洗净,切碎榨汁,蜂蜜、炼乳各250克。
做法:取梨汁、萝卜汁放入锅中,以大火烧沸,改文火煎熬浓缩如膏状时,加入姜汁、炼乳和蜂蜜搅匀,继续加热至沸停火,待冷却装瓶备用。
用法:每次1汤匙,以沸水冲化,或加黄酒少许冲饮,每日2次。
|鲜|藕|雪|梨|冰|糖|汁|
原料:秋梨1个,鲜藕3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梨洗净去核切片,鲜藕洗后切片,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熟。
用法:吃梨和藕,汁水可代茶饮。
|雪|梨|膏|
原料:胡萝卜2个,秋梨7个,川贝母100克。
做法:胡萝卜去皮,白梨洗净去核,川贝母研末,一起放入锅内加入少许清水煮熟,待其熟烂后过滤去渣,继续用小火熬成膏,装瓶备用。
用法:每次服1匙,每天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