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红霞
摘要:从医学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切入点,提出医学高职院校从生命自觉视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以生命教育为切入点,通过多种途径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生命潜能,唤醒生命自觉意识,促进高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生命自觉;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改善公众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心态稳定和人际和谐、提升公众幸福感的关键措施。加强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个体幸福感,更有利于高职医学院校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建设和谐稳定、安定团结的良好氛围。
1、高职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主体正由“95后”转变为“00后”,这一时期高校大学生心理特点呈现出较以往更加复杂的发展趋势。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当今高校校园,大学生中抑郁、焦虑、恐惧、自卑、过分依赖、神经衰弱等不同程度心理失调的学生占有很高比例,严重者导致失学,甚至自杀,另外凶案事件也呈整体上升趋势。这些问题在高职医学生身上表现更严重,由于高职医学生高考分数较低,文化基础较薄弱,所学专业知识复杂、枯燥、难懂,面临拯救生命的使命,责任比其他专业更大,对未来工作的担心更加重了学业的压力,不仅会影响医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成长,还会对将要从事的医学工作埋下隐患。因此,对高职医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视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我们传统的心理学教育目标只关注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忽略了激发学生生命自觉意识的培养。生命自觉的缺失,让高职医学生找不到学习及奋斗的目标,导致缺乏内在的幸福感、成长感和获得感,从而感到迷茫、消极、沉沦。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培育个体“生命自觉”,高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生命价值教育发挥其引领作用,从而唤醒学生“生命自觉”。生命自觉是实现心理健康的动力源泉。
2、生命自觉的涵义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出:“教育是唤醒,是育生命自觉”。“育生命自觉”是教育中指向内在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使命。生命自觉是个体自我生命的积极、主动、自动化的状态,表现为主动关爱生命并自觉践行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准则,进而努力自觉开发生命价值。并把生命的价值首先定位于生命的存在和延续本身,视生存是生命的底线。
2.1生命自觉意识
心理学认为,意识是人心理的高级形式,是个体对内外刺激的觉察。生命自觉意识,是对自己的生命状态与情绪感受的觉察,并对自己的生命以及自己生命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的主动认知。这种生命自觉意识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结果,可以正确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规划自我和完善自我;热爱生命和生活,具有积极、自信的人生态度;具有反思自我,在人生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信念和能力。同时对他人的生命有着尊重、理解与敬畏。
2.2高职医学生生命自觉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加关注个体的生命与成长。“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从一定意义上讲,医学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那么高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而且必须回归到“生命课堂”中,开展生命教育,引领学生在认识生命,了解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成为生命自觉的主体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适应个体和社会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从外在走向个体内在的过程探索。
3、高职医学生生命自觉意识的培养
在具有生命自觉意识的前提下,心理健康才是有益的,有效的,医学教育才能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个体,培养具有悬壶济世、妙手仁心的医生。
如何达到生命的自觉意识?这是高职医学院校开展生命教育需要认真思考并努力践行的问题。为此,广大教师尤其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除了率先垂范生命自觉意识的行为外,还要以新的理念,精心设计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活动。
3.1教师应树立全人教育的理念,激发学生潜能
个体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能和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引领学生自主发展,成为一个生命自觉主体,是生命教育的价值追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更应该热爱、理解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优点应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帮助学生充分实现自身潜能,让学生体验并发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够全面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悦纳、自我认同。这样才能真正唤醒并形成个体生命的自觉意识。这是一种全人的教育观,它是基于生命的完整需要,以生命为出发点,直面生命,满足于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致力于生命的统整,实现生命的全面和谐发展。
3.2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训练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作为医学类高校,要坚持“爱”的信仰,逐步构建以爱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的主观意识。通过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升华医学生普世的人文情怀,并构建良好的校风学风,打造精品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医者仁心”、“杏湖讲坛”相关主题的讲座活动、树立医学生的励志榜样,通过组织团体活动等进行熏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正能量的影响。另外,教育教学中需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媒体网络等对医患关系的恶意炒作,充分利用各种方式与途径,让医学生坚定信念,不受舆论影响。通过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寻找契合的资源优势,对医学生的培养确保身临其境,通过现场直面感受,切实培养医学生的自信与认同,激发医学生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使高职医学生拥有明确的责任意识,并尽职尽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在遇到困难、挫折时不退缩、不推诿,勇敢面对,善于探索,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去克服困难。
3.3进行多层面的生命价值教育,唤起医学生对生命的重视
3.3.1生命教育要立足于生命发展与成长的视角
要从爱惜生命出发到实现生命的价值,让学生学会感恩生命、养护生命、尊重生命、开发生命和传承生命。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堂活动与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恩父母、敬畏生命、欣赏生命,体会到生命的不易,感觉到生命的唯一性和有限性,从而产生对生命的确认、接纳和喜爱,对生命意义的肯定与欣赏,以至于对他人乃至整个生命世界怀着生命情感。其次,通过让学生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保护生命、远离危险的意识与能力,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第三,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与不同的生命和谐相处,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第四,教导学生在保护好自己生命的基础上,认识自己的潜能并开发自身的潜能,规划人生,进行生涯教育,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同时学习从人生的逆境中感受生命的丰富,形成积极心态,提高抗挫能力。第五,通过了解生命传承的知识,让学生具有健康的性意识,性道德及社会责任与义务。
3.3.2从学生专业角度进行生命价值教育
医学生不同于其他大学生显著的特征是医学生未来职业面临的是生命的个体,负有拯救生命的使命,而医学生所学习的是理性的知识与专业的解剖,如何把病人看成是人而非行医的工具,教育其“认识尊重生命、珍惜敬畏生命、热爱拓展生命”。医学院校必需进行多层面的生命关怀教育,让学生明白醫务工作者关键是要有“以病人为根本”的理念,而不只是“以疾病为根本”或者“以医疗技术为根本”。如:通过教学与实践结合,学会对病人的抚慰支持与鼓励;开展死亡教育,举行“大体老师”学习仪式,了解完整的生命历程;进行生命价值教育,认识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社会本质;建立医学生命科学馆等直观式的教育模式,直观式体验健康与疾病,心灵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引入对生命的探讨和反思,让医学生懂得生命,并敬畏生命。通过生命教育,唤起医学生对生命的重视,注重医学生最真实的生活体验,将理念与实践结合,结合实习经历,感受生老病死的场景,引发对生命与健康的感悟,从而注重自身的医风医德的形成,实现自我的人生觉醒。
3.4建立多方联动方式,实现生命教育的整体合力
生命自觉体现在人的各种活动中,因此生命教育仅凭专门的课堂教育是不够的,它应该渗透于学校各学科以及各种活动中。为此,教师应善于挖掘所授课程及活动的生命教育内容,各种理念与生命教育协调一致,努力形成整体合力的作用,最大程度地把生命教育的理念与观念深入学生的意识和头脑中。如果没有一致的观念,势必会造成学生生命意识观念间的不一致,极有可能引起内心的矛盾与困惑,从而降低生命教育的效果。社会心理学认为,人在社会化的历程中,影响最大的社会化因素则是家庭和学校,所以,父母、教师以及社会环境要营造关爱生命的氛围,协同一致,共同引导,共同关注,树立正确的观念,共同发挥生命教育的整体功能。无疑,如果学校或家庭乃至社会没有相应的珍爱生命的气候,学生的理论学习就不能在实践中获得应有的支持和验证,也不能强化学生已有心理上的认同。同时,这些理论的学习将很难转化为学生生命的意识,进而陶冶出学生生命情感的形成,以及最终上升为生命自觉意识。
3.5结合学生的实践活动,促使其行为的习惯化
生命教育要结合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发学生的内心领悟和体验,激发学生生命情感,形成生命自觉,转化为生命自觉的意识。我们只有从学生面临的生命问题入手,才能唤醒他们生命自觉的力量,从而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探索人生的问题中,经过思考获得真实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并使其成为生命自觉的一部分,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发挥作用。否则,学生没有亲身经验,也就不会有切身的情感体验,这样的生命教育只能沦为苍白无力的说教,极容易流于形式而难以有实效。所以,学校进行生命教育要结合现实生活的生命故事,尤其是与生命仪式相结合,才会使学生产生内心的震撼,才能真正理解并内化为生命自觉意识。因此,生活中遭遇的生命仪式不仅是重要的生命教育资源,也是学生生命实践的战场,更是整合家庭、学校教育合力的保障。比如,新生命的诞生、青春期的成人礼,以及葬礼等等。这些都是践行生命教育落实的行为,也是对整合教育的检阅。如果我们如此强化学生的生命认知、情感与行为,可以相信,其最终的结果一定会加快学生生命自觉意识的建立。一旦自觉意识建立,学生就会产生珍惜生命的自觉行为,他们也将会踏上绽放生命光辉的人生康庄大道。
4、结语
青年是我们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关注生命的教育,唤醒学生生命自觉的意识,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广大教师应该在珍爱生命的观念下,从唤醒学生生命自觉起航,积极开展学生的生命教育,努力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意识,使得学生要有直面自我和挑战现实的勇气,学会肯定自我、悦纳自我;唤醒个体生命自觉,将心理健康的理念和方法内化于心,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潜能,改善适应能力,使生命充满希望和活力,从而更有效地实现人生价值,最终拥有幸福的人生”势必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经之路。也必然能够为心理学走向大众生活提供更广的现实支持,更能为高职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更有力的心理资本与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R].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11.
[2]冯建军.生命教育与生命统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8):8.
[3]冯建军.生命教育实践的困境与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0(1):35.
[4]王小棉.用生命教育唤醒孩子的生命自觉[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6):45.
[5]田甜.唤醒生命自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J].高教学刊,2019(23):173-176.
[6]樊富珉,费俊峰.大学生心理健康十六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