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兵
摘要:中陈郝古瓷艺术历经年岁月的磨砺,其魅力一直长盛不衰,达到了外在造型装饰与内在思想寓意“和谐统一”的最高境界,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它不仅仅是一种材料的制作,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感的满足和精神的寄托。
关键词:传统陶瓷艺术;现代陶瓷艺术;传承;发展
中陈郝古瓷艺术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它对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南北文化的交融,丰富中国陶瓷的内涵,加强陶瓷史学的研究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影响中陈郝古瓷窑传承与发展的原因十分复杂。是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长期作用形成的结果。
一、中陈郝古瓷的历史传承
考古研究表明,中陈郝古瓷艺术南北朝开始创烧,经隋、唐、宋、元、明几个朝代的发展,直至清后期逐渐衰落,前后历经 1400 余年。中陈郝古瓷造型古朴凝重,以实用为主,釉色青中闪绿,坚实耐用。中陈郝古瓷窑遗址面积之大,年代之早,延续时间之长,在我国北方是不多见的,在山东属首位。因此有“中国北方第一窑”的称号。根据现有发掘及先后出土瓷器分析,中陈郝古瓷窑的创烧时间应在北朝北齐时期。根据中陈郝古瓷窑址青瓷区地层堆积以及出土的筒式碗来看,与临淄北朝晚期崔式墓出土的碗接近,钵式碗与山东大学新校西门北齐墓出土的碗类似,高鼻深目的胡人头像与青州北齐武平年间的石室墓中线雕的胡人像风格相同,而三足支丁又与在淄博寨里北朝瓷窑遗址中出土的支丁相同。中陈郝古瓷窑遗址以中陈郝村为中心,方圆 3 公里,地上地下散布着许多瓷片、窑具,整个窑址总面积达 5 平方公里,是山东境内最大的古瓷窑,也是我国江北第一民间古瓷窑。根据散布的瓷片和出土器物的釉色,遗址可划分为青瓷区、白瓷区和黑瓷区三大区域。据《兖州府志》记载,明清时期的中陈郝黑瓷曾被列为贡品运往京城。《大明一统志》和《乾隆府厅州县图志》都曾提到“兖州府土产黑瓷器,峄县出”、“峄县土贡黑瓷器”。另外隋代青瓷窑炉的发现,也为过去枣庄一带曾出土的不少青瓷器找到了归属,改变了过去“南青北白”的说法,证明枣庄地区早在隋唐以前就开始烧制青瓷了。
中陈郝古瓷窑在北朝时期开始创烧,宋元时期发展壮大。北宋时期,山东陶瓷业的发展也很突出,产瓷器数量和窑址比唐代大为增加,瓷器生产地区遍布各路,主要集中在淄博、泰安、枣庄、青州、德县、峄县六处。这些瓷窑的生产大都具有一定规模,所产瓷器种类繁多,各瓷窑所制瓷器不仅供应本地官府和民间需用,而且还销往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国,深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陶瓷业是山东的传统手工业部门,至元代又有很大发展。瓷器产地主要分布在淄博、枣庄等地,其生产规模比前代有所扩大。文献记载,“元时峄州西北四十里有陶者数千家,岁以陶致富饶。”“元时,峄州钓台居民业陶者甚多,作冶什器贾数千里,获利尤厚”。明朝和清朝前期是中陈郝古瓷窑继续发展的时期。直至明代,中陈郝古瓷窑自南北朝烧制出青瓷以后,已经历经了唐宋金元数朝,并在前朝的基础上又有进一步发展。明清时代的中陈郝已成为瓷器的集散重镇,蟠龙河两岸窑炉林立,河上舟楫穿梭。官府专门在此设立了公馆,设置了巡检司,经济、文化异常繁荣。明朝嘉靖时期该地的陶瓷大户董家盛极一时,董家花园、董家林地残存的碑文就有句云“国运河道徐兖路,车装船发帝王州。亭传乡里车书重,草野黎元向北讴”。反映了中陈郝古瓷窑的陶瓷通过蟠龙河道和峄县东西官道车装船运转到徐兖南北大路,直通京城的兴盛景象。《大明一统志》提到“兖州府土产黑瓷器,峄县出”。考古发掘证明,这些瓷窑大都是由私家合办的民间瓷窑,从出土实物分析,这一时期中陈郝古瓷窑烧制的瓷器釉色较单一,与同时期山东其他地方的民窑出土的瓷器基本相同,这是因为明代朝廷对民窑烧瓷有“禁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诸瓷器,违者罪死”的禁令。同时,明代的煤矿开采业继续发展,峄县的煤层贮量丰富,到处是煤井之凿,以致地方官府认为如此发展下去有伤绝地脉的危险。及至清朝乾隆以后,统治集团已经腐朽,社会生产力遭到空前破坏,各种富有民族传统的手工技艺也在腐败社会制度的束缚下衰落下去。陶瓷手工业和技艺也是如此,只有景德镇能维持一定生产,中陈赫古瓷由此衰落,渐渐湮灭。
二、中陈郝古瓷的当代发展
历史的车轮在每次的变革中滚滚向前,每一次发展变革都是在传承的基础上的延续。伴随着当地社会的发展,其窑址在1985年,被枣庄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陈郝古瓷文化历经千年,在当代又重新燃起窑火。
当代中陈郝古瓷的创作在继承传统、贴近生活的同时与时俱进,源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是中陈郝古瓷艺术的根基,它们相辅相成,有着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和极深的历史渊源、历史过程。中陈郝古瓷艺术发展之所以能够在当代得到发展,是源于扎根在传统陶瓷艺术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中陈郝古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时代演变的必然过程,是社会变革的必然产物,是一种文化现象和行为方式。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发展,中陈郝古瓷艺术汲取传统陶瓷艺术的精华,并与之有机结合,从材料、成形、装饰手法上来讲,当代中陈郝古瓷艺术是传统中陈郝陶瓷艺术的延续;从观念上来讲,当代中陈郝古瓷艺术是传统陶瓷艺术的继承與发展。中国传统艺术讲究文化传承,艺术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文化的深厚。中陈郝古瓷艺术受到越来越多的陶瓷艺术理论家的关注,对陶瓷艺术研究已经从实践上升到艺术理论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推崇“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民族气质,而成为特有的“和谐”文化品格。具体体现在“器以载道”的造物观念;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与物、心与物、文与质、形与神、才与艺、用与美”的和谐统一中。“天时、地利、人和”正是当代陶艺人创作时所遵循的艺术规律和艺术境界,在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传统浸润下,成为中陈郝古瓷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中陈郝古瓷艺术在变革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在当代必然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