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内侧动脉采血在新生儿动脉采血中的应用

2020-10-12 08:13汪昌玉赵倩倩谢桂月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监护室皮下血气

汪昌玉 赵倩倩 谢桂月

血气分析是危重症新生儿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及时获得相关指标有助于有效指导临床治疗及抢救工作[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常需反复穿刺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检查,常用的穿刺部位动脉有桡动脉、肱动脉及股动脉[2-3]。本研究将足底内侧动脉采血应用于新生儿动脉采血中,探讨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8月收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需要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的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动脉穿刺采血均为入院后第一次动脉穿刺采血。根据入院单双日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胎龄32~40周; 出生日龄1~28 d;新生儿窒息2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7例,颅内出血6例,早产儿7例。观察组胎龄30~42周,出生日龄3~31 d,新生儿窒息25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颅内出血7例,早产儿8例。两组胎龄、日龄、疾病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肱动脉采血 操作护士要求均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5年以上护士,掌握新生儿动脉采血操作流程及熟悉新生儿常见动静脉解剖部位。具体操作穿刺方法如下:新生儿取仰卧位,操作者把新生儿被穿刺的一侧上肢伸出向外展开,保持手心向上,姿势类似测量肱动脉血压,充分暴露穿刺点,触摸肱动脉搏动最强处,即肘窝上方0.5cm处为穿刺点,操作者左手应用大拇指和食指绷紧穿刺点周围皮肤,右手持采血针以15°~40°准确刺入皮肤,根据患儿皮下脂肪厚度,调整穿刺角度,见回血后妥善固定穿刺针[4-5],抽血至所需血量后拔针,同时用无菌棉球按压穿刺点5 min以上至不出血。

1.2.2 观察组采用足底内侧动脉采血 操作护士要求均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工作5年以上护士,掌握新生儿动脉采血操作流程,熟悉新生儿常见动静脉解剖部位。具体操作穿刺方法如下:新生儿取仰卧位,被穿刺侧下肢略外展,操作者左手握住患儿小脚,充分暴露足内侧,左手的食指和拇指绷紧脚踝内侧皮肤,在内踝下方凹陷处,用右手食指触摸到新生儿足底内侧动脉搏动最强处后,常规消毒,右手持采血头皮针,以15°~20°在搏动点最强处后方0.5~1 cm处穿刺,循血管方向向搏动点最强处进针,见回血后左手妥善固定穿刺针,右手抽血至所需血量后拔针,同时用无菌棉球按压穿刺点5 min以上至不出血。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皮下淤血及皮下血肿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表1)

表1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皮下淤血发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 论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医护人员在对新生儿动脉采血时,逐步将足底内侧动脉穿刺应用于新生儿的采血工作中,取得较好效果。相比于其他部位的动脉采血,足底内侧动脉采血操作相对简单,能够一人操作,技术方法简单,且快速掌握,减轻护理人员的压力[6-8]。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重症患儿,特别是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儿,常需要反复多次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检查,而新生儿动脉采血穿刺难度大,对于在住院期间需反复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的危重新生儿难度更大。新生儿动脉采血常选择的血管为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9-10]。桡动脉采血虽然成功率高,但若反复多次采血极易导致穿刺部位皮下淤血及有无皮下血肿等并发症,甚至并发假性动脉瘤、筋膜间隔综合征及桡神经损伤。股动脉位于腹股沟处,采血穿刺点易被大小便污染,或反复多次穿刺出血引起腹腔血肿,甚至休克。足底内侧动脉位置表浅,易触摸,弹性好,易于穿刺。且较股动脉、肱动脉等周围软组织少,发生皮下血肿等并发症也少,为新生儿动脉采血新增穿刺部位。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皮下淤血和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将足底内侧动脉采血法作为新生儿常见动脉采血部位之一,拥有较高的采血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监护室皮下血气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补喂植物多酚对伊犁马1000m速步赛运动成绩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重症监护室中合并肥胖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基于MIMIC-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复方樟柳碱两种注射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比较
黑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