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真 赵灵 王松莹
胆囊切除术是治疗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及肿瘤的主要方式,但患者术后常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其睡眠质量,不利于术后康复[1-2]。以故事理论为基础的护理是以护患目的性谈话的方式进行,护理人员从患者的自诉中收集相关健康信息,并根据患者的意愿解决问题,使其身心舒适[3]。因此,本研究对胆囊切除术患者实行故事理论为基础的护理,旨在探讨其对患者睡眠质量、术后康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8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经B超及胆囊造影检查,均符合胆囊切除术适应证;年龄≥18岁;均为择期手术;已签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脏器功能不全;梗阻性黄疸病因未明确;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高血压控制不稳定;精神疾病。随机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7~68岁,平均(42.37±3.60)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2.36±0.30)年;急性胆囊炎19例,胆囊结石13例,胆囊息肉8例。研究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6~69岁,平均(42.10±3.40)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2.20±0.35)年;急性胆囊炎18例,胆囊结石14例,胆囊息肉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疾病知识宣教、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介绍;针对性心理干预,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切口的清洁;健康饮食。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以故事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即以患者自我生活体验为基本点,与患者进行有目的性的谈话,引导其回顾自己之前的行为,从而收集相关信息,改善患者行为。目的性谈话为该护理干预的关键。具体如下:(1)目的性谈话。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通过面对面谈话的方式加深护患沟通,了解患者的生活经历和人际关系、情感等,倾听患者讲述患病过程,发掘影响健康的因素,并告知原因,回答其对胆囊切除术的疑问或担忧。(2)联系情景中的自我。此环节包括回顾个人史、反思意识。联系情景中的自我环节是让患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回顾过去,反思生活经历,使其在故事叙述过程中不断反思,看清自己,而不是将自己隔离起来,不与外界沟通。同时,护理人员在患者讲述自我故事的过程中认真聆听,给予积极回应,使患者意识到自我意识的变化及面临同样情境如何处理,进而产生自我应对。(3)阳性强化。采用Herth 希望量表(HHI)评估希望水平,量表包括对现实和未来积极态度、积极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习惯三项维度,总分12~48分,对于得分≤23分为低希望水平,需强化心理干预,纠正错误认知,并制定对应的激励措施,如自觉用药得3分,需提醒1次后用药为2分,反复催促后用药为1分;健康饮食3分,提醒后不吃刺激食物为2分,提醒2次以上才改进者为1分。得分累计到目标值后可奖励喜欢的物品,提高治疗积极性,强化治疗信心。(4)康复锻炼。术后1 d,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取半卧位,双手交错分别置于胸前和腹部,用嘴呼气后再闭嘴用鼻缓慢深吸气,再将唇缩成口哨状呼气,呼气与吸气时间比为2∶1,每次锻炼5 min,每天6次;术后2~3 d,右手按住切口,左手顺时针按摩腹部3 min,再逆时针按摩3 min,每日3次;术后4~7 d,增加上肢伸展、上举、握手运动,每个动作10遍,每日3次。于床上进行下肢伸曲动作,每个动作5遍,每日3次,之后逐渐过渡至床边站立、步行、日常洗漱、上下楼梯等。锻炼需循序渐进,以患者耐受为主。
1.4 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患者的下床活动、首次肛门排气。(2)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1周后的睡眠质量。评估量表为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4],总分21分,包括7项条目(主观睡眠质量、日间功能、催眠药物、入睡及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及效率),每项0~3分,得分与睡眠质量呈反比。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非正态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两组术后下床活动、首次排气时间比较(表1)
表1 两组术后下床活动、首次排气时间比较[M(QR),h]
2.2 两组PSQI评分比较(表2)
表2 两组PSQI量表评分比较(分,
胆囊切除术属于有创操作,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创伤,引发疼痛。而胆囊切除术患者往往会因疼痛、生活或工作压力、担忧手术结果等产生抑郁、焦虑情绪,进而影响机体的内分泌功能,造成失眠、多梦等症状,降低患者的睡眠质量,不利于预后[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下床活动、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的PSQI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以故事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可促进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改善其睡眠质量。分析原因在于以故事理论为基础的护理是以生活体验为基本,通过面对面目的性谈话来加深护患间沟通,了解患者的生活经历和人际关系等,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影响健康的因素,使其在日后生活中规避此类因素。在联系情景中的自我过程中,让患者以讲故事的方式回顾过去,使其在故事叙述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思考现在面临同样情境如何处理,引导患者改善行为,达到身心舒适的目的[6-7]。通过HHI量表评估的希望水平,并对低希望水平者强化心理干预,对应的激励措施可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利于促进康复。缩唇式呼吸训练可改善的呼吸能力,使其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从而减轻其缺氧情况,使患者感到舒适,且对改善睡眠状态具有一定效果[8-9]。术后腹部按摩可促进患者早日排气,上下肢屈伸运动有利于唤醒机体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血液循环,使患者可早日下床活动[10]。梁楠楠等[11]对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比较证明,以故事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可有效改善胆囊切除术患者的睡眠质量,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以故事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可促进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改善其睡眠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