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康复效果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2020-10-12 08:12梁素敏陈世文彭美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颈动脉效能发生率

梁素敏 陈世文 彭美娟

颈动脉狭窄是指可引起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1],以中老年人群居多,药物治疗可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去除斑块、恢复脑组织血流。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CAS)具备微创、局麻及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2]。CAS术后患者往往出现语言、计算、判断及执行能力的认知受损,造成行为、情感及性格异常,最终影响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3-4]。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注重患者自我效能的改善,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促进康复效果的改善[5]。基于此,本研究将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探究其对术后康复效果及自我效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实施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60例,纳入标准:年龄30~67岁;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脑血管造影确诊为颈动脉狭窄,实施CAS;具备良好的交流意识;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有心脏、肝脏等其他重要脏器损伤;伴有神经功能障碍、听力障碍。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45.9±7.8)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9例,高中8例,中专及以上13例;付费方式:自费2例,新农合9例,医保19例。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46.1±8.0)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6例,中专及以上14例;付费方式:自费3例,新农合7例,医保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观察语言、运动、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每月组织1次健康讲座,讲解颈动脉狭窄基本知识、病因、分类、症状、治疗方式、药物原理、药物使用注意事项等;术后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次尿量达到1000~2000 ml,促进造影剂排出;股动脉穿刺患者,3 h后协助医师拔除动脉鞘,至少压迫穿刺部位15 min后加压包扎绷带,沙袋压迫穿刺点6 h,术侧下肢制动24 h后拆除绷带,采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口10 d;嘱患者定期复查,劝导其戒烟酒,指导其科学饮食、控制血压、血脂等。

1.2.2 观察组 建立由神经内科主任医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士2名组成的认知行为干预小组,查阅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小组成员讨论,制订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干预时间为CAS术后3个月。具体如下:(1)认知评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建立良好信任关系,评估患者认知行为水平,掌握其影响因素;发放并讲解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康复宣传手册;结合患者自身认知行为水平、康复进程及家庭状况,制定个性化自我管理表单。(2)认知重建。通过讨论及自省等形式,引导患者了解自身认知行为水平,指出其存在的错误认知及行为;开展健康讲座,通过文字、图片及视频等影像资料讲解健康认知行为对康复效果的积极意义,鼓励患者互相交流,改变其对疾病的恐惧、对康复的担忧及影响家庭与社交等错误认知,使其认识到自身康复效果受身体状况、认知水平、生活习惯、心理因素及家庭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影响,错误的认知行为只是待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无法战胜的困难,进而引导其树立积极配合干预的信心与决心;帮助患者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包含饮食、用药、活动、睡眠及情绪波动等方面自我管理计划。自我管理表单;指导患者主动记录每日健康行为完成情况及心理状态;列举成功案例,邀请自我管理优秀的患者分享其自我感受,如健康行为给自己带来的改变、如何调节心理压力等,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与决心;引导患者倾诉对疾病的恐惧、担心康复效果及给家庭带来的压力等,指导其通过音乐疗法、心理暗示及深呼吸训练等方式调节心理压力,积极乐观地面对康复进程中遇到的困难;检查患者每日自我管理情况,引导其讲述自我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对方式,护理人员及时给予肯定、指导。(3)认知巩固。鼓励家属督促患者自我管理,根据健康手册适当进行太极拳及散步等康复训练;出院后定期通过微信、QQ及电话回访,检查患者认知重建效果,并结合其康复进程适当调整自我管理表单与运动量,以保证康复效果;对取得的进步予以肯定与鼓励,通过自身前后对照,认识到健康认知行为给自身带来的积极作用,增强其健康行为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6]。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4类,分别以评分较前降低≥90%表示治愈,评分较前降低46%~90%表示显效,评分较前降低18%~45%表示有效。(2)Barthel指数[7](BI)评分,0~100分,评分100分表示生活完全独立,评分越高表示自理能力越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ADL)评分,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强。(3)术后并发症率。包括:局部血肿、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症状及脑梗死复发;采用GE-73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广州方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检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4)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量表[9](CPSS)比较。包括疼痛管理、躯体功能及症状应对3个维度,以10~100分为完全没有信心到完全有信心,得分越高则说明自我效能感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行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等级资料行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比较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BI指数评分及ADL评分比较 观察组BI指数评分及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BI指数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术后30d时,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4 两组患者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表4)

表4 两组患者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CAS的不断成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已大幅下降,安全性也进一步提高[10]。CAS为创伤性治疗,术后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认知及肢体活动障碍,局部红肿、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11]。自我效能是患者生理康复和心理康复的重要预测变量,自我效能感越高的患者,对自身疾病具有更高的认知,能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疾病及治疗过程所带来的的各种问题,主动采取必要的健康促进行为,从而促进其康复进程,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的把握与感受,其通过影响人们的生存状态、行为目标设定、思维模式、个人动机、及对于困难和挫折的处理方式,从而对健康产生影响[12-13]。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用于研究个体思维和行为,帮助个体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及行为,其中,认知包括自动思维和信念,此方面干预需以治疗性指导技术进行纠正,通过个体认知改变个体心理状态及行为,同时,个体心理状态及行为反过来影响个体认知[14-15]。田作荣[16]对子宫切除术患者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有效降低了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了生活质量,促进了术后康复。吴际军等[17]对脑卒中康复期预出院患者给予为期4周的认知行为干预发现,患者疾病认知、应对、自我效能水平及锻炼依从性均获得了显著提高。李彤[18]对甲状腺癌患者采用3个月的认知行为干预发现,其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以上均说明了认知行为干预通过对患者心理、认知及行为方面的干预,可以有效缓解不良情绪,促进术后康复。

本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干预方案以直接经验、间接经验、言语说服及生理心理状态这4大自我效能信息源为框架,同时兼顾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开展个体化指导与团体讨论相结合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形成正确认知行为体系,引导其逐步建立自我管理行为,对其积极行为予以肯定、鼓励,并通过心理暗示及放松疗法引导患者调节自我压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与治疗,从而使患者在正向反馈中逐步建立健康认知行为,不断提升其自我效能,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这也与姜玉红[19]的研究结果一致。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I指数评分及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时,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患者,可促进术后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自我效能感,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颈动脉效能发生率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