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发展视角下的初中美术教学探究

2020-10-09 10:46李震寰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李震寰

【内容摘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发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本文结合个人多年教学实践,对学生主体发展视角下的美术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美术  学生主体发展  教学策略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带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实现美术教学的目标。以下是本文对此问题的几点探究,仅供参考。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美术教学价值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一名适应社会和生活的人才,知识传承只是一种手段,通过传承知识满足学生發展需要,所以了解学生需要的是什么才是教师首先应该关注的。以往那种偏重教材知识传承的教学方式其实是本末倒置的。因此,我们老师要围绕学生主体发展开展教学,如:当前学生最需要的就是协作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多给学生独立探究的机会,课前设计思考问题,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尝试独立自主找出问题的答案,从而增强学生探究意识,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其次,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思考题目,小组成员互相协作,互帮互助,各自发挥特长优势,共同完成探究任务,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具有积极地帮助。此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置身真实情景中感受真实事物,比如在春天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仔细观察景物的形态,感受事物详细动态,随后结合自身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绘画创作,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对景物动态的把握也会更加准确,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利用现代手段辅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声音、图像、文字融合在一起,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和教学环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为了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水平,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了解学生对于美术学习和美术创作的不同需求,本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分层教学,构建差异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书画》的时候,我们不要拘泥于教材资源中,而要尝试从网络途径搜集更加丰富的中国古代书画美术素材融入到美术课堂中,带领学生领略古代书画的艺术内涵,感受古代书画的艺术魅力。其次,教师要提高美术课堂的人文气息,营造情感环境,引导学生接受艺术熏陶,激发学生学习古代书画艺术的热情和动力,主动学习古代书画的题材、内涵和构图技巧。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临摹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美术教学的目标。此外,在欣赏建筑作品时,如果只是靠教材提供的照片学生是很难观察到建筑特点,体会到建筑艺术的魅力。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全方位立体展示建筑艺术作品,将建筑外部结构和内部构造形象生动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零距离的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首先,用常规视觉方式观察建筑艺术的静止形态,欣赏外观结构,然后再欣赏三维互动立体全景数字建筑图片,将建筑艺术动感显示出来,灵活转动角度,全方位立体欣赏建筑结构,这种方式具有很强的代入感,学生在教师的操作下穿过街道、跨越桥梁,身临其境,零距离和建筑物接触,原本不可见的内部陈设和装饰物也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强化艺术感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个性化的发展

教给学生美术技巧和知识只是美术教学的其中一项内容,而不是美术教学的根本目标,真正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创作的平台,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进行自由、个性的创作,使学生成为一个有独立思维和想法的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借助响应“变废为宝”的号召这一机会,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将身边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专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想象力,提升学生美术素养,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生活中弃用的废旧物品和材料,为课堂制作艺术品做准备,比如水彩笔、胶布、剪刀、易拉罐、塑料瓶、废旧纸盒等等。动手操作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变废为宝”,讲解“变废为宝”的意义,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设置这堂课,明确这节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具有明确的思路,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热情和动力,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尝试将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可以通过剪刀裁剪成不同的形状,还可以使用水彩笔添加颜色,对材料和物品进行装饰。比如,用胶带将废旧易拉罐叠在一起,制作成装饰品;使用剪刀裁剪旧纸盒制作成收纳盒;还可以在旧报纸上涂改颜色,再用剪刀进行裁剪,制作成各种样式的衣物。这些“艺术作品”虽然和名家大师创作的作品有着很大的差距,但却都蕴含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学生倾注心血所创作出来的,原本的废旧物品变成了艺术品,贯彻了“变废为宝”的理念。比如,为了呼吁大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爱护美好环境,提高生活的品质,贯彻绿色生活的理念,教师可以借助植树节的机会组织学生开展“我当环保小能手”的教育课,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带领学生将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绿色理念,专业不但可以提倡节能环保,培养学生环保理念,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动力,一举两得。

四、利用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不可获取的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教师要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创作动力,培养学生创造精神。首先,初中阶段是学生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最渴望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尊重和认可,同时也需要得到他人给自己的宝贵意见,了解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从而积极改正,逐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其次,教师要创新评价方式,如果只靠口头讲解可能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因此,我们教师要采用多元评价机制,将档案袋评价、量化评价、质性评价相融合,记录学生成长的历程,看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比如,教师可以使用摄像装备拍摄学生课间生活,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集体活动,还可以把学生创作的作品和取得的成绩拍摄下来,制作电子图标,记录学生成长的历程,在期末时拿出来和学生分享,认可学生取得的成绩,赞赏学生获得的进步,从而激发学生创意思维,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美术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把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结果纳入到衡量标准中,丰富学生课堂学习体验,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提升学生美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动力,感受艺术之美,体验艺术创作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美术素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赵斌杰. 生活化,让农村美术教育“突出重围”[J]. 现代教育科学,2012 (06).

[2] 刘树山. 美术教学训练的新思考[J]. 教学与管理,2016(24).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东坪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