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廖琳 周雨恩 黄晓慧
摘 要:利用人口流动大省陕西省的农户调查数据,构建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实际从事农业生产和尚未从事农业生产的返乡农民工的决策行为进行拟合,探讨人力资本对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决策行为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被访者的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次数、外出务工的职业对其选择从事农业生产具有抑制作用,而被访者的年龄、家庭耕地面积以及返乡后选择从事农业生产的原因对其选择从事农业生产具有正向影响;被访者的健康状况、除农业生产技能外其他技能的拥有情况、外出务工性质以及返乡后从事农业生产的类型对其选择从事农业生产的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应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完善相关保障政策,鼓励有知识懂技术的农村人才返乡创业。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农业生产;cox比例风险模型
中图分类号:F3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20)02-0097-07
作者简介:李敏(1981-),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
引 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的加快以及中西部发展条件和环境的改善,农民工返乡就业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2015年我国本地农民工人数增速明显快于外出农民工增速,这表明农村劳动力迁移正在发生历史性转折。地处西部地区的陕西省农民工务工流向也在2013年出现了“拐点”,本省的留守人数超过了外出人数,到2015年末,全省的693万农民工中在省内务工的农民工高达404万,且其中的156万是在本县务工[2]。近年来,随着中西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转移加速西进、国家和各地出台返乡创业扶持政策,陕西省开始吸引大量的外出劳动力回流,那么如何实现如此大规模的返乡农民工群体在本地顺利就业就成为社会现实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劳动力普遍选择外出就业,高素质的劳动力短缺是阻碍我国农业顺利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在当前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异常重要而关键的时期,返乡农民工积累了一些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就业为解决“未来谁来经营农业”提供了思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振兴道路,就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大量的农民工返乡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契机。这些“城归族”在城市工作多年,开阔了视野,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掌握了新知识新技能,创新意识和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返乡后能够立足于当地的产业优势,因地制宜,选择性地进入规模种植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农产品精加工等产业,同时能够带动大量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最终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3]。可以说“城归”所引发的乡村人力资本革命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因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整体地把握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决策行为的趋势及其背后的人力资本差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农民工返乡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作用时,都涉及到了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行为的探讨。从理论上来讲,农民工返乡包括两种情形:被动返乡和主动返乡。过去几十年,不少农民工年老体衰时返乡是一种无奈的现实选择,这种由于人力资本水平的绝对下降而“不得不”返乡的行为,被稱为被动返乡。与此相对应,农民工可能出于提高个人的劳动回报或改善发展机会而会主动选择返乡[5]。其背后的人力资本差异会对农业经营行为产生重要影响。Benjamin等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假如一个家庭中有成员是技术工,就会在较大程度上增加这个家庭其他成员从事非农行业或者选择外出务工的机率[6]。周逸先等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发现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在就业分布上的总趋势是:文化程度越高,从事农业生产者越少,而向第二、三产业非农就业转化的人则越多。同时,目前影响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因素已经不是耕地数量和劳动力数量,而是劳动力的素质水平[7]。刘文认为,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水平是限制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业现代水平的提升[8]。Johnson认为,只有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和质量等人力资本水平,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他们的收入[9]。白南生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农民工返乡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压力,且能够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农户也会相应增加其对农业的投资[10-11]。但部分学者认为,由于缺乏技能,农民工无法在城市立足而被迫选择返乡,被动返乡者的回流不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胡枫等研究认为农民工回流可能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并不那么乐观[12]。李建华等也认为新生代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意愿低、生产技能缺乏[13]。Murphy R,韩俊等研究指出,外出务工的经历会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农民工外出务工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提升了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大多数农民工无论是主动返乡还是被动返乡,从事农业生产都成为重要选择之一[14-15]。
近年来相关返乡农民工创业以及人力资本问题的研究成果对于本文分析人力资本视角下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决策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已有研究还有诸多有待补充和进一步探索的空间:(1)已有研究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探讨更倾向于关注非农创业,对相关的农业生产研究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均不够,返乡农民工从事现代化农业、规模化种植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农产品精加工等产业均可以看作是返乡农民工创业行为,因此,从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角度有必要研究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行为;(2)“城归”所引发的乡村人力资本革命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而有必要整体地把握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决策行为的趋势及其背后的人力资本差异;(3)已有研究大多运用二元Logistics等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此方法无法对被观测对象的生存时间(事件状态的持续)进行估计。为此,本研究针对目前研究中的不足,拟利用对若干村庄的农户调查数据,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实际从事农业生产和尚未从事农业生产的返乡农民工的决策行为进行拟合,全面、系统地把握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人力资本对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效应,从而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撑。
二、数据来源、变量选择及模型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课题组于2017年4-5月对陕西省农民工的抽样调查。调研地点选择陕西省返乡农民工较密集的宝鸡市和咸阳市。宝鸡市选择渭滨区、金台区、陈仓区,咸阳市选择礼泉县、武功县和杨凌区进行随机调研,调查内容包括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农民工的就业流动状态和就业状况等。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 528份,收回528份,剔除缺乏必要信息的问卷,获取有效问卷526份,有效率为99.62%。其中样本为返乡农民工的有482份,占调研总数的91.6%。
样本农户的基本特征见表1。样本中,男性占到七成以上; 41~50岁以及50岁以上的返乡农民工占比较大,可以看出年龄越大返乡比例越高;返乡农民工中,绝大多数的人为普通群众,没有政治身份,只有4.60%的人为党员;结过婚的返乡农民工占样本总数九成以上;绝大多数的人认为自己身体健康;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学历的占比最大,说明当前返乡农民工的学历普遍不高,这与当前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状态吻合;所有被访者几乎都具备除农业生产技能外的其他技能;81.16%的返乡农民工表示从事过农业生产;被访者2017年的月均收入基本集中在856~2 000元这个区间,占总样本的71.8%。
(二)变量设置
1.被解释变量。特别指出,本文所研究的农业生产是指依附在土地上,以生产初级农产品为目的的一系列农事活动。对于“实际从事农业生产”返乡农民工的决策行为的综合测度,是考察2000年以来有过外出务工经历的群体,以其最后一次外出务工从事非农生产的开始时间为起点,以返乡从事农业生产的开始时间为终点测度其时间长度,以“月”为单位,即为“时间”变量,并以是否从事农业生产为“状态”变量,即“1=从事非农生产,0=从事农业生产”,0则代表事件终止,其中调研结点状态为失业和没任何打算的为删失数据,以此来探讨各因素对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影响的风险比率;对于调研结点未从事农业生产的“就业打算”的测度,选取“将来是否打算从事农业生产”为因变量,并将“打算从事非农业生产”设计为对照组,对其“就业打算”进行拟合。
2.核心自变量。本文的核心自变量为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个人拥有的用于谋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健康状况[16]。苏芳等认为人力资本水平取决于家庭劳动力的人数、家庭规模、技能水平以及健康状况等因素[17];张童朝等以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农户文化程度和健康状况表征人力资本[18]。许汉石等选择受教育年限、家庭总劳动力和健康状况表征人力资本[19]。本文结合相关研究和研究区域内农户的生产生活状况,选择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是否具有非农技能作为测量人力资本的指标。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代表人力资本的质量;是否具有非农技能可以反映出农户家庭成员的技能情况,是农户家庭进行农业再生产的基础。
3.外出务工变量。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情况会影响其返乡后从事农业生产的决策。根据相关研究,本文选择外出经历、外出务工次数、外出务工性质来衡量外出务工情况。
4.返乡特征变量。本文选择返乡后的职业与外出务工职业的关系、返乡后从事的农业生产类型、返乡后从事农业生产的原因等来衡量农民工返乡特征情况。
5.农民工个体和家庭特征。农民工会综合考虑个体特征和家庭情况,做出是否从事农业生产的决策。这里选择返乡农民工年龄、家庭耕地面积等来反映农民工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变量。上述相关变量的定义及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2。
陕西省返乡农民工回乡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和从事其他产业(行业)的人力资本情况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从事非农生产的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是否具有除農业技能外的其他技能的情况都要高于从事农业生产农民工,可见,当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力资本较差,从而影响了农业生产。
(三)模型方法
为了把握陕西省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的整体趋势,本文主要采取生存分析的方法进行拟合,主要考虑人力资本的影响。生存分析是指根据完全数据和不完全数据(也称为删失数据),分析案例的不同因素对生存时间和生存结果所造成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20]。Cox比例风险模型属于半参数模型,是生存分析法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使用范围也较广,该模型能够检验多种影响因素和被观测对象的生存时间(事件状态的持续)是否具有联系以及之间的联系程度的大小。
由于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因变量数据普遍不符合正态分布,且存在删失数据,加之返乡农民工的农业生产行为存在短期性、季节性、长期性、永久性几种不同的类型,且调研时点的不确定性并不能准确反映其从事农业生产的真实状况,即使返乡农民工在调查时处于农业生产状态,也仍不确定未来是否会永久从事,也就是说存在“删失数据”,Cox模型可以将完全数据与不完全数据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准确分析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情况的目的。
Cox比例风险模型为:
三、回归结果与分析
运用Stata14.0统计软件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人力资本对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决策的影响效应。模型估计结果见表4。
(一)人力资本的影响
从表4中可以看出,被访者的受教育程度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决策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不管调研节点是在从事纯农业生产还是从事混业(这里指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也从事非农业生产,下文中均用混业代替)的被访者,受教育程度在中专或者中技以上的,其从事农业生产的概率都较低,有的甚至为0,说明这一少部分群体,尽管当前正在从事农业生产,但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并没有完全吸引到他们,其可能是因暂时性的返乡结婚、建房子等而短期从事农业生产,但如果从事农业生产不能满足其发展预期或者生产生活需要,这一部分人仍将流向非农业生产。说明文化程度越高,从事农业生产者越少,向第二、三产业非农就业转化越多。原因是在同等人力资本条件下,从事二三产业的回报率比第一产业大。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对于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被访者,其从事农业生产的风险比例较高,纯农业生产和混业生产的风险比例为81.0%、51.0%,说明当地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力资本水平提高。被访者从事农业生产的风险比率与其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成正比。自评的健康状况越好,其更倾向于从事混业生产,这也跟当前陕西省的就业行业分布吻合,本地农民工更多是从事混业生产或者非农生产,说明人们对从事纯农业生产的预期仍然较非农业生产低。可能是与返乡农民工在外地工作所积累的工作经验、技能和人脉等有关,返乡后所从事的行业与外出就业期间所从事的行业相关程度越高,其选择再变更行业的可能性越小。若外出务工期间从事的是农业生产活动,则其返乡后从事农业生产的风险比例也就越高。这个人群数量是很可观的,他们在外所积累的技能、资源以及其发展理念都是较先进的,若将其继续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则发展前景较可观。
(二)其他变量的影响
从表4中可以看出,对于调研节点正在从事纯农业生产的被访者,年龄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影响较显著,年纪越大,其从事农业生产的风险比率越高,其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的比率为91.0%,而从事混业的被访者从事农业生产的风险概率则与年龄没有很明显的相关关系。此外,家庭耕地面积也是影响其从事农业生产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因素,耕地面积越大,其从事农业生产的风险比率就越高,从分析结果中甚至可以发现,家中耕地面积在10亩以上的,其从事农业生产的比率为100%。外出务工的次数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被访者从事农业生产有抑制作用,其中纯农业生产的被访者,其外出务工次数在3次及3次以上的从事农业生产的风险比率为0,外出务工次数为2次的其比率也仅为外出务工次数为1次的62.5%,混业生产的被访者尽管其梯度稍微缓和,但其从事农业生产的风险比率也随着外出务工次数的增加而下降。在对返乡后从事农业生产类型进行讨论后发现,以售卖为主和给别人干活挣工资收入为主的,其从事农业生产的概率相对比以自己消费为主的要高,说明在从事农业生产能满足其生活需要的前提下,返乡农民工会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最后,在对其从事农业生产的原因进行探讨后发现,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被迫选择从事农业生产的概率比主动且对从事农业生产有乐观的态度的风险概率要低,认为自己有从事农业生产优势的其比率为114.5%,该情况即为主动返乡从事农业生产,是值得关注的。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在陕西省农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Cox比例风险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对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决策行为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被访者的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次数、外出务工的职业对选择从事农业生产具有抑制作用;(2)被访者的年龄、家中耕地面积以及返乡后选择从事农业生产的原因则对选择从事农业具有正向影响;(3)被访者的健康状况、是否具备除农业生产技能外其他技能、外出务工性质以及返乡后从事农业生产的类型对选择从事农业生产的影响不显著。
据此实证结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建立“互联网+教育”的农民教育和培训体系,大力开发返乡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和农业相关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户农业生产的专业技能。依靠现代信息技术传播农业信息,开阔农户视野,改变农户观念,增强农户对农业生产的信心,提高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促进农业发展。(2)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村人力资本。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培养和发展高人力资本的农民,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迫切需要。因此,应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促进传统农民向现代职业农民转变,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3)加速和完善土地流转,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经营规模。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加速和完善土地流转,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规模效益,以此吸引农民工返乡从事农业生产,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对接。(4)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大力发展农村公共卫生事业,改善农民工健康状况,提高农民工身体素质,为农民工返乡从事农业生产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16-04-28)[2019-04-08].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04/t20160428_1349713.html.
[2] 新华网.农民工务工新动向:返乡趋势渐明、承接“痛点”仍在[EB/OL] (2016-04-24)[2019-04-08].http://www.chinanews.com/cj/2016/02-24/7769989.shtml.
[3] 厉以宁.“城归”将成为新的人口红利[J].理论与当代,2017(2):33-37.
[4] 刘祖云,姜姝.“城归”:乡村振兴中“人的回归”[J].农业经济问题, 2019(2): 43-52.
[5] 牛建林.城市“用工荒”背景下流动人口的返乡决策与人力资本的关系研究[J].人口研究,2015(3):17-31.
[6] Benjamin D,Brandt L,Glewwe P,et al.Markets, Human Capital, and Inequality: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R].William Davidson Institute Working Papers Series,2000.
[7] 周逸先,崔玉平.农村劳动力受教育与就业及家庭收入的相关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1(4):60-67.
[8] 刘文.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基本特征及投资战略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4(3):22-27.
[9] Johnson D G.Agricultural Adjustment in China:Problems and Prospects[J].Population Development Review,2000,26(2):319-334.
[10] 白南生,何宇鹏.回乡,还是外出?——安徽四川二省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研[J].社会学研究,2002(3):64-78.
[11] 谭崇梅,叶曦,曾志坚.当前农民工回流的原因分析及其影响、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09(2):8-10.
[12] 胡枫,史宇鹏.农民工回流的选择性与非农就业:来自湖北的证据[J].人口学刊,2013,35(2):71-80.
[13] 李建华,郭青.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分析与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11,32(3):42-45.
[14] 韩俊,崔传义.我国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8(11):3-8.
[15] Murphy R.Return Migrant Entrepreneurs and Economic Diversification in Two Counties in South Jiangxi,China[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1999,11(4):661-672.
[16] 苏芳,徐中民,尚海洋.可持续生计分析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9(1):61-69.
[17] 趙雪雁.生计资本对农牧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甘南高原为例[J].地理研究, 2011,30(4):687-698.
[18] 张童朝,颜廷武,何可,等.资本禀赋对农户绿色生产投资意愿的影响——以秸秆还田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8):78-89.
[19] 许汉石,乐章.生计资本、生计风险与农户的生计策略[J].农业经济问题,2012(10):100-105.
[20] 白南生,李靖.农民工就业流动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8(7):70-76.
(责任编辑: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