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满辉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创设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就需要在阅读教学方面进行一定的改革。
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由于每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心理发展规律、阅读能力、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等都存在着差异。因而,要想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学,教师要提出个性化的阅读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体会。当学生的思考出现极端化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价值观前进。但是反观当前的阅读教学,仍然是一片死气沉沉的景象。教师按照传统的阅读方式,把阅读知识完完整整地讲述给学生。这时候,学生成了一台“储存机”,把教师的观点原封不动地转移到自己的大脑里。这是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致命点。
因而,笔者认为,要实现新课程标准下个性化阅读教学,就必须重新梳理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提出要求和应对策略。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钱理群认为:“语文教学的理想状态是:自由的对话,自在的交流,心灵的沟通。作为共同的思想与文学的探讨者,我们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不可以代替他们思考和选择。”从中,我们可以明确知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学习,探究各种问题,从而获得一定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让他们在阅读中展示个性,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当他们的感受和理解背离了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时,教师要给予引导。
小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关键期。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而不是抹杀他们。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试想一下,在讲授《泊船瓜洲》时,“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用得好不好,其实诗人一开始是用“到”“过”“入”“满”,后来才改为“绿”,你觉得这样改好不好?面对这一道问题时,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便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实现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用模式化的解读“绿字是最好的”,去代替学生的思考,势必会抹杀学生的个性发展。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使得新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教学也不断地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现行课标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
无论是从语文学科的性质出发,还是从学生的角度着想,个性化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都尤为重要。梳理不同时期的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时期的阅读教学要求都不相同。现行的新课标明确地提出了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这一观点提出,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是一大创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陶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而学生的体验和思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明确要求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现行课标要求学生们在实现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应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首先,教师要设计出具有与文本所表达的人文思想保持一致性又可以体现个性化阅读的内容。教师在反复钻研阅读文本的同时要结合每位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个性发展特点,从中设计出具有个性化阅读的内容。但是教育者要明白所设计的内容并不是漫无目的地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而是要与文本所表达的人文思想保持一致性。比如,在教学《成长》这篇课文时,教师请学生们按照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找出描写小男孩约翰的句子,找出来后多讀几遍,谈谈感受。这时候,学生们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边读边写下自己的感受,能够基本上实现个性化阅读的要求。之后再进行情境创设,问学生们:“如果你们是约翰,面对那两根送来的香肠,你们会怎么做?”这时,学生们能够积极地动脑思考并大胆主动地说出自己的体会、理解和看法。面对学生们的独到见解,教育者要进行适当的引导,避免脱离文本。
为进一步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教师应该试着跳出文本,在课内外的讨论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文本的深意。比如,在学习《小泽征尔的判断》这篇课文时,教师进行阅读延伸,出示了一篇《小泽征尔的一次下跪》文章来进一步地体会小泽征尔为什么能果敢地做出判断,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切地体会到他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所以,要想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学,需要教师集思广益,设计出具有个性化阅读的内容。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差异,促使学生得到独特的体验,进行多元解读。一般而言,对于文本的解读,在学术界早有定论。但是,对于文本的解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得到另一番体验。比如,王君老师执教的《短文两篇》中的《陋室铭》和《爱莲说》,通过引导和探究,对这两篇文章有了新的解读。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他们的相关诗句这一角度出发,可以得出了一个结论;周敦颐、刘禹锡等中国知识分子都把兼济天下作为自己的生命追求。从王君老师的这个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善于把疑惑点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对关键的句子进行多元的解读。
最后,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要实现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误区是容易使学生们以为只要大胆地表达看法即可。其实个性化阅读也要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比如说,有一位教师执教《项链》时,在总结环节提问:这是一篇关于( )的小说。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们讨论得非常激烈。他们认为这是一篇关于追求的小说,这是一篇关于人性的小说,这是一篇关于追求梦想的小说,这是一篇关于命运被捉弄的小说……从学生的回答来看,他们都认为马蒂尔德是一个无比虚荣的人,正是由于她的虚荣,她的错误的追求才导致一系列的悲剧。当学生们毫不犹豫地把错误的根源指向女主人公时,教师引导学生考虑当时的背景。最终,学生明白了原来是金钱至上的社会导致了女主人公的悲惨遭遇。
总之,为了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师要设计出具有与文本所表达的人文思想保持一致性又可以体现个性化阅读的内容;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多元解读;实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君.青春课堂——王君与语文教学情境创设艺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钱理群.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