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即学校

2020-10-09 10:23邵海燕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18期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社会实践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计算机行业发展迅速,而中职校学生专业知识陈旧、技能不硬、灵活性不够,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胜任工作。究其原因,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时效性都很强,而部分教师的教学还受困于课堂、限制于教材,结果无疑,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死的,技能也是呆板的。笔者在陶行知先生的“社会即学校”思想的指引下,利用社会这宽广且免费的教学资源,试图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探索一条社会实践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社会即学校;社会实践;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18-0142-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职计算机专业自身的特点不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且最贴近社会。它主要是培养计算机及相关产品的销售及技术支持服务、售后服务、文秘、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多媒体制作、广告设计等技能型人才。而事实上,我们发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并不能胜任以上工作,他们的职业能力还达不到真正的岗位要求。笔者认为,学生的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重要原因是实践教学环节出了问题。笔者将陶行知先生“社会即学校”的理念运用于中职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以计算机专业课程为例,探讨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 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日益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目标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目前,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不高,很多人因无法胜任当前的工作而改行,主要是由于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群不太对口,有的教师过于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提高;有的学生仅仅停留在对教材、对教师的模仿操作,举一反三、随机应变能力较差。这使得实践教学改革变得迫在眉睫。

1.1传统的教育方式不适合中职计算机教育特点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育方式:在理论知识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理解记忆;在实践操作部分,教师演示讲解,学生模仿练习。这种教育方式有两种特点:一是单向灌输,主要是理论知识讲解时,教师将要讲授的内容逐一输送进学生的大脑,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使得基础薄弱的中职生对专业课程望而生畏。二是灵活应变能力差。主要是实践操作部分,虽然是通过任务驱动或案例教学法,但是所选任务、案例一般来自教材,学生按照教师讲解或书本步骤进行模仿练习,他们有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知一例,換另一例就不会解决。笔者见过,在无教材无指导的情况下,学生设计了一张A4大小的公园门票。他们做了很多WORD例题,但却没有理解“页面设置”的实际应用和真正含义;笔者也见过,在无演示无讨论的情况下,学生练习了很多次计算机整机的拆装,换一个机型就不知所措。

1.2 客观条件制约了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发展

先谈硬件条件的制约。众所周知,计算机专业是依赖于硬件设备设施进行教学的专业,如果学校没有专业课教学所需的硬件,那么实践教学就无从谈起,学生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或是画饼充饥。比如网络布线课程,很多学校受硬件条件的制约,教学只有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讲讲理论,看看图片或视频,学生没有机会动手操作;比如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硬件条件稍好的学校有组装维修实验室,拥有几十台机器,能够一人一机进行实验,而条件不好的学校则是几十个学生围绕一台机器拆装,学生实践操作的课时远远不达标。再谈软件条件的制约,主要是指师资能力的欠缺。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如果教师没有紧跟时代潮流去更新自身的知识与技能的意识,那么无疑,学生得到的知识与技能也是落后的;如果教师没有做项目的实战经验,只是就书本讲案例做练习,那么无疑,学生得到的知识与技能也是浮于表面的,经不起实际考验的。

1.3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对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照搬高职、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要求专业设置应贴紧市场需要。晦涩难懂的计算机专业理论与原理,可以通过讲座、观摩、讨论等方式进行,我们应适当减少它在教学中的比重。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具体体现在一个个鲜活的、现实的、多样的案例上,而这仅靠学习一点教材例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已十分迫切。

2 社会即学校的理念及其启示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其基本观点是: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这种学校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他说:“整个的生活,整个的教育,都统一在整个社会之中。”“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理念将学校的定义更宽泛化,更广义化。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教育的素材、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和场所,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因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教育的场所,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把工厂、农村、店铺、庙宇、监牢都视为学校,成为课堂。

借鉴“社会即学校”的理念,启示我们以社会这个大平台,探索一条社会实践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

(1)立足于做“社会中的人”,把社会意识带到学生学习和实践中,根据实际的社会需要,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受益。

(2)整合社会实践与专业课程的内容,扩展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现实意义,使学生通过参加与学科内容相关的社会实践来学习、深化专业课程的内容及含义。

3 发掘社会学校与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切合点

社会是最好的大学。它的教学资源丰富,可以提供很多教育的素材、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那么哪些方面可以为我们计算机专业教学所用,或者说,哪些方面是我们教学的点?在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经常会出现“专业认知”“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专业见习”等模块,到底该怎么操作才能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实习中得到专业知识与技能?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积极地发掘社会与专业教学的切合点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说,《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社会调查,可以组织学生到电子产品一条街进行计算机配件的市场行情调查;《平面设计》课程的专业见习,可以组织学生到广告设计公司、影楼等地学习;《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社会实践,可以组织学生到周边小区进行志愿者服务,免费为居民维修电脑;《动画制作》课程的专业认知,可以组织学生到动画公司学习参观……

找到了社会中的专业教学点还不够,我们并不能停止了社会教育的设计。因为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更要以敏锐的眼光挖掘社会资源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的素材。这样的素材都是第一手的,鲜活的,直观的,远比教师在课堂上空喊“要注意文明礼仪,操作要规范”这样的口号要好得多。比如,在居民家维修电脑,我们要自带鞋套、工具,维修报告单,维修中大胆谨慎,遵守操作规范,结束后整理台面,不接受别人赠品。再比如,在喷绘写真店见习的学生,要把顾客的需求放第一位,按他们的想法设计、制作,直至顾客满意为止。

4 社会实践与计算机专业课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的特征

1)社会实践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包括学科概念、内容以及技术技能的运用以及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与技能,积累学习、工作经验。通过社会实践与课程知识的整合,扩展了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现实意义,使计算机课程更贴近真实的社会,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以及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社会实践学习必须立足于真实的社会需要,并使学生在这种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历练,熟悉社会工作,善于人际交往,使学生在毕业时很快适应社会环境。只有当学生的社会实践能满足社会真正的需要,这样的实践才是有效的。因此,在确定社会实践的项目前,客观地评估社会需要是非常重要的。

3)反思社会实践的全过程,包括实践前的准备工作,实践过程中以及实践结束后对课程教学的思考、小结、交流等;反思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与规范、团队合作与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缺陷,以此折射出日常教学中的问题。可见,社会实践就是日常教学的一面“镜子”,我们要多多地“照照镜子,正正衣冠”。

5 问题与思考

5.1 社会学校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积极意义

(1)有效消除对计算机专业学习的困惑

目前全国所有的类别、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在学计算机。那么我们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学什么,能做什么,这一直是困惑学生和家长的问题。其实,中职的计算机专业一点也不神秘,也不是高深的学术。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每门专业課所对应的社会岗位及需求,从而明白自身的知识、技能与现实需要的差距。

(2)有效缓解因硬件条件制约带来的实践不足问题

学校的实验条件跟不上,软、硬件设备落后,老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故障现象与维修方法呈现,教学实践严重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实践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触到不同的机型与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知识与技能。这样“接地气”的活动,能让教师反思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能让学生接触到“鲜活的、第一手的”故障,而非教师“预设的、虚拟的”故障;维修成功后赢得社会民众的称赞,学生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得到满足,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有效地对实践教学进行三维的评价

传统的实践教学的评价一般都是二维的,即教师与学生。评价方式一般有: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对学生评价。而社会实践教学的评价方式则是三维,即教师、学生、社会。评价方式有社会对教师、社会对学生、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对社会、教师对社会等等。多维角度的评价反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重大影响,教师根据实践情况对往后的教学作及时的调整。

传统的实践教学的评价内容一般为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数据分析情况、操作练习情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而社会实践的评价内容更多元化,比如: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施行情况、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报告等等。

5.2 构建社会实践的体制,倡导社会与学校共同合作

社会实践,能有效地消除专业学习与实践的隔断,接近专业与社会的距离,同时把学生对专业的关注引导至社会中。鉴于此,我们对于社会实践的思考应不止于形式,更要从宏观角度考虑社会实践体制的构建。

从学校层面来说,应做到:1)落实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开设的时间及课时;2)社会实践的内容应与专业课程相结合;3)学校建立相应的服务队,如“电脑诊所服务队”“家电维修服务队”“社区法律服务队”等;4)组建辅导教师团队,明确责任制,实行分组辅导;5)落实服务基地,建立稳固的社会实践网络[4]。

当前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的积极主动性很强,社会企业或单位的参与意识明显不够。因此,从社会层面来说,应做到充分重视并主动配合。笔者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设立对应的负责机制,联络企业与学校,搭建学校、社会沟通的桥梁,共同研究社会实践的内容、可行性,共同参与社会实践过程,共同反思社会实践的成功与失败。

6 结束语

利用“社会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弥补了校内硬软件资源的不足,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展了学生的技能,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学主管部门在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合理安排好社会实践;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考虑好社会实践的内容及形式;学生在完成社会实践时,应充分重视,积极参与,最终在实践中获得活的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徐莹晖,王文岭,陶行知论生活教育[Ml.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20-23.

[2]谭力红,郭晓昭.社区服务与课程学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设计[J].广州化工,2010,38(9):193-194,213.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J]_教育与职业,2007(30):18-20.

[4]李华明,李莉.社区服务:高职法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新探[Jl.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5(4):39-42.

【通联编辑:朱宝贵】

作者简介:邵海燕(1982-),女,江苏如皋人,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中学高级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及其研究。

猜你喜欢
实践性教学社会实践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教学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和反思
试析如何通过语文实践性教学提升小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新形势下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问题的探析
高等美术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研究分析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