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霞 刘昌国 吴立祥
摘 要:高中学生处于判断性思维尚未成熟的阶段,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意识形态直接影响受到影响,与家长之间的认知与价值观产生严重冲突,削弱了家庭教育力量,降低了家校共育质量。除此之外,新媒体与互联网也对家庭教育带来了转型机遇。本文主要对新媒体对高中生家庭教育的积极影响展开分析,希望对家庭教育体系改革起到积极参照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高中阶段;家庭教育;积极影响
学生在新媒体时代获取信息的途径广泛且及时,完全可以自主学习与选择学习,电脑俨然成为了放在家里的图书馆,传统家庭教育中家长灌输知识思想的传承性逐渐被互联网技术取代,家长与子女之间的距离拉开。受网络开放性特征影响,高中生对网络不良舆论的真假难以有效过滤,严重影响三观正确养成;对此,应当加大教育方法创新力度,切实发挥新媒体平台与家庭教育的作用价值。
一、充分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
家长在新媒体时代的权威形象发生转变,应当与子女共进步与学习,多通过新媒体了解与帮助子女解决生活学习难题,积极转变咨询者与督促者及辅导者角色,逐步成为子女的良师益友。家长的管理教育工作内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突破时空与环境限制
现代生活条件优越,电脑普及率高,在家上网比网吧等环境更加安全。家长为控制子女上网时间,通过会制定上网守则,加强了学生上网时间管理,更发挥了监督作用。
(二)正确及时沟通与引导
家长在监督子女上网的同时,发现子女阅读不良舆论信息可以进行耐心的批评教育,或是通过翻阅使用记录,能够及时展开引导教育,并删除不良信息。家长与子女的沟通渠道广泛,能够近距离沟通与关心子女情感世界,消除子女不良情绪。家长与学校联系的渠道广泛,能够及时了解子女在校表现[1]。
(三)丰富子女家庭生活
家长主动成为子女的知音,转移子女上网的注意力,培养子女健康兴趣与多种爱好。家长为子女营造轻松健康的家庭氛围,带领子女多接触与了解社会,潜移默化的展开网络德育,引导子女健康成长。
二、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
(一)通过新媒体平台正确指导家长育人观
家长学校是普及家教知识与宣传正确家教思想的重要场所,学校领导应当加强重视,加强宣教队伍建设与制度执行,确保家长学校实施质量。可利用新媒体开办网上家长学校,组织家长参与台电等媒体开办的热线栏目,灵活运用与发挥各教育媒介的作用,实现家长育人观轻松引导。引导家长与子女共同观看学校制作的视频,共同强化其社会责任感。引导家长完成线上的家庭教育困境调查问卷表,了解家庭教育存在的困难,学校教师通过针对性的指导与示范,让家长掌握更多正确的育人方法。尤其是家长方面,多存在忽视子女心理健康成长等方面的问题,通常以攀比学生学习成绩及斥责子女等管教行为为主,导致学生出现孤僻与自私等心理,教师应当加强引导,多向现实推送正确育人观的视频与报道等资料,要求家长强化自身的责任感,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呵护,使其意识到不良管教行为对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学习压力较大的高中阶段,更应当以鼓励支持管教方法为主,面对子女出现的问题,多从侧面推敲引导,不能打击子女的战斗力与自尊心[2]。
(二)通过活动开展督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观
积极开展网络知识竞赛与公益网络等有益活动,趁此展开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强化自我意识与自我约束力,提高其自信心。针对于有网瘾的学生,应当通过谈心与走访等方式,帮助学生戒掉网瘾。对于后进生多从侧面展开微信微博等个体化的交流,使其客观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引导学生走出人生误区。
三、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作用
只依靠家庭与学校力量稍显不足,还需有社会的参与,新媒体为社会参与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实现了社会功能充分发挥。
(一)多方参与形成合力
各级党政机关协同文明综治办与教育部门等单位团体,形成联合网络教育机构,通过发挥领导督导等功能,强化了青少年言行举止疏导作用,加大了不良网络产品的执法力度,更利于学生网络行为规范与精神世界发展。
(二)网络道德建设加强
网络道德是学生接触新媒体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社会网络道德建设力度逐步加大,尤其是网络道德规范的实施,更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理性人格与网站规范建设,最终形成良好舆论氛围,同时确保了家庭与学校网络道德规范教育成效。
(三)建设青少年网站
学生在学习等方面会广泛运用各种网站,加强青少年专门网站的建设,实现正能量传递。青少年专门网站围绕公益性与针对性及科学性等原则建设,可供学生自我教育与内容选择,更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灵感激发,从而推动学生个性发展,更减少了家长与教师的网络行为管理精力。
四、总结
家庭教育是社會与学校教育的前提保障,子女性格与思想品质形成,与家长潜移默化影响有着直接关系。学校与社会应当多通过新媒体媒介向家长传授更多正确的育人观与管教方法,积极贯彻正确的育人理念,为学生发展夯实教育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勇张华赵红伟郑珏.继续教育新媒体对学员家庭成员的文化及价值观影响[J].文教资料,2017,0(7).
[2]欧庭宇.”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其应对[J].理论导刊,2020,(4):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