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校际联盟共建及课堂重构研究

2020-10-09 04:00程玉敏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7期
关键词:慕课

[摘 要] 该文通过对慕课的由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回顾,以某一门课为例,对网络在线课程的开发使用的体验及问题思考为基础,探讨慕课对传统课堂的冲击以及两者之间如何相互作用,重点研究基于慕课的课堂教学重构。

[关键词] 慕课;校际联盟;课堂重构

[作者简介] 程玉敏(1972—),女,河南商水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7-0355-02    [收稿日期] 2020-01-06

慕课指大规模在线开放的网络课程,又称MOOC。网络教育评论家史蒂芬·道恩斯把慕课分为“传统慕课”和“关联慕课”。仍然体现以教学为主的传统慕课显然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因此新型“关联慕课”应运而生。“关联慕课”在传统慕课的基础上,通过课程内部人员之间各种学习资源的分享、整理、深化、重组形成新的学习资源,满足了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同时学习者将内容传递给兴趣相同的学习伙伴。慕课的开发由过去的重视内容建设和单向传递的传统模式,转向以知识的分享、重构、应用及评价为主的关联模式。

一、慕课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

(一)相关理论概述

关于慕课和高效课堂的研究很多。比如郭英剑在“慕课在全球的现状,困境与未来”一文中对慕课的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了总体的概括,并对慕课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李曼丽在“MOOC的特征及其教学设计原理探析”中对基于慕课的特征对教学设计的影响进行研究。章木林在“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学习为例”中基于一门课程的慕课翻转课堂进行实践的研究和探讨。龙宝新在“论高效课堂的建构”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阐释。李丽对大数据时代MOOC对传统教学的冲击与融合进行正反两方的分析和论证。刘冬对地方高校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探析。

(二)研究意义

文章的理论创新点在于,作为研究实践经验来源的这门慕课是来自于六个同类院校,在校际联盟的机制下开发出来,在开发过程中课题负责人不仅仅停留在对慕课的理论探讨,更多的是亲历亲为的感受体验和对理论的深层次理解和拓展;同时,在一个学期使用慕课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如何基于慕课的基础上重新构建课程内容和组织课堂讨论有一定的经验,相信本课题无论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会对关注慕课发展的同行们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基于校际联盟的慕课的开发

(一)校际联盟的必要性

慕课的开发需要优质的师资和良好的技术资金支持,教育部成立在线教育研究中心以支持网络在线课程的发展,国内的一些一流大学和国内外的高校建立校际联盟,共同開发和使用在线课程,以实现规模效益最大化。一些地方高校和行业学校可能某一个专业的某一门课师资比较强大,能开发出的课程零星分散,无法满足学生对整个专业全部核心课程的需求。因此,由于师资和资源的限制,仅靠一家院校难以开发出成规模的优质的课程资源来满足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建立校际联盟共同开发网络在线课程,共同分享使用中的经验不仅有必要,还能实现规模效益。

(二)基于校际联盟的慕课开发实践

网络在线课程的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特点,是其近几年受到追捧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对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因此基于慕课的课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形式的重新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人所承担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已经在2018年初完成在线网络课程的全部开发建设,参与建设单位有来自全国6所同类院校的老师组成,使用该网络开放课程辅助教学的院校20多所。基于校际联盟的该课程共完成不超过15分钟的课程微视频80多个,上传授课PPT300多张,来自行业真实案例60个,各类教学资源900多条。形成相对丰富的试题库,组建成系统完整的课程资源体系。学生能用手机和电脑随时随地播放课程视频,提问和完成课后作业。期末考核老师可以根据需要利用试题库自行组卷,学生在网上完成考试,客观题自动生成分数,老师在网上完成主观题的批改,并能根据大数据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正是在这样基于校际联盟共同开发共同使用的背景下,本人作为课程负责人对慕课的开发和使用,有诸多切身的体会和深度的思考。比如,前期开发过程中和联盟内各位老师对课程体系、内容、授课模式的各自理解,沟通交流、碰撞融合,最后达成共识。这个过程反复多次虽然艰辛,但最终都是为了最好的效果。后期在使用过程中,完全实现课前视频学习,课上交流讨论的课堂翻转对学生来说,是不是最好的方式,能否达到最好的效果,都值得商榷。

作为基于校际联盟的慕课的开发负责人和使用者,对课程的开发和使用有自己切身的经验和思考。比如,校际联盟成立过程中的行业指导委员会的牵头及资金支持的重要性,各参与院校高层的重视及合作机制的建立;开发过程中优质师资的合作交流及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视频制作过程中,与技术支持方关于最后效果呈现形式的沟通。

三、传统课堂教学和慕课如何融合

(一)传统课堂的魅力

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在慕课的基础上重新建构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自有他的魅力,老师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和解析,出神入化的上课艺术,会给同学们带来无与伦比的巅峰体验。课堂不仅仅是老师传播输出知识的场所,课堂上的此时此刻,师生彼此都受益匪浅;老师在课堂上体验到价值和成就感,同学们获得身心合一深层次的学习和成长。比如课堂上同学随机的发问可能会滋生出新的问题和师生共同的思考和解读。而在线网络课程在某种程度上瓦解了传统课堂上美妙的临在感。哈佛大学轰动全球的关于幸福的公开课,一方面让我们远在中国都能享受如此美好的课程资源,同时,我们还冷静地看到,他的课堂也是典型的传统课堂。本·沙哈尔教授的发问、启发和学生互动,并没有什么高科技的介入,如果有反而会破坏当时的场景。这里面就给我们带来思考,慕课和课堂教学该如何共处?这既是本文要探讨的难点,也是要阐述的重点。

(二)传统课堂教学和高科技的融合

课堂教学和高科技该如何完美融合?例如,使用过程中老师课堂内容的安排、授课模式如何调整、师生互动如何利用慕课进行头脑风暴等;学生课后作业、讨论、考核评估等如何进行?上学期基于校际联盟的刑事执行专业资源库建设完成,部分课程投入使用。本人负责建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在课堂教学中第一次使用。课堂教学功能模块包括点名、头脑风暴、讨论、提问和投票这几大功能。我个人用的更多的是头脑风暴和讨论,比如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案例分析时,老师点击头脑风暴开始后,学生就可以在手机预先下载的App上,在规定的时间内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老师选择几个进行点评。在点评过程中同学们的分析问题的思路,表达观点的能力立见高下;表现优秀的同学在大家的赞许中获得成就感,表现不太好的同学在同伴的比照下知耻而后勇。第二次的头脑风暴中明显能感觉到同学们的整体表现进步明显,无论是回答问题的态度上,还是具体分析问题的维度和深度上,都有明显改观。一学期下来学生的专业能力在碰撞和交流中明显得到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只能做到让个别同学讲,然后老师总结,大部分同学处于听和记的被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创造性没有得到激发。这就是高科技技术带给课堂教学的改变。复习阶段我们也可以借助提问来检验同学们掌握的情况,比如对某个问题采用摇一摇的方式随机抽取學生回答,这个过程对学生又紧张又刺激,这种体验对师生都是美好的感受。课后的作业和小测试也是非常不错的功能模块,尤其是客观题,同学们做完很快就能系统自动批改和纠错,同学们能查漏补缺,老师又能检验大家掌握情况。这部分对于以应试教育为主的中小学尤其适用,有的App还能同时推送同种类型的题目,通过反复训练达到掌握的目的,减轻了老师批改的工作量,同时还能促进学生查漏补缺、纠错和复习。

四、对未来慕课的发展及趋势预测

显然,大量的事实表明,未来慕课不可能取代传统的教学,但是慕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对课堂教学带来很大影响,课堂上将会出现现代化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普及和深化。课后将有更多的老师采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布置作业和进行测试,同学们将用手机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学习内容和作业。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网络的普及使得信息可以跨越地理位置的限制,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传播,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低成本甚至免费共享,显然在这个信息时代,慕课的发展将会势不可挡。

参考文献

[1]郭英剑.“慕课”在全球的现状、困境及未来[J].高效教学管理,2014(7).

[2]章木林,孙小军.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8).

[3]李曼丽.MOOC的特征及其教学设计原理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04).

猜你喜欢
慕课
慕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
农业高校“慕课”建设研究
浅谈职业院校慕课教学模式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