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梅
目前,“慕课”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中国也被裹挟进这场全球“风暴”。2014年春季学期,国内首次推出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慕课课程。这或许会给我们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慕课;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理论多于实践,说教多于互动,慕课的兴起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更全面活泼的师生互动、优化教学过程、协调课程教学与学习之间的关系,翻转传统的思政课课堂教学。因此,对慕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是当前增强高校思政课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一条现实路径。
1 关于慕课
从国内学者的研究来看,对于慕课带给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影响是肯定的,都希望利用慕课这一平台寻求改革的突破口,同时也能以客观冷静的方式审视其在发展中遇到的困境。目前,国内关于慕课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关系的研究,上海的高校是走在前列的,因其在国内最早的构建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慕课课程,并且投入了使用,所以上海高校的一些教师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是具有代表性的。徐蓉、李梁等人以不同的视角,探讨了慕课视域下如何配置思政课的教学资源,运用新技术、新载体更为合理有效地实现教与学之间的动态平衡,论述了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逻辑思路。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模式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注重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课后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度欠缺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常用“一支粉笔一张嘴”来形容,现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大都运用了包括提问法、案例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法。提问法是由教师设置问题,然后围绕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归纳的一种讨论式教学方法;案例法就是通过典型的案例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有一个体验、讨论、质疑、点评案例的过程,最终从案例中归纳出一般的原理,从而达到认知、能力、情感目标的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案例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共同讨论和分析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实现教学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学生通过实际的讨论、参与,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达到优化教学目的。
这些教学方法的变革,极大的提高了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活跃了课堂气氛,那么,课堂之外呢?学生是否对思政课还有如此大的热情呢?对时事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又该通过哪种途径表达呢?如果只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注重课后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度,那思政课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何在?
2.2 注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模式多元化的探索匮乏
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多学校把调整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改革的主要突破口,出现了小班教学、团队教学、分专业教学等模式,这些模式能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出发,有利于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互动,改变了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的教学现状。
然而,课堂的时间毕竟短暂,又要受到场地和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制约,积极探索课外的其他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和手段多元化,整合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赋予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以时代的气息,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也是有益的探索。
综上,思政课在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提高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但这些研究和探索,无论是在教学过程和结构上,还是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主要是围绕着“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及结构形态展开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媒介型大学的在线教育课程的大量涌现,逐渐发展起来一种新型课堂教学结构形态,即“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师角色开始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慕课时代的来临,或许会为我们在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上提供有益的借鉴。
3 慕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路径探索
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未必是万能的良药,但是,对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来说,必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3.1 宏观上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实现“两个满足”,促进思政课教学的网络化和信息化
一方面,在平台建设上,一些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和民办院校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在思政课慕课资源开发和建设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国内一些一流大学早在2014年就推出了思政课慕课学习平台,目前日臻成熟,在提供优质慕课和学员对于慕课的选择方面已占先机,这为思政课教育资源的整合创造了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在教育成本和教育质量统一问题上,思政课慕课提供的是有偿或者免费课程,注册上课的学生可能达到上万甚至上百万,这就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提供慕课的成本和学习慕课课程的成本无限缩小。同时慕课平台除提供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外,还提供适应时事变化和符合大学生需要的创新型思政课课程,这样既满足了思政课教学的社会功能,同时也满足了大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能够达成教育成本的降低和教育质量的提升的相统一。思政课慕课的开放性、透明性及其优质教育资源的易获得性,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崭新的学习通道和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实现思政课教学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3.2 微观上优化思政课相关教学环节,实现“两个转变”,体现思政课教学形式的创新性和趣味性
“慕课” 不仅属于课程资源共享,还属于教学技术与互联网相互结合。在“慕课”模式下,一节视频课程被分割成10分钟或更短的微课程,相关的小问题穿插其中,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有效吸引学生,能降低听讲时走神的概率。学习者产生了疑惑,可以在线提问,5分钟左右就会有教师或学生在线解答。高校习以为常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内容的经典教学模式,从技术上被改变了,学习思政课的心态被改变了。
参考文献
[1]戴蔚波,苑亚权,李金叶,郑宗豪.“慕课”与中国高校教育方式的比较[J].时代教育,2015(11).
作者单位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惠州市 516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