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振华,郭玉峰,孙启荻,陆 辉,徐迪雄,周 全
(1.东部战区总医院科研训练科,南京 210002;2.武汉火神山医院,武汉 430100;3.海军军医大学教务处,上海200433;4.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卫勤训练中心,重庆 400042;5.北部战区总医院院办,沈阳 100016;6.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院办,重庆 400042;7.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办,上海 200433)
2019年12月,湖北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至2020年2月初期,武汉市累计确诊病例数逾一万例,重症病例两千余例[1],武汉的医疗资源处于极度紧张状态。集中收治是我国于2003年SARS期间经过验证的烈性传染病防控的有效方法[2]。疫情暴发后,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患者的救治效率,2020年2月2日,武汉火神山医院交付,作为“COVID-19”患者集中收治医院开始运行。由于火神山医院不开设门诊,所有患者均从现有医院接收转入,开院初期面临大量患者的批量转入,为保障患者的全程安全,同时通过过程中的延续救治降低入院后接续救治的难度,妥善组织转运接收工作至关重要。火神山医院从建院初始即高度重视转运工作的效率与安全性,为此制定详细的转运接收策略,于2月4日开始正式接收患者,通过6日转运接收工作的实施,不断发现原有措施的不足,及时予以调整和改进。新的综合保障方案实现转运接收效率的集成优化,于2月10日便创下单日12小时转运接收421例患者的纪录。
421名待入院患者,年龄最大88岁,最小24岁,分别来源于武汉市39家定点收治医院。
2.1 建立军地协同联动机制进驻医院当天,成立医疗、医务、医技、感控、行政、保障等多部门组成的指挥组,与卫健委、120急救中心、公安、武警建立军地协同联动机制,根据指挥组下达转运接诊计划,院前转运协调组与地方卫健委及各医院对接,制定预先分配收治方案。
2.2 完善院内转运接收组织在前几日转运接收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完善转运接收指挥组及职能组(图1)。
图1 火神山医院患者转运接收组织
2.2.1 转运接收指挥组 主要职责:负责与指挥中心沟通,协调各职能组运行、协调物资供应和人员安排。
2.2.2 联络组 主要职责:建立转诊医院联系渠道;督促转诊医院完善转运患者信息申请登记表信息资料(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和准备出院大病历(含实验室、影像学资料);下传转诊患者编号、转诊时间、批次、车牌号;实时联系转诊医院联络人、负压救护车司机;跟踪转诊患者的动向,并动态告知转诊接诊组转诊患者准确位置(对讲机);实时把控、避免两辆救护车同时到达转诊接诊点。
2.2.3 转诊核查组 主要职责:转诊前根据联络组提供的转诊信息,确定转诊患者名单,确定转诊患者编号、批次、车牌号、转诊病区、转诊时间,制定转诊患者交接表;转诊时,核对患者身份信息,查看患者带入转诊病历,核查转诊患者交接表内容(转入患者编号等),确定转诊患者身份无误后,给每一位转诊患者发转诊身份凭条(凭条有二维码)。
2.2.4 转诊接收组 主要职责:根据转诊患者转诊身份凭条(凭条有二维码)上的病区信息,指引转诊患者到相应的病区,扫码转诊患者转诊身份凭条(凭条有二维码),划分转诊患者床位、确定管床医生、管床护士。
2.2.5 车辆指引组 主要职责:负责指引负压救护车按照规定的路线进入病区,准确停靠在转诊接诊点,转诊完成后指引负压救护车进入清洗、消毒区,再按照指定的路线驶离病区。
2.2.6 信息保障组 主要职责:在收治病区指导医务人员进行患者信息录入和信息系统运行,协助病区转运交接患者及其他护理工作。
2.3 规划入院接收线路对车辆行进路线、倒车路线、各病区最佳停靠点进行整体规划,按照前几日转运情况推测进出时间与交接时间,确定行车指挥流程(图2)。详细对接转运计划,适时封控道路、引导车辆。
图2 火神山医院转运接收车辆进出路线
2.4 硬件与软件准备
2.4.1 救护车准备 统一检查所有负压救护车车况,记录所有救护车车牌号、司机及其联系方式。在前一日将当日安排发放到每位司机,并告知注意事项。
2.4.2 病房准备 各病区按照通知准备病床、急救设备、物品,检查性能,确保所有设备处于完备状态。批量转接开始后,病房相关人员待命。
2.4.3 物资准备 提前一天按照第2日接收要求备齐人员和物资。例如各职能组、安保人员、救护车司机、医务人员、洗消人员等人员和防护设施,包括防护衣、口罩、护目镜、手套等;转接用具,如轮椅、平车等;急救设备,如氧气、监护仪、除颤器等;急救箱、医用耗材、患者生活保障物品等。简明患者转运信息填报表(表1),由各病区医务人员接收时填写。转诊信息统计表,患者入院后填写,内容包括:序号、转诊上报日期、现收治医院、收治科室、患者姓名、职业、性别、年龄、联系电话、近亲属联系电话、住址、身份证号、发病日期、查血结果、病原学检测、氧疗情况、氧饱和度、治疗用药、脏器功能、临床分型、采样日期、采样结果等。
表1 简明患者转运信息
2.4.4 信息数据准备 实施院前、院内、病区三级分诊导调制度,构建起联络及时、定点沟通、全程联动的导调机制,形成指挥组-院前转运协调组-接诊中心-病区的全程分诊导调链路。依托手机、对讲机、微信群等多种通联渠道,实施指挥统一调度,利用定位导航手持终端等实时调控院前转运进度,与病区联动现场导调接诊。将转运患者信息预先导入信息系统,现场核实患者身份信息后,系统自动生成患者入院基本信息,提高接诊效率。
2.5 医务人员准备
2.5.1 医护人员准备 遴选精干人员成立医院接诊中心,接诊中心按病区收容量、患者性别等进行院内二次分诊;各病区抽组医护人员组成收治接诊小组,组织医护人员前接,按患者病情轻重、到达批次顺序进行第三次分诊。
2.5.2 专家组准备 抽组院内各病区主任成立专家组,对转运接收过程中出现的状况进行指导,对复杂病情的患者进行重新分诊和紧急会诊。
2.6 完善转运接收标准依据前几日的转运接收经验,对相关标准进行完善。明确如下:①医院接收的患者均是由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组织安排,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的住院患者。②转院前应进行病情评估,评估结果报收治病区以便规划准备。③有生命危险的患者:呼吸窘迫,RR>30次/分;静息状态下,氧饱和度≤93%;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300 mmHg;应获得充分评估后再启动转院程序。④有以下情况者: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出现休克;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者,应认真做好风险评估,确保转运安全,并在转运途中保持实时联系,确保ICU无缝对接。⑤转运患者基本信息应当齐全,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属联系电话、检查检验结果、就诊信息等。⑥鉴于医院的功能模块及设施配置,需急诊外科手术治疗;有精神疾病史;恶性肿瘤需要放化疗;孕产妇和14岁以下儿童原则上控制转运。
2.7 培训防护和急救技能对车辆防护、医务人员防护等相关措施进行培训;对转运相关人员展开急救技能培训,巩固相关知识,提升转运安全性。
2.8 确定转运流程并组织演练规范转运流程(图3)。制定转运预案,召开任务部署会、协调会,按照桌面模拟推演、功能模块分练、整体合成预演,多次组织全流程全要素预演,固化现场接诊应急处置流程。
图3 患者转运接收流程
421例患者于12 h内全部收治入院,无不良事件发生。
4.1 高效组织和紧密协同是确保转运顺利的前提有序高效地批量接诊收治患者的前提在于做好计划、组织及协作。医院接到收治任务后,立即召集多部门成立指挥组,制定并启动应急预案。医务部组建接诊中心、各病区组建接诊小组,实施应急预案过程中,充分体现“快速反应、快速转运、快速分流、快速救治”的原则[3],在此次批量患者转运收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4.2 全程信息流转和有效通联手段是确保指挥顺畅的基础针对批量转运患者来自不同医院,转运期间司机及随车医务人员均需着二级防护服,无法通过手机等有效通联、转运风险增大的现状,采用定位导航、语音对讲一体手持终端,使转、接双方实时掌握车辆进程及车上患者情况。现场导调期间,院内所有对讲机调至统一频段,由接诊中心统一导调,病区接诊小组实时反馈患者接诊情况,形成信息闭环。针对重症、危重症患者,拟定“一人一案”的个体化转运方案,采用标准化的转接病情单和沟通程序,通过对讲沟通病情信息,在患者入院前预先完成治疗方案与物资准备,明确职责及相关流程,确保转运接诊安全有序。
4.3 专项强化培训和反复流程演练是工作不断改进的关键新组建医院的医务人员来自不同医院、不同专科,初期医务人员防护水平、感控认知、急救水平参差不齐。根据人员现状,强化防护知识和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防护知识及急救技能,突出穿脱防护服训练考核,要求人人过关。制作穿脱防护服流程图,张贴于缓冲间和更衣室内,便于医务人员每次穿脱防护服能按照流程图进行正确穿脱,感控科全程监督指导,缓解紧张心理。针对性开展重症患者救治任务,以及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培训,如呼吸机、除颤仪、输液泵等设备操作培训,提升医务人员急救水平。有研究显示,应急预案流程演练能较好地培养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促进整体协调与相互配合,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管理能力[4],本研究在批量患者收治前组织多次的流程演练,及时复盘总结,医务人员逐步克服紧张恐慌心理,进步明显。
4.4 充分物资准备和科学管理是救治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5]前期物资主要依托当地卫健委筹建组准备,医院接管后迅速理清各类物资目录,建立病区物资配置标准,确定各类物资基数,科室参考配置标准。搭建医院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理顺申请、领取、配送等流程。在运行过程中,定期检查科室物资领取与使用情况,后期医院对防护用品、常用医用耗材、药品、医疗设备等医疗物资的储备和补充计划,实施集中、动态管理。针对物资调配和调用有多种动态管理模式[6-7],根据临床科室需求,加强与当地卫健委沟通,不断完善物资目录,部分物资存在临时筹措困难,在紧急状态下根据救援任务需要,由军地联合应急指挥中心组织指挥部门直接调用,提高保障效率。
此次转运接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信息保障需进一步紧贴需求。由于建院时间不久,信息支持未达到预期[5],下一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转运、接诊模式,特别是进一步探索依托5G技术构建转运过程院前-院内一体化实时可视调度、患者病情信息无缝对接机制和渠道、患者转运过程中的精准定位等,提高转运效率。二是物资保障需进一步提升效能。下一步可展开物资调用管理系统的升级,提升物资动态配置和管理效能,保障物资使用的最大分配效用。三是军地协同需进一步改进程序。集中收治医院的患者由当地卫健委统一调配,转运接收过程中需与120急救中心、地方公安等协同联动,虽然多方全力配合,但在全频共振的大需求下,仍存在部分联动不能及时反应的状况。下一步应进一步研究统一指挥程序,借助更先进的信息沟通手段,实现协同程序的统一,为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转运程序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