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是这样炼成的

2020-09-30 06:47钱如俊
中华家教 2020年8期
关键词:适应期稳定期大闸蟹

钱如俊

星期天,巷子里叽叽喳喳,几个六七岁的小孩在玩耍。

“鹏鹏,吃饭啦。”

听到妈妈的叫声,鹏鹏立即放下手里的木块,和同伴说了声“拜拜”,往家里奔去,他知道今天午饭有他最爱的大闸蟹。餐桌上,饭菜全都盛好了,中间果然摆着一盘红红的大闸蟹,张牙舞爪的。鹏鹏立即坐到椅子上,伸手就去抓螃蟹。

“你还没洗手呢,说话算数,快去洗!”

为了培养儿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七天前,妈妈和鹏鹏有个约定:从今往后,每次吃饭前先洗手,不洗手不可以吃饭。口说无凭,还写成了书面协议,妈妈和鹏鹏都签了名字,爸爸是见证人。

鹏鹏看看自己的小手,不脏啊,再看看盘里的大闸蟹,鲜味扑鼻十分馋人。他把手伸到妈妈面前,开始撒娇:“你看,你看,手一点也不脏,我先吃大螃蟹吧!”也不管妈妈答不答应,鹏鹏伸手抓起一只大螃蟹。

“啪!”妈妈的大手打在鹏鹏抓螃蟹的小手上,螃蟹落到了盘子里。

“哇——”鹏鹏大声哭起来,两串泪珠从眼眶里滚落。妈妈坐在一边,憋看一肚子气看看鹏鹏哭,一声不吭。

两人僵持看,一个大声哭,一个瞪眼看。看着看看,妈妈的心开始疼,看看看着,热腾腾的饭菜开始变凉。终于,妈妈妥协了,一边搂着儿子,一边说:“鹏鹏不哭,只准这一次,下次一定要记得先洗手!”……

饭前洗手是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而在好习惯与坏习惯的拉锯中,鹏鹏妈妈一时心软,最终败给了坏习惯,使得鹏鹏好习惯的养成遥遥无期。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才能变成习惯性的动作;重复90天才能最终形成稳定的习惯。

习惯形成需要过三关。人的某个行为,要想成为一种习惯,必须过三关:

第一关:反抗期(1~7天左右)。这个时期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孩子是刻意去做,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父母需要刻意监督孩子执行。

第二关:适应期(7~21天左右)。这个时期的特征是:“刻意,自然”。孩子已經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还会恢复到从前。这个时期,父母还需要刻意提醒孩子执行。

第三关:稳定期(21~90天左右)。这个时期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进入到这个阶段,孩子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项习惯已经成为孩子生命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习惯形成还需要跨三坎。一是虎头蛇尾。比如饭前洗手,有的孩子完全凭着自己的兴致做事,一开始充满热情,几天的热情一过,就又恢复到原样,加上父母过分迁就孩子、听之任之,孩子在“反抗期”就败下阵来。二是经不起诱惑。比如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有的孩子挺过了“反抗期”,刚进入“适应期”,电视里正好有一个动画片开播,孩子一边做作业一边念着动画片,在作业和动画片之问拉锯,父母也没能够及时监督提醒,作业最终败给电视,倒在了“适应期”。三是扎不了根。有的孩子很不容易地挺过了“反抗期”和“适应期”,由于缺少“稳定期”的巩固历练,慢慢又不知不觉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孩子的好习惯之所以不能养成,归结到一点就是:缺少孩子的坚持与父母的监督,看似简单的事情,由于没有重复做,达不到自动化的状态。

所以,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过程中,要想孩子顺利过三关、跨三坎,父母还要明理之、重复之、笃行之。

猜你喜欢
适应期稳定期大闸蟹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社区综合管理在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治疗中的价值与意义
肺康复护理应用在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中的效果及价值研究
慢阻肺合并哮喘稳定期仍需用药
我的发现
大闸蟹成美国“通缉犯”
大闸蟹
一年级小学生适应期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
探寻高一学生如何顺利度过数学“适应期”
女教师产后返岗适应期的“危”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