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福兴
◆摘 要:在互联网影响下当代德育教学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挑战和局面。信息设备在学生群体中的推广,使部分学生沾染了不良的用网习惯,给教师德育教学的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小学语文本是影响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需要积极推广自身的德育渗透教学策略,促使学生的德育水平在互联网环境下依然有较大的发展。本文就将对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互联网时代;德育教学;渗透策略
互联网的发展对学生的德育教学有着双刃剑的效果。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更多教学资料和渗透教技巧,促使课堂教学保持综合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小学生的年级较小,容易在学习中对信息网络成瘾和依赖,导致学生的正常生活形成冲击,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十分不利。因此互联网时代对小学德育教学是机遇也是挑战,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德育教学进行积极的分析研究,保证学生愉快健康的度过童年时光。
一、互联网给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带来的消极影响
1.学生的走神情况增加。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网络游戏和设备导致不等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出现涣散、不集中的情况,给教师的渗透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年龄偏小,无法做到对自身兴趣意志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都需要保持对学生信息设备的监督使用,避免学生出现过度沉迷的情况。
2.学生缺乏信息判断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历都相对较少,对网络上的信心难以进行有效的价值判断。对此教师在实际德育教学中,需要逐步树立学生的分析意识和判断能力,使学生对网络信息做到有效甄别。
3.学生的心理更加封闭。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的行为方式很容易受到影响和改变,具备较强的可塑性。如果学生对网络的长期沉迷,可能导致其语言表达意愿和能力的下降,在上生活方式上更加封闭,给学生的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不利于德育教学的顺利有效开展。
4.学生的德育实践意识降低。网络上的虚拟内容容易使学生产生玩世不恭的心态,对德育教学的认识不深刻,缺乏有效的实践动力和意愿,导致德育教学过程相对虚浮,给学生实际生活带去的影响有限。
二、教师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坚持的教学原则
1.教师需要坚持为人师表的教学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校学习的重要依赖和信赖对象。教师的言行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潜意识行为和思想。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坚持为人师表的教学原则,树立自身规律向上的言行举止,保持对学生的充分交流和鼓励,促使学生通过教师保持正常的生活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德育素养。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教学原则。在网络教学环境下,不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沾染和依赖程度有着较大差别。教师一方面需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拓展自身的学习视野和途径。另一方面也要告诫学生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避免对信息技术的过度依赖。
3.坚持对学生尊严和人格的保护。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追逐步形成自我和自尊意识。尤其学生的年龄偏小,會对生活中的特殊事件保持深刻记忆,进而影响学生的长期发展。对此教师在渗透德育教学中需要保持对学生个人尊严的保护,避免传统教学中批评教育的应用,导致学生对教师和学校充分抵触情绪。
4.坚持家校合作教学的原则。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保持和学生家长的有效联系,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良好的配合,促进对小学生的有效管理和综合性教育。
三、互联网环境下促进小学语文德育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
1.教师保持日常性的德育渗透教学心态。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坚持平常心的教育心态,在课文阅读教学中逐步渗透德育观念,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得到有效积累。
2.通过信息技术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兴趣。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例如在教学《珍珠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播放视频的形式对现实中的珍珠鸟还原,并鼓励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将珍珠鸟写的生动有趣,我们对待自然动物应该保持怎样的态度,促进学生人文主义情怀的发展。
3.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情境创设教学,增加学生学习体验。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对德育内涵保持真实的触感。例如在教学《山居秋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雨过天晴的黄昏场景进行想象,并利用信息技术对江边黄昏的人间烟火气息进行还原,促使学生对人文主义情怀做到深刻理解,激励学生在生活中保持积极的生活情趣。
4.开展教育活动分析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利弊。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开展一些主题班会活动,组织学生对互联网存在的利弊进行分析。教师可以讲述一些网络生活案例,鼓励学生对网络上的信息保持辩证态度,促使学生保持对网络信息的科学理性认识。
5.开展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围绕一些德育内容进行积极写作创作。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主题班会活动对课文教学中的德育内容进行逐个鉴别和讨论,促使学生的德育水平得到强化发展。在分析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自身的道德标准为题进行一些故事、人物写作创作,促使学生的价值标准得以有效体现,教师再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和点拨。
四、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学遇到了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保持对德育教学进行“本土化”的分析,针对学生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改造德育教育,促使学生对网络环境保持较为深刻的认识,使学生的综合德育水平得到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巧英.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文存阅刊,2018(16):91.
[2]牛曙光.浅谈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8(11):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