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芳
清朝名士张潮在《幽梦影》中说过:“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几年前阅读闫学写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时,我看到的多是一点新鲜的感动,一些皮毛的技法;现在,经历了一些当班主任的风雨,再展卷细读,则是另一番春秋冬夏——
一、你看见问题的关键了吗
《培养学生的精神力量》中提到四年级的康军,每次参加800米赛跑都是年级第二名,因为他总是败给名叫王立的男孩,而且每次都相差无几。体育老师认为他是最后阶段的耐力比不上王立。班主任李老师仔细观察分析后,认定康军是不够自信,缺少咬紧牙关、坚持到底的不服输精神,于是陪着他训练,在冲刺阶段的100米跑道边给他鼓劲,告诉他每一次训练成绩都有所提高。正式比赛时,到了决定胜负的最后100米,康军毫不松懈地奋力向前冲刺,终于以3秒的优势战胜了王立,获得冠军。
闫学老师点评道:与其说康军在体力上战胜了王立,不如说他在精神上战胜了自己。这是学生精神成长的一个新起点。当然,闫老师的认识是基于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教师要重视让学生对自己的精神力量产生惊奇感。初读这个案例时,我只是简单归纳为教师的关爱与鼓励让学生取得成功,现在则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关爱和鼓励会让学生取得成功。《思辨与立场》中提到:如果你的状态出了问题,一定是思维出了问题。康军第一次败给王立,也许是偶然或意外,但接二连三地败给王立,他就会认定是自己技不如人,自然产生消极情绪,在跌倒的地方一而再再而三地跌倒。这个思维惯性他未必有能力意识到,但班主任李老师看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并用陪跑的方式改变他的思维。想法变了,行动自然发生改变。力量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在的推力,一种是内在的生长力,无论是李老师的做法、闫老师的分析,还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都很巧妙地将这两种力量结合起来,让改变真正发生。因此,无论读书、处事,还是当老师、做班主任,遇上问题,看见关键所在,将力量用在刀刃上,才是真正的专业素养!
二、你懂得公正与否带来的影响吗
《公正会使心灵变得高尚》一文中,闫学一连列举了两个负面的例子,都是因为教师不够公正而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灵创伤。闫老师引用了苏霍姆林斯基以下这段话评述这两件事:公正具有奇异的特性,它能拨开儿童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美;不公正则仿佛用冰制的鎧甲把年轻的心灵裹住,因而心灵就变得迟钝,对美置若罔闻。在家庭和学校里感受到公正还是不公正,这一点决定着儿童的心灵状态,决定着他们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状态。因此闫老师认为:公正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我有一名学生对她妈妈说过这样一段话:“妈妈,虽然你跟朱老师是好朋友,但如果我犯了什么错,朱老师同样会批评我。我觉得这样很公平。”这孩子的妈妈是我的老同学,向我转述这段话时,孩子刚念三年级。可见,当我们以为孩子很小、什么都不懂,自以为能瞒天过海时,其实孩子心里早有一杆秤,他们把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有自己的称量和判断,区别只在于他们是否说出来或你是否有途径知道而已。可能有某些潜在因素影响教师的抉择,有的甚至是在我们成年人看来几乎不值一提的小事,可因为年幼的心灵完全敞开、全盘吸收,加上孩子生活的世界除了家庭就是学校,所以哪怕芝麻大的事,对他们都可能是天大的事,任何处理不当都容易造成童年创伤,影响学生对人世的认知和看法。对班级建设而言,不公正看起来只是教师偏心,其实丧失的是教育的边界和底线,甚至会助长学生和家长的投机心理,致使班风不良,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对教育而言,不公正的老师和缺乏爱的老师一样,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清晨的露珠一样对待孩子的心灵,同样,我们也要像对待稀世珍宝一样对待自己手中的教育权利。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如果不懂得公正的力量何在,如果不谨慎地使用教育公权,那么,所有的辛劳付诸东流还只是最低代价!
学习和成长都是终生之事,对学生、教师而言均是如此。阅读是学习和成长的佳途,但是,全身心去体察生活、反思得失,才是最根本的途径。有些书,需要用一生去阅读;有些事,需要用一生去完成。即使这样,我们未必就可以谈论教育——浩瀚宇宙的那一轮明月。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双莲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