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婷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人的认知思维过程从低级到高级分为六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高阶思维超越了简单的记忆和信息搜索,是一种以高层次认知水平为主的综合性能力。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学习者发展的指向,是教学模式革新追求的目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语言具有双重性:工具性与人文性,这决定了英语教学须提升学生英语素养和思维能力,即把发展英语听、说、读、写、看的技能和培养思维能力融为一体。因此,思维发展与英语学习相辅相成,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创造机会来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基于以上愿景,本文探讨在不同英语课型(词汇课、对话课、读写课)中,如何巧设思维脚手架,以学促思,学思并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双向发展。
一、词汇课
1.趣味竞猜,激活思维分析力
教师巧设动脑筋的教学活动,能让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更生动有趣,也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会知识点。PEP小学英语从三年级起,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有一定的推理思考能力,因此在英语课堂上可以融合一些guessing game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例如:在三年级上册Unit 4 We love animals Part A Lets learn的教学中,呈现半遮挡的图片或者播放动物声音,学生根据动物的特征来猜测本节课的新词——动物名称,相比传统课堂中学生机械操练英语单词,趣味竞猜的启发式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多维思维分析能力,也让单词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2.分类归纳,激发思维概括力
四年级上册Unit 5 Dinners ready是关于食物的话题。在学习完A和B部分Lets learn中的食物名称后,可设计分类归纳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梳理食物类别,如Food:beef, chicken, noodles, rice... Drink: juice, water, milk, coke...学生通过图片和文字的提示,将不同的食物和饮品放入相应的货架,再根据物品的价格和个人爱好,小组讨论他们的购物清单并进行汇报。这样的双重设计,学生既记住了语言知识点,也增长了归纳概括能力。
3.灵活对比,激励思维比较力
在四年级下册 Unit 4 At the farm Part B Lets learn的教学中,在学完新知后可以设计Whats different的活动,学生不是简单地看黑板归纳总结,而是通过三个相似图片观察sheep、lamb、goat的不同特点,进而认识这三种动物的不同之处。这样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清楚了这三种动物的特征,学习难点也由自身观察得以突破,思维的比较力得到有效发展。
二、对话课
1.预测文本,延展思维想象力
在呈現文本阶段,很多教师经常会借助插图教授对话。但是有心的教师往往会在教学之前增加一步,利用插图预测文本信息。这样能帮助学生建立图片与文本内容的联系,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激发学生对新学内容的兴趣。此时,教师再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思考问题,有效预测,从而获取文本信息。例如:五年级上册Unit 1 Whats he like Part A Lets talk,该对话是Wu Yifan和Oliver谈论关于音乐教师Mr. Young的内容。呈现文本之前,教师先出示插图,提出问题:“Look at the picture, who are they?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根据图片信息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而大胆预测:“他们是兄弟(同学);他们在谈论某人的爷爷(老师);这个人会弹钢琴,可能是位音乐老师(钢琴家)。”学生自主思考或者同伴讨论,预测的答案天马行空,但是都符合逻辑,在预测中不仅学习了英语单词,还有效地延展了思维想象力。
2.文本重构,拓展思维推理力
过程性文本重构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把原来的文本或载体改变内容,重组成一个新文本或载体。教师可以挖掘文本的核心单词或核心句型,让学生讨论、选择并进行文本重构。例如:在教授五年级下册Unit 4 When is Easter Part A Lets talk时,教师通过Skeleton(骨架文本)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关注单词的联系及句子的结构,通过词组之间的逻辑关系去分析、推理,获取相关信息来填补缺词,补充短文。这样学生既增强了逻辑推理能力,又加强了英语运用能力。
3.文本创构,扩展思维综合力
在拓展文本阶段,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作,编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丰富教材。如五年级上册 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Part A Lets talk 的话轮很简短,交流的信息只涉及房间的一个角落,缺少空间的整体性和话轮的完整性。因此,教师引导学生突破文本内容,设定任何一个房间或功能室,小组合作创编对话,既加强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丰富了交流的信息,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读写课
1.思维导图,凸显思维逻辑力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写作水平的提高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而思维导图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然而现在的教学状况则是,很多教师都忽视了思维导图的合理运用,使学生习得语言的过程较为枯燥,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得不到提升,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的思维受限,无法写出更多更好的作文。在六年级下册Unit 3 Where did you go的Read and Write的教学中,可以巧妙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结构。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梳理出where、who、how、what等关键信息,一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清晰,二来有了关键信息的引导也更容易写出一篇逻辑紧凑的短文,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日渐凸显思维逻辑力。
2.开放问题,拉伸思维活力
开放性问题是相对封闭性问题而言的,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问题。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大的语言储备量,抽象思维能力越来越强,对事物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中,开放性问题是提升学生智能的有效途径之一。PEP教材都是以话题为纲的,每个单元的阅读课都关联一个谈论性很强的话题。因此,如果上阅读课时,教师给出一个开放式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大胆质疑或思辨,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例如:教完六年级上册Unit 6 How do you feel后,可以给出“If you feel scared or worried, what will you do?”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我是该和父母、同学倾诉,还是通过活动来解压呢?”这时学生就会打开思维,大胆地说出许多自己的想法,再由全班讨论出最恰当、最有效的应对策略,学生在拉伸思维活力的同时,也收获了一堂难得的心理教育课。
思维品质是学习能力的核心,语言学习与思维品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没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思维方式,就不会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因此,教师要设计有思维含量的课堂,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发展,思学并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站前路学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凝.过程性文本重构[R].东莞市教研室,2015.
[3]陈敏.思维导图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