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春玲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消毒供应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由于内镜技术的不断广泛应用,内镜器械的使用率在不断提升,随之增加的是内镜诊疗时引起的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率[1]。如何快速、高效地对硬式内镜器械进行清洗,降低内镜源性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率是目前医院的管理人员需重视的问题。本文针对不同硬式内镜器械清洗流程的效果进行分析,并对流程加以改进,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从我院2019年手术中选择300件的污染的硬式内镜器械,将上述所有器械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和观察B组,各100件。
1.2.1 纳入标准
①杰力试纸检测呈强阳性;②手术患者梅毒、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检查结果为阴性;③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带有管腔、轴节和齿槽的硬式内镜器械。
1.2.2 排除标准
①梅毒、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使用后的器械;②其他软式内镜器械。
对照组采取常规清洁流程,即流水粗洗5 s以去除血液、黏液等物质→1:200低泡多酶清洗液浸泡6 min→拆分后全面清洁→超声清洗仪中清水清洗6 min→冲净后检测。
观察A组采取6 min多酶超声法流程,流水粗洗5 s,去除血液、黏液等物质→拆分后全面清洁→超声清洗仪中使用1:200低泡多酶清洗液清洗6 min→冲净后检测。
观察B组采取3 min多酶超声法流程,即流水粗洗5 s以去除血液、黏液等物质→拆分后全面清洁→超声清洗仪中使用1:200低泡多酶清洗液清洗3 min→冲净后检测。
分别使用Protect M试纸和杰力试纸对三组器械的清洁质量进行判断[2],Protect M试纸显示绿色判断为阴性,显示紫色或者灰色则判断为阳性;杰力试纸无颜色改变判断为阴性,1min内显示绿色判断为阳性,对三组器械的阳性率进行对比和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1.0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结果使用“百分比”表达,运用x2检验;结果显示为P<0.05时,说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观 察A组、观 察B组P r o t e c t M阳 性 率2 4(2 4.0 0%)、1 2(1 2.0 0%)都低于对照组44(44.00%),且观察B组Protect M阳性率低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A组、观察B组杰力试纸阳性率都低于对照组,观察B组杰力试纸阳性率低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对比三组器械杰力试纸阳性率[n(%)]
清洗是采取物理、化学等各种方法将物体表面的有害微生物清除的方法,其目的是降低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我国目前实施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中明确了标准流程,即冲洗→浸泡→拆卸超声清洗→刷洗,但按照常规流程清洗后,使用Protect M、杰力试纸检测的阳性率都比较高。有研究证实[3],将1:200低泡多酶清洗液放入超声清洗机中对器械进行清洗,可显著地提高清洗质量,降低阳性率,这一结果与本次研究数据一致。在对比清洗3 min和6 min的效果时发现,清洗6 min的阳性率比3 min有明显的降低,提示清洗6 min的效果比较好。
综上,使用多酶超声法清洗硬式内镜器械的效果比较好,而且多酶超声清洗6 min的清洗质量有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