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亦华
〔摘要〕因自身当年学业失败而将人生希望投射在儿子身上的农村父亲,深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把家暴当作家庭教育的法宝,导致儿子小意长期情绪不稳定,考前焦虑症状明显。笔者尝试从家庭教育入手,立足观念层面、技术层面对父亲进行针对性指导;同时从学校教育方面施力,借助集体教育和心理干预策略,不断点燃孩子的希望。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共同努力,小意的心理状态有很大好转,学业成绩也稳中有进。
〔关键词〕家庭教育;亲子关系;认知模式;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6-0065-04
小意,小学五年级学生,内向,从不惹事。作业认真,正确率高,成绩优良。但自从上个单元只考了80多分后,整个人完全不对头了:上课低垂着脑袋,作业字迹也变得潦草;课间愁眉紧锁,而且有意回避我的眼神。这孩子究竟怎么了?
我把他请到了办公室。可没想到,我才一句玩笑话“常胜将军吃不起败仗啊?”他立刻眼圈发红,说:“还不是叫我爸爸给打出来的!他总是这样对我!考不好就打!”然后扭头走到了窗口,呜呜地哭了起来!
我下意识地望向窗台的方向,不知道自己在担心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只能扯了几张纸巾递给他,然后默默地陪着他。
沉默中,看见了摆在办公室醒目处,他在教师节送给我的贺卡。那是一张手作贺卡,立体的结构,精美的图画,上面是温馨的祝福语。9月初还是新接班不久,我以为是哪个心灵手巧的女孩子送的。当得知此作品出自高高壮壮的大男孩小意时,我是意外而欢喜。而此刻,再看向那张贺卡,我却多了很多担忧:细腻敏感的男孩子,因分数而屡遭家暴,情绪易失控……我不敢想下去,只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
冰山理論告诉我:小意父亲家暴的行为,小意剧烈的情绪反应,就像冰山露出海平面的部分,而追根求源,探索隐藏于水底的八分之七,才能找到问题背后的真正成因,才能“对症下药”,真正帮到小意。
一、充分准备,追根求源
我找了前任和现任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后,了解到小意的问题:第一,家教很严。学习由父亲管,考不好会挨揍;平时作业正确率很高,但考试经常发挥失常。第二,母爱缺位。母亲是全职太太,主要负责照顾小意仅2岁的小弟弟,基本不过问小意的学习。第三,自己苛求完美又内向自卑。小意很少主动回答问题,除非答案完美;课间常独自在座位上做作业或看课外书,很少与同学攀谈游戏。
看似乱象丛生,但细细梳理不难发现,“家暴”“自卑”是当前最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严重的“家暴”问题,我之前很少接触。意识到自身在这方面缺乏经验后,我上网搜索,翻阅书籍,收藏、打印、记录……做了很多功课。
与此同时,我还把前任现任老师们给予小意的积极评价一一记录下来,并将其日常作业的优秀表现拍照存档,又悄悄用手机拍摄下孩子课间认真阅读的镜头。
二、艺术对话,拉近与父亲的距离
在自觉准备充分后,我加了小意爸爸微信,向他展示了小意日常学习生活的照片、视频,以及老师们对小意的评价。我告诉他,老师们有多么喜欢小意,他有多么懂事,感慨他一定投入了大量心血,才把孩子培养得这么优秀。
我这番话让他意外又激动,当即给我打来电话,跟我大倒苦水:他一个人养活一家四口人很不容易,当年几分之差中考失利带来了半生遗憾,对孩子有高期望值,还絮絮叨叨了很多家庭琐事。
我惊觉:这是一位背负着多大压力的父亲啊!问题的复杂超过我的想象,电话中三言两语无法说清。于是我再次肯定了他的付出,并约他得空来办公室坐坐,表示想和他多聊一些孩子的教育问题。
搁下电话,我择优将收藏的有关家暴的文章发送到朋友圈。与其说教,不如影响,这些文章或许会引发他的一些思考,或许能为下一步面谈做好心理建设。
果不出所料,第二天,他便在接娃时间来到了我的办公室。这一次,我没有再兜圈子,直接跟他描述小意那天的言行,同时表示了我的担忧。
小意爸爸却并不惊讶,他说自己也有这样的担忧,每次打完孩子他都后怕,为此还特地给小意的房间安装了防盗窗。但不打,又无其他办法。我听得心惊肉跳,连忙宽慰他:孩子目前问题还不严重,只要家校合力,就一定能有所改善。
三、真诚探讨,纠正父亲的观念
我首先跟小意爸爸交流了两点想法:
1.跟过去的自己和解,不让孩子替自己圆梦
小意爸爸耿耿于怀自己当年中考的失利,自责当初自己的年少不懂事,即便他今天已经是一家服装厂的行政管理。他希望儿子不会重蹈他的覆辙,便非常严格地要求小意,考不好就揍,以为这样就能让孩子努力上进。
我问他:“你在羡慕同学中做大老板做公务员的人的同时,你知不知道,你的厂子里有多少员工会羡慕你的管理者岗位?”我建议他去思考,如何与过去的自己和解,并认可自己当下的努力。我告诉他:每个孩子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父辈不能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逼着孩子去变优秀,让孩子活成自己的翻版。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2.蹲下身来看孩子,读懂孩子真正的需要
我跟小意爸爸交流:我很欣赏他为小意的将来作了长远规划,诚然,明晰的人生规划的确影响着人生的走向。但最佳计划从来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与其擅自做主替孩子规划好人生,不如蹲下身来听听孩子的想法,和孩子一起制定他乐意接受并为之努力的目标。
四、行为入手,悉心指导父亲
这个爱子心切的大男人像个孩子样对我说:“老师,我也不想打孩子啊!可是不打我也没别的办法啊!你教教我,究竟该怎么管他?我听你的!你咋说,我就咋做!”我从三个方面与小意爸爸一起探讨。
(一)增强孩子自我肯定的能力
针对小意的自卑,我宽慰小意爸爸:其实人人都自卑,适度自卑能帮助人准确定位自我,驱动人不断进取、超越自我。我们目前只需稍稍调整一下小意的心理状态,增强小意自我肯定的能力。
首先,设一本“功劳簿”,每天由孩子记录自己的闪光点。告诉孩子:“功劳”并非丰功伟绩,任何点滴的进步,以及为进步而做出的努力,都值得记录并珍藏。每天由父母对孩子的闪光点进行书面点评表扬。表扬内容必须具体,要讲清棒在哪里,如“你今天的作业字迹比昨天端正!”
表扬必须父母都参与:小意受困于父亲的苛刻,因此父亲真诚而有力量的表扬便是卸下小意心理包袱的一剂良药;而小意母亲一直缺席小意的学习生活,母亲的积极关注和温柔支持,对于男孩子来说,无疑是自信心树立的最好助推器。
其次,搭几个展示台。小意的写作水平很高,每回被评为范文他都很激动,并常常流连于班级展示栏前。这不正是小意的心理能量源吗?我和小意爸爸商量,如何让“习作高手”这份榮誉感充分激发小意的自信心。
第一,家中布置一个作文展示台。接下来,凡是被当作范文的习作,我都会替小意多打印一份,请小意爸爸亲自为儿子贴入展示台,让小意在家中也能时时自我感觉良好。
第二,家长朋友圈晒作文。不吝美词地在朋友圈晒小意的作文,借用亲友的点赞和评语的力量,帮助小意认清自己的优势力量,逐步调整自我认知状态。
第三,私人订制作文集。利用空余时间,整理出小意近几年优秀习作的电子稿,交由我写上评语,打印装订成册,在班级展出。
(二)帮助孩子摆脱考试焦虑
我跟小意爸交流,考试焦虑按程度可以分“苗头或征兆”“典型现象”“形成心理定式”等几个从低到高的等级,而小意目前还在初级阶段,所以问题并不严重。小意的考试焦虑,并非因为能力不足,而是亲因性和心因性的,即更多源自家长的过度焦虑和孩子恐惧失败、恐惧被打的心理状态。因此,从家长层面,我建议小意爸爸做两点努力:
一、解除“关系”。这里的解除关系,是指解除小意爸爸对小意过高的分数要求。我引导小意爸爸认识到:所谓考试焦虑,其实是孩子对关系的焦虑,真正让小意担心的不是考试本身,而是担心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就会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得不到父母的爱,只会招致暴力。
所以小意爸爸当务之急是无条件接纳孩子在分数上的起起落落,理性看待分数。特别对于小意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人生道路才刚刚开始,未来的日子还很长,家长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健全心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精进的行为习惯,比起单纯关注成绩,无疑要更加科学,更加有意义和重要得多。
二、学会“伪装”。小意爸爸问我:“大道理懂,小情绪难以自控,怎么办?”我回答他:“装!再焦虑也要伪装成云淡风轻!”
情绪是会传染的,焦虑更是。特别是在关系亲密的人之间,焦虑情绪的传染性更强。考试前父母表现得很焦虑,很在意考试分数,那么深爱父母的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焦虑,就会跟着着急不安起来,也会特别在意分数,特别害怕失败。我给小意爸爸解释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呈倒U型曲线的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的关系,要求小意爸爸一定要在考前掩藏好自己的焦虑情绪,切忌对小意进行千叮咛万嘱咐的“考前嘱托”,尽量避而不谈与考试有关的话题。实在忍不住时,脱口而出的也是“尽力就好”之类的积极暗示语言。拿到分数,无论结果如何,理性分析,多多鼓励,杜绝埋怨。
(三)进行家庭教育主题学习
小意爸爸是个深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的典型农村父亲形象——深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而除了此家教理念,再谈别的育儿经,他就无计可施了。仅凭学校方面施加的影响,毕竟是杯水车薪,远水难解近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跟小意爸爸讲述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遭遇的多次“滑铁卢”,坦言自己也一直在问题中摸索前行,由此引导他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将孩子的问题看成孩子和家长最好的成长机会。并把自己受益良多的家教书籍和网络视听链接发给他,建议他在陪伴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也进行一些学习,和孩子共同成长。
五、心理矫正,扭转儿子的认知
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消极与错误的认知机制是导致自卑的最核心因素。因此在指导小意爸爸改变家教方式的同时,我也尝试从心理学角度寻求突破点,通过一定的心理纠偏,帮助小意扭转错误认知模式。
(一)日常“微辅导”:引导自我关怀
“自我关怀”理论由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奈弗教授提出,指像对待自己的好朋友一样对待自己。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过于苛责,小意就是如此,常常因课上一个题目回答得不完美,或因课间被老师批评了一句,就一脸气呼呼,有时甚至不住敲自己的脑袋。我便一次次找他聊天,一次次引导他思考:刚才课堂上,如果是你的好朋友回答错了问题,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是你的好朋友被老师批评了,你会对他说什么?希望通过这样的训练帮助他学会宽容自己、鼓励自己、悦纳自己。
(二)召开“微班会”:开展同伴教育
其实对于家长普遍缺乏先进家教理念的农村孩子来说,挨揍是家常便饭。而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同伴教育的力量已经不容小觑,我为何不借用集体的力量,来对小意实施影响呢?
利用晨读时间,我将自己的困惑暴露给全体学生。
师:我儿子总是很淘气,有时我会揍他。但每次打完我就自责,觉得自己不是个好母亲。你们怎么看?
生1:老师,你是为了你儿子好!等他长大了,他一定会明白你的良苦用心!
生2:老师,其实你再揍你儿子,他也不会真的生你气。我就是这样的。
生3:原来老师的儿子也会挨揍啊!(引来一片笑声)
师:那你们挨过父母的揍吗?挨过的举手!
小手林立。
师:挨揍之后,你们心里会有什么想法?
学生纷纷表示理解父母,表示如果自己乖一点,父母也不会这样做。
师:那有一天,当你做了父母,你会揍你的孩子吗?
学生各抒己见,综合意见是:视情况而定,君子动口不动手,该出手时就出手。
我笑岔气,孩子们目前对于挨揍的三观还是相当正的。再看看小意,全程沉默,只听不说。但我深信,全班几乎人人都挨过揍这个现象,一定能让他开始从“我真惨”的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而大家乐观面对挨揍的言行,也一定会让他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老父亲的良苦用心。
(三)系统“微训练”:驳斥不合理信念
情绪ABC理论认为:情绪困惑源于个体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而小意的过分自卑,很大程度上来自他长期以来遭遇各种事件之后,习惯性产生的不合理信念。
我对情绪ABC理论进行了简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例,将不合理信念的后果展示给小意看。他看完之后(上表),眼角带着笑。聪明如他,我知道他是在笑我也有失控的时候。我告诉他:“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不合理信念就是这样把你的孙老师拉进了地狱里!你可不要犯像我这样的傻呀!”
我将表格打印出来送给他,要求他再遇到困惑的时候,将自己的思绪和行为写下来,与我一起交流。我说:“我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常常不够理性。你有时面对学习问题也不够理性。我们相互帮助,一起改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吧!”他笑着点头答应了。
当我敲击下這些文字的时候,期末检测的成绩已经出来。五年级的小意,语数英科都在90分以上,其中数学还是满分。虽不算班里最顶尖的,但总分已稳列班级前五。我第一时间给小意爸爸打电话,盛赞他这段时间科学高效的家庭教育。电话里,他嘿嘿地笑出了声。我能想象出这个急性子爸爸此刻会是怎样如释重负的表情。我跟他说:“记得好好奖励孩子,也好好奖励你们夫妻俩哦!下个学期,我们一起继续为孩子的美好明天努力!”他连声说感谢。
其实我真的比小意爸爸还开心,不仅因为分数,更因为小意后来慢慢多起来的上课发言,课间偶尔开始和同学聊天玩耍。但我也深知,教育是慢的艺术,仅凭几次谈话和一些辅导,是很难真正根除问题的。好在我有足够的耐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陪着小意和他的父母,一起慢慢来,一起慢慢成长。与此同时,我内心也一直深深感恩:在改变孩子、改变家长的同时,我自己也在被家长和孩子改变着,包括家校沟通、师生沟通技巧的提升,和自己家教理念的改进等。如此温暖做伴,一起面对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一起在问题中成长,这就是做教师最简单又最幸福的快乐!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盐县滨海小学,嘉兴,314317)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