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霄远
(广西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南宁,530003)
模式是主体行为的一般方式,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中介环节,是人们根据实践需要和一定的科学原理设计、创造和构思出来的理论的简化形式,具有一般性、简单性、重复性、结构性、稳定性、可操作性的特征。模式有的是在以前的经验中形成的,有的是面对现象时立即形成的。
育人模式是人们基于对育人规律的认识,并在育人规律的指导下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对策。育人模式包括五个方面,即教育思想、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资源的配置和整合。课程体系服从于目标,目标服从于思想。如何针对高校教学环境特点将上述五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个符合教育规律的育人模式,是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大学生表现出思想活跃、观念超前、追求新事物和积极向上的面貌,但也有部分大学生表现出道德滑坡、信仰缺失、思想混乱、奢靡拜金等消极的一面。以红色文化为载体的高校育人模式正是立足于“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一指导思想,以高校所在地特有的红色文化为依托,结合大学生特点,通过大力宣传和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得到教育的育人模式。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种表现形式。《红色传奇》纪录片属于非物质的红色文化。本文以广西高校2019年推广的“《红色传奇》进高校”活动在广西区内各高校的开展状况为研究对象,评析广西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对育人模式的研究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高低关系到高校是否能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育人模式的选择则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关键。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徐丽曼较早从实践育人模式入手展开研究,她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实践育人不足的问题,它使一些大学生理论与实践割裂、知与行脱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1]。徐文在对高校学分制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等现实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吸收国外高校相关育人理念与有益做法,建构了一套整合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徐文的探索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方向性参考。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要求。“三全育人”要求教育工作从“单”转向“全”,多方面构造多维、立体的育人体系,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水平。连洁较早对此模式进行探索,她认为在该模式的建构中应坚持“差异性、协同性、开放性”原则,做到“课程与思政互融、主渠道与主阵地互联、领导与管理互动”,从课程、氛围和机制上打好“组合拳”,回归育人本质,优化、活化、细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
覃蓉、陈志波认为,红色文化作为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是构建“三全育人”教育工作格局,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也是打开“三全育人”教育工作格局的有益途径。[3]渠长根、王静肯定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的价值,同时指出了因红色文化在分布和大学生个性化需求方面存在差异,当前的红色文化育人形式还普遍存在问题。[4]这些研究为本文从“《红色传奇》进高校”活动出发探索高校育人模式提供了参考。
《红色传奇》是一部广西的“红色历史”。该片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出品,共10集,每集单独命名,以中国共产党1925年在梧州建立广西第一个党组织到1949年广西全境解放为历史背景,以“还原真实历史事件,展现人物真情实感”为创作理念,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发展壮大的伟大历程,讲述了属于这片土地的红色记忆。该片在创作过程中挖掘和整理了大量的一手材料,对事件亲历者进行了很多抢救性采访,首次披露了诸多历史事件的细节,对完善党史资料,丰富党史研究成果,帮助人们更好地解读党史特别是广西地方党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也是开展党史教育的重要实践成果。自2016年播出以来,该纪录片因其具有制作精良、史料丰富、风格明快、故事跌宕起伏等特点,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广西高校亦以此纪录片作为建设红色文化育人模式、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素材。
2019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以“看红色传奇、诵经典台词、讲背后故事、找身边榜样”为主题的“《红色传奇》进高校”活动。截至2019年12月,广西区内已有45所高校积极参与推广。其中,开展《红色传奇》影片观摩和相关学习交流会7095次,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思政教育文化长廊展示、参观学习活动607次,收到“我是红人”红色故事线索202条,“我的红色记忆”主题摄影比赛参加人数有10万多人。2020年1月7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红色传奇》进高校”系列活动研讨会在南宁举行,会议总结了活动经验和成果,对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做好红色文化传承、分享进行了研讨。会上,广西师范大学党委等10家单位获评先进单位,广西大学博士研究生林夏等20人获评先进个人。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上海兴业路和嘉兴南湖两处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28年中,党的奋斗历程造就了一大批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是多维度的,在各行业中有不同的价值。从高等教育的维度看,红色文化资源对高等院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自1925年在梧州建立广西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国共产党在广西进行了丰富的革命斗争实践,推动了广西乃至全国革命武装斗争的发展,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同时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遗存。其中,百色革命老区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调研考察时指出,百色起义是一部伟大的革命史诗,创建了左右江根据地,使其成为中国革命的六大苏区之一。[5]
广西的红色文化资源分为革命遗迹及纪念场馆、红色革命精神、红色戏曲和影视歌谣作品等。前一类为有形文化资源,后两类为无形文化资源。以百色起义等革命历史故事为题材拍摄的电影和一系列的红色山歌等红色文化资源影响较大。本文研究的《红色传奇》纪录片可归于影视作品这一类的无形文化资源,但其在题材和形式上都有相当程度的创新。
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过程中必然面临模式选择。从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角度看,相较于有形文化资源,选择影视作品一类的无形文化资源更符合高校日常工作实际。广西的有形红色文化资源大多位于远离城市中心的区域,以其为依托组织大学生团队参观学习,对于区内高校而言难度较大,难以成为日常模式。选择《红色传奇》等题材新颖的无形资源进行学习既易于开展,也易于为当代大学生真正接受。
广西高校“《红色传奇》进高校”活动旨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从广西的革命传统中汲取营养,深刻感悟初心,涵养国家情怀,激发担当作为。高校以红色影视作品作为宣讲红色革命精神的载体,打破课堂上单纯的知识灌输模式,以更能打动人心的教育素材为依托,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这一模式的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广西各高校相继举办活动分享会,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掀起了一场学习党史的热潮。
1.教学价值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这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红色文化是一座亟待深挖的精神宝库,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深刻的内涵,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理想信念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追求,是高校育人的宝贵资源。建立和完善红色文化育人模式有利于正确开展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思想教育。同时,面对拜金、享乐、“啃老”等不良思想在部分大学生中传播的现状,高校应以红色文化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的事迹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以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的优良作风。总之,在将当代大学生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红色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教学价值。
2.教学时空性
在教学时空性方面,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政课教学可打破常规定时定点上课的模式,拓展教育空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能。
3.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引入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教育是激发大学生家国情怀和情感共鸣的绝佳方式,可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取向。
高等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时,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素材、拓展教育空间和提高教育实效性已成为共识,在高校中大力推广红色文化也是必然之举。
1.由资源分布不均衡造成的利用困难
以有形红色文化资源在广西的分布为例,广西有十余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红色文化遗存(表1)。
表1 广西主要红色文化遗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状况
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中也有十余处红色文化遗存。从上表可以看出,广西主要红色文化遗存分布零散,无任何地级市拥有3个以上全国重点文保级别的红色文化遗存。有的红色文化遗存因历史和现实原因,目前仍存在交通不便和开发利用状况不佳的情况。这对高校以实践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学习参观造成困难,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在实地参观学习中感受红色文化的内涵。
2.“重形式,轻成效”的实践困境
即便是“《红色传奇》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亦面临着外界对教育成效的质疑。此类活动参加人数多,活动环节多,难以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基础上制订考查标准,更难以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估。对于“《红色传奇》进高校”活动,广西各高校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经验分享会和主题报告会,亦在大学生中掀起了学习中共党史的热潮。然而,如何正确评价这一活动取得的真实效果,怎样形成红色文化育人长效机制,各高校均应继续探索,不应使主题教育流于形式。
1.健全高校红色文化长效育人机制
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应避免“五分钟热度”,使之成为学校的常态化工作。高校应建立“学校党委牵头、思政教学院部负责、各部门协调配合”的红色文化育人机制,将可利用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课程。在资源和条件允许时,高校应进一步建立独立的红色文化育人研究机构,配备专业教师。以上措施均离不开各高校领导层对红色文化育人的持续重视与投入。
2.注重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实践性
高校开展红色文化育人工作应避免单纯的理论灌输,重视并利用红色文化中的有形部分,让这些看得见、找得着的红色文化资源能够真正进入大学生的生活。在日常学习中,大学生应能够通过观看《红色传奇》等纪录片,从阅读书本产生的间接印象跨越到直接印象;在假日中,大学生应通过参观各处红色文化遗存,真实感受红色精神。
3.提升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时代性
高校开展红色文化育人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中国革命历程,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解决大学生在求学和生活中遇到的思想困惑,满足其现实的价值追求。红色文化的形成时间较早,大学生若从静态角度观察它,则难以从中看到其与当前时代的关联,更难以从中挖掘出有益于解决自身思想问题的精神内涵。因此,高校实施红色文化育人应引导学生从历史性和时代性两方面观察红色文化,联结中华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帮助学生找出红色文化中有助于解决当今问题的精神内涵。
广西开展的“《红色传奇》进高校”系列活动对红色文化育人长效机制的健全、提升红色文化育人的实效性和时代性,均做了有益的探索。
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中国共产党在多年革命实践中创造的文化形式,建立红色文化育人模式是当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方式。高校运用该模式开展立德树人工作已取得重要成效。未来,广西各高校应在开展“《红色传奇》进高校”系列活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深挖红色文化的理论内涵,开拓研究视野,丰富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创新育人模式,使红色文化能够更好地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红色传奇》进高校”系列活动在此方面做了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