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勇娜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510850)
国务院于2015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2018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在高校范围内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其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决定了该课程很明显不适合运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探索适用于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一直是学者们的关注点。高校应该采取多种有效技术手段,推进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将其作为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的突破口[1]。
手机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虽然为了让大学生更加专注于课堂知识学习,部分高校会采取让学生在课堂上将手机放置到手机袋等措施,但效果却有些不尽如人意。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做的并非完全限制手机在课堂中的使用,而是要充分发挥手机优势,采取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基于智能手机的教育app,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马玉惠等人研究表明,教育app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包括,进行学习活动干预、促进群体协同知识建构、支持学生的主动探究与假设检验、加强群体之间的沟通与分享、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共享等多方面[2]。云班课作为教育app的典型代表,近几年在高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引用,能够有效且轻松地设计习环境、学习活动,将其应用于混合式学习有明显的优势[3]。将云班课作为移动学习平台,融入课前、课中、课后,以此构建起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4]。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将云班课作为教育app的代表,尝试将其引入到创新创业课程中,并结合翻转课堂、混合学习、协作学习等理论,探讨云班课在创新创业课程中的应用模式,并分析其应用效果,以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笔者于2018年11月份开始,担任《创新创业训练》课程教师,该课程上课时长为8周,每周一次课,跨度为教学周的第9周至第16周。该课程为必须课,授课班级正处于大三阶段,课程考核方式为考察。
云班课的前身为“蓝墨云班课”,于2019年开始更名为云班课。利用云班课能够在课堂中开展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通过签到、头脑风暴、讨论、投票等多种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在课堂中离不开手机游戏的问题,重新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从课程考试成绩评判,利用云班课能够很好地使用过程性评价,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利用通过小组任务的参与情况,分析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等。云班课提供的大数据服务,详细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助于教师分析学生学情,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打下基础[5]。
依据翻转课堂的理念,结合小组协作的思想,以学生为中心,提出“基于云班课的创新创业训练课程教学模式”[6],如图1所示。
图1基于云班课的创新创业训练课程教学模式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教学模式调整。这里通过对教师活动的举例,呈现该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情况。
1.课前活动举例
课前教师的主要活动包括资源推送和任务发布。利用云班课的资源共享功能可以将相关资源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通过班课通知或者是小组任务的形式向学生发布课前任务,让学生在了解学习内容以后,通过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判断学生对于所学新知识的理解情况如何。
图2将推送资源以网络链接的形式展示出来,并利用班课通知的形式发布资源链接和小组任务,图3是小组任务的具体实施情况。
图2资源推送与发布任务举例
图3任务的具体实施情况
2.课中活动举例
利用云班课的签到功能简化考勤流程,课堂上通过教师评分和小组互评的方式对学生课前所完成的小组作业进行评价(图4、图5)。
图4签到举例
图5小组互评举例
随后教师点评各个小组的作业。例如,教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路演需要注意着装、表达技巧、内容呈现等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学生在没有亲身体验时可能无法深刻体会到部分技巧,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可以稍微提高学生的印象,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在此之前让学生先汇报自己小组的答案,然后教师在进行点评这个任务,将会取得更加好的效果。
教师通过课前任务的发布以及教师点评课前任务的过程,学生已经对所接触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教师的任务点评和适当的讲解,阐述课堂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堂的头脑风暴或者是答疑、讨论以达到知识巩固或知识延伸的目的,图6显示的是学生答疑、讨论的举例。此阶段的讨论结果可以当堂教师评价总结也可根据时间决定是否下节课抽取时间进行评价。
图6课堂答疑/讨论举例
3.课后活动举例
课后提供相关的拓展资源,让学生能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于拓展资源的内容应该选择浅显易懂的内容,教师对拓展资源一般不做过多的讲解。拓展资源推送举例见图7。
图7拓展资源推送
课后利用小组作业或者班课通知发布课程任务,此时的课程任务部分是对下节课内容的提前了解,与前面所提到的课前教师的“发布任务”活动是相同的部分。学生完成相关的小组作业后,教师需要查看学生完成的程度是怎样的,方便教师对于下节课讲授内容的把握和调整。
课后,教师需要保持对学生的持续关心,随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虽然持续关心理论是基于远程教育的,但在线教育也是十分重视对于学生的持续关心的,杨微微认为,基于持续关心理论,在线课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反馈的及时性、持续性和有效性[7]。笔者认为,在利用云班课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保持对学生的持续关心也是必要的,教师需要及时反馈学生在移动平台中所提出的问题,时刻了解学生参与课堂的情况,提供过程性评价的依据。具体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查看班级学生的经验值排名情况,查看某个学生具体经验值的分布情况以及利用每周的小墨提醒功能(图8、图9、图10)。
图8持续关心(1)
图9持续关心(2)
图10持续关心(3)
利用云班课的投票、问卷功能,设置9道选择题目,通过这些题目的具体回答情况,掌握学生对于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云班课的态度。共有48人参与问卷调查,利用云班课中“导出数据”功能,将数据导出,并在导出的Excel表格中隐藏具体的学生选项,得到各个题目的具体结果。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此课程之前使用过云班课的学生人数不多,超过80%的学生对于云班课没有任何的接触,使用过的人则只有10.42%。云班课软件推出已经有几年了,可见该软件在其他课程中的并未得到广泛的推广。
表2
推进教学方式改革是高校教师必须一直重视的问题,开展基于教育app的移动学习是推进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表2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在学生中“超星学习通”是接触相对较多的一款教育app,且有超过30%的学生没有接触过任何类型的教育app。由此调查结果可推测,学生共同学习的课程(例如专业课或者是公修课等)中使用教育app的相对较少,可能部分学生在选修课程中会接触一些不同的教育app。
表3
交互在课程中是比较重要的,在较为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集思广益,更好促进思维发散。除了一些面对面交互外,通过表3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学生喜欢“作业互评”这种交流方式,其次是班次通知,在该课程中学生较为喜欢通过作业互评的方式与其他学生沟通思想,且对于利用班课公布课程事宜的形式也是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师生交互形式。但是利用其他形式的交流方式并未获得学生的青睐,具体而言私聊以及送心意并未获得学生的喜爱。由此可知,学生在利用云班课的课堂中对于一对一的单独交流相对较少,较为关注的是集体的团队活动。
表4
在授课过程中,笔者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例如,为增进课堂互动效果,采用投票、问卷功能询问大家最喜欢的小组名称;利用答疑、讨论功能让同学们讨论创业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利用头脑风暴功能探讨自己所理解的路演内涵;利用作业/小组任务功能,引导小组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小组作业等等。通过表4可以看出,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活动是签到,其次是投票、问卷,而“答疑、讨论”的喜欢程度相对较低。
表5
头脑风暴以及答疑讨论功能都是以个人为单位完成相关的任务和作业,通过表5可以看出学生较为喜欢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作业,比例高达68.75%。通过《创新创业训练》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是其中重要的部分,团队协作能够促进思想碰撞,是创业成功的基本保障。优秀团队的标准就包括高度责任感、成功的行业经验以及合作的心态[8],创业团队组建原则之一便是“团队原则”[9],且固执己见、缺乏团队精神的人是不适合创业的[10]。团队合作意识是至关重要的,而通过此题的答案,不难看出,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已经存在较强的合作意识。
表6
通过经验值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在课程中的活跃程度,为教师提供评判平时成绩的标准,反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情况,是过程性评价的典型运用。通过表6可知,学生较为喜欢的获得经验值的方式主要是签到,以及参与作业、讨论等课堂活动,通过个人答题获取经验值的方式受欢迎度较低,可见,学生还是倾向于小组合作方式回答问题。
针对需要个人为单位回答的问题,学生较为喜欢随机选人的形式。实际授课过程中,较少有学生喜欢单独回答问题,且多数同学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太可能选到自己,看到选择结果为旁人时偶尔有起哄和看热闹的现象。学生不擅长独立思考,习惯于团队合作时的思想碰撞(表7)。
表7
表8
超过半数的学生喜欢在创新创业课程中使用云班课,不喜欢的学生占比较少,仅为16.67%。可见在创新创业课程中使用云班课获得了学生一定程度上的认可。在后续的过程中,通过经验积累能够使云班课发挥更好的作用和效果(表8)。
表9
接近半数的学生认为云班课在其他课程使用存在可能性。云班课的特点是基于移动端的移动学习和随时随地的互动开展,对于实训课程的开展是否具有一样的效果是未来的探究方向(表9)。
将云班课引入到创新创业课程中,获得了学生的青睐,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通过相关的实践教学经验,可得以下结论:云班课的引入有利于学生团队意识的提升,提高团队协作能力,辅助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云班课的引入促进了课堂中师生互动,刺激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云班课的引入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受欢迎度较为可观;将云班课引入到其他课程具有可研究前景。
当然在此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首先没有充分利用课程圈等功能促进教师成长;其次,云班课中的部分功能并未尝试使用,例如教学包功能、云教材等等;最后,未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对分课堂有效结合了讲授法和小组讨论法,在高校获得广泛的应用,其同样强调讨论、学生过程性考核,且操作方法十分简便,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可以尝试该方法。
后续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将对分课堂等理念引入创新创业训练课程,以期获得更好教学效果,在充分使用学生较为喜欢的云班课的部分功能基础上,尝试此学期并未涉及一些教学辅助功能,分析学生对其接受程度,将云班课引入到其他不同类型课程中,探讨其应用模式,并分析其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