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国炯,唐一鸣,陈斌,祁奇,曹宪信,肖震,姚加佳,王惠芳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上海市201619
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表达情感的一门艺术。舞者在学习、训练、表演的过程中,易发生运动性损伤[1]。在从事舞蹈表演的人群中,每年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达76%~95%,其中90%在随后6年时间内复发[2‑3]。国内对部分舞蹈院校和舞蹈艺术团的相关调查显示[4‑5],运动损伤发病率达84.9%~89%。运动损伤的部位以下肢、腰背部最为常见[1,3,6‑8]。
舞蹈表演需要身体具有良好的耐力和有氧运动能力、爆发力、灵活性、稳定性、本体感觉统合以及协调性[9‑10]。舞蹈演员常常缺乏足够的休息调整,容易引起身心过度疲劳[3]。与专业运动员相比,他们也很少有专业训练以外的体能训练保障[11]。舞蹈表演对机体综合能力的高要求和舞蹈演员缺乏相关的专业训练防护,被认为是高运动损伤发病率的重要因素[6,9‑12]。
身体核心稳定性和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与运动损伤相关[13‑20]。Chuter 等[17]的系统综述显示,核心稳定性与下肢运动损伤相关。Wilkerson等[18]对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进行3 年队列研究,结果显示,较弱的核心控制能力是下肢扭伤或拉伤的重要预测因素。Plisky 等[19]对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进行2 年队列研究,发现下肢稳定性较差的运动员,受伤风险明显增加。而核心稳定性控制训练可以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16]。本研究探究舞蹈演员的稳定性控制能力。
2017 年4 月至8 月,从英国某著名现代舞团抽取中外籍专业舞蹈演员21例作为实验组,从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选取的与实验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等匹配的医务人员21例作为对照组。
纳入标准:①实验组从事专业舞蹈表演5年以上,对照组未接受过规律性专业运动训练;②目前身体无明显疼痛,近3 个月未因运动系统病损而脱离岗位;③意识清醒,无明显头晕、头痛等症状。
排除标准:①外伤手术史;②习惯性关节脱位史;③孕产期;④语言沟通障碍(实验组)。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本研究经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所有受试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测试。
核心稳定性评估主要包括腰腹部肌等长收缩耐力表现[14,21‑23]和躯干稳定性测试(Trunk Stability Test,TST,在不稳定的支撑平面上维持平衡能力)。星形偏移平衡测试(Star Excursion Balance Test,SEBT)也常用来评估核心稳定控制能力[7,16,26‑28]。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本研究以Tetrax Balance 系统(以色列SUNSHINE MEDICAL 公司)评估综合姿势稳定性,TST 评估躯干核心稳定性控制,SEBT 评估双下肢动态平衡能力及其对称性。
受试者以抽签方式,随机分配3 个项目的测试顺序。测试间,受试者休息2 min。所有测试均安排在无打扰的情况下进行。测试前,受试者练习2 次,熟悉测试过程。
1.2.1 综合姿势稳定性测试
Tetrax Balance系统基于姿势描记术,测量受试者施加在平台上的压力,测试平衡和稳定性。Tetrax有4个独立平台,分别测量两脚的脚跟和脚掌部分[29‑31]。分为8 种状态:固定表面睁眼站立、固定表面闭眼站立、软垫支撑注视目标站立、软垫支撑闭眼站立、固定表面闭眼并维持头颈右侧旋转45°站立、固定表面闭眼并维持头颈左侧旋转45°站立、固定表面闭眼并维持头颈后仰30°站立、固定表面闭眼并维持头部前倾30°站立。每种状态测试30 s,间隔30 s。综合平衡能力以跌倒指数呈现。
1.2.2 TST
参考Noehren 等[25]测试。受试者身体直立,上肢交叉置于胸前,坐于Bobath球上,双侧髋、膝关节屈曲90°,踝关节处于中立位,平放于地面。受试者闭眼同时抬起一侧脚,高度为对侧踝关节平面,维持30 s。双侧交替2 次。如出现支撑脚移动、双上臂分开、抬起的脚触地、睁眼等情况,立即指导受试者尽快恢复到测试要求的体位,继续完成测试。记录测试时间内发生失稳情况的次数、出现失稳后再次回到测试体态所花费的时间,恢复的时间以秒计算,记做失稳数。统计30 s 内总失稳次数。测试顺序以抽签方式决定,每次测试间休息30 s。左右侧取2 次测试最好的结果进行分析。
1.2.3 SEBT
在测试地面标记“Y”字图形,受试者单脚立于交叉点上,前方为1 条直线,后方为相互对称且夹角90°的2条直线,在维持平衡稳定的情况下,用另一只脚分别沿正前方、后外侧和后内侧线条方向伸展。伸展过程中,悬空脚不能触及地面,无额外支撑帮助,伸展至最远距离并返回至起始位为合格。以下情况为无效:①回到起始位的过程中失去平衡;②支撑脚脚跟离开地面;③抬离脚触地支撑;④无法在伸出的最远距离保持1 s。
双下肢以前、后内侧、后外侧顺序测试,各个方向上均成功测试3 次,同一方向上每次测试间休息15 s,不同方向间休息1 min。左右侧支撑以随机方式选择。测量各方向能伸展的最远距离,取平均值与相应侧腿长的比进行分析。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组内左右侧结果行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行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两组内左右TST 和SEBT 测试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表3。
表2 两组左右侧TST测试结果比较(次)
表3 两组左右侧SEBT测试结果比较
组间比较,两组跌倒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左右平均TST 和SEBT 成绩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平衡测试结果比较
稳定性控制能力是维持人体平衡的重要保障,需要良好的平衡感知力和运动调控能力。平衡感知包含三大感觉系统,分别为本体感觉系统、视觉系统和前庭感觉系统;运动协调控制有不同的调节平面,包括脊髓、脑干和运动皮质。根据完成任务的需求不同,平衡稳定性控制能力也有所差异[30]。普通人的平衡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稳定性控制能力[30]。舞蹈演员工作环境常伴视觉、光线的变换干扰,日常训练和表演过程中也涉及身体旋转、翻滚、单腿支撑等动作技能;医务人员的职业特征不涉及身体稳定性的特殊需求。就职业特征对身体稳定性控制能力的要求而言,专业舞蹈演员应比医务人员高,训练强度大。但本研究显示,与医务人员相比,专业舞蹈演员在综合姿势稳定性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Kollmitzer 等[30]的研究发现,在硬垫上训练,身体稳定性控制能力有所提升。Janura 等[32]发现,专业芭蕾舞演员仅在转体10 圈后平衡能力较普通人有优势,但整体比较两者间平衡能力无明显区别。Maheu等[33]发现,舞蹈演员仅在本体感觉被干扰情况下,平衡调节能力有一定优势,视觉和前庭被干扰时,与非舞蹈演员平衡调节能力无差异。本研究采用准确性更高的Tetrax 系统综合测试,也未发现舞蹈演员相比于医务人员有更为良好的综合姿势稳定性控制能力。可能与未接受过专门的平衡训练,或平衡训练不足有关。
核心稳定性和下肢动态平衡功能与下肢损伤风险呈明显负相关性[14,21,28,34]。Watson 等[28]发现,专业舞蹈演员与运动员相比,体能有所不足,核心稳定性训练项目可以提升其平衡能力和舞蹈表现。若存在下肢左右侧不对称的平衡表现,运动损伤风险明显提升[35‑36]。本研究显示,无论舞蹈演员还是医务人员,躯干核心稳定性控制能力和下肢动态平衡控制能力均未发现左右侧差异。舞蹈强调对称性,平衡控制能力的对称性在舞蹈演员中不太容易出现异常,该指标在舞蹈演员运动风险评估中重要性较小。
本研究还发现,与医务人员相比,专业舞蹈演员在核心稳定性控制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下肢动态平衡控制方面又有所不及。下肢动态平衡控制能力可一定程度预测运动损伤风险;在经历过下肢运动损伤的人群中,下肢动态平衡控制能力也相对较差[20‑21,25]。下肢动态平衡控制能力差易导致某些运动过程中失稳,而运动损伤后可能伴有本体感觉、肌力和神经控制等方面的障碍,易导致损伤复发。
由于专业舞蹈演员对身体运动功能的要求较高,提倡在日常训练中增加专项功能训练[37]。目前国内针对舞蹈的整体研究较少,舞蹈损伤的调查较为局限;对舞蹈演员的日常防护训练还没有相应的指南,也缺乏舞蹈类运动损伤相关风险因素分析。本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的局限。对于舞蹈类运动损伤的风险和防护管理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虽然舞蹈演员对身体稳定性控制能力要求较高,但与医务人群相比,他们并不具备明显优势。对于舞蹈演员的运动损伤防护管理,特别是躯体稳定性控制能力的强化不应忽视。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