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国家提出新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初中课程的现代化教学被提上日程,受到社会和政府的广泛关注。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学一直是教学活动中学生难以理解,并且学习吃力的一门学科。这主要是因为化学概念较为抽象,化学理论过于冗杂导致的,进而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初中阶段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其主要学习模式为死记硬背,长此以往,不仅使得化学课程较为枯燥,还导致化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学瓶颈。故此,研究初中化学的重点、剖析化学教学的难点是极为重要的。文章就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以及如何高效地进行化学教学工作展开以下探讨。
关键词:初中阶段;化学教学;难点及对策
一、 引言
在整个初中阶段,化学可以说是所有学科中的重中之重,其教学活动是最为严谨且严格的。化学教学不仅需要传授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还要在培养的过程中巩固知识要点,进而方便掌握和理解;加之,化学实验课程的存在,使得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知识要点,锻炼实践能力。由此可知,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是培养初中学生核心素养,保障初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初中的化学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活动的开展,并在开展的同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并采用恰当合理的教学方式来进行难点突破,进而为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化学学习效率的提高提供必要的先决条件,借此实现综合提升学生素质,完成现代化教育的目的。
二、 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剖析
(一)化学课程的基础理论过多,知识点过杂
在初中阶段,化学课程虽然归属在理科范围内,但是其知识点和基础理论仍然是很多的。并且这些知识点大多只能单凭学生自身的记忆来掌握,比如说:元素周期表。作为化学的基础,也是化学中最为常用的知识理论,初中化学常用的元素大多为前二十号元素(即: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和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也称惰性气体,这些元素的化合价和元素名称符号都是需要死记硬背的。只有彻底掌握了这些死记硬背的知识,才能顺接下一阶段的教学。所以,在化学课程中,学生是一定要熟记基础知识并且时常温习。除此之外,化学课程还有具体的实验课程,是需要学生现场操作和具体操作的。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准备实验场地、实验仪器和选择实验方式,而学生需要熟记实验流程,掌握实验的操作顺序,以及记住实验的结果。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化学课程教材的编写而言,其内容一般具有连贯性和连续性,章节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旦初中学生上一章节的知识点没有了解和掌握,那么下一章节的知识概念的学习就会出现断层,就会导致学习不能做到循序渐进、按部就班。长此以往,学生学习中的困惑会逐渐增多,不仅提高了学习的难度,还导致教学难度大大提升,进而在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削弱学生对化学课程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二)化学物质过于抽象,不同物质容易混淆
前文已经提到,化学课程的知识点不仅多,而且杂,自然而然的化学物质就多了,而化学物质又过于抽象,使得学生难以理解相关的概念。尤其是对初中学生而言,他们是第一次接触化学这一门学科,虽然新颖的实验教学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伴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化学物质出现,既晦涩又抽象,进而使得学习难度和教学难度同时增大。以初中化学的微观粒子章节的教学活动为例,这些微观的物质是看不见的,只能凭借自身的想象力来进行琢磨,使得课程教学极为困难,课程学习效率不高。基于此种情况,教师只能通过描述相关的宏观物质来帮助学生思考,但是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此同时,这些晦涩的知识和抽象的物质使得教学过程难以开展,教师只能凭借自身扎实的基础来展开课堂教学,教学的效率堪忧。就以氧化铁反应为例,氧化铁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方程式近似,这些方程式又跟氧化钙、氧化镁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类似。这些类似学生经常会混淆,不仅是教學过程中的难点,还容易使得学生计算过程容易出现问题。
(三)化学课程的教材课本改动频繁
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新课程标准改革制度的推行。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程的教材内容不断跟进,教材的知识不断充实,使得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加的规范。但在现阶段,初中化学课程的教材的变动显得有点过于频繁了。在内容不断改变的情况下,教师难以有效地组织知识框架和知识结构,相关的知识点无法做到准确精练,教学内容没有一个完善的标准,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与此同时,对于化学课程的教学活动而言,初中阶段的教学是围绕在知识点周围的,无论是平常的教学工作还是考前的分类汇总,都离不开对知识点的规划和设计。可是,在教材课本改动频繁的环境下,一系列的变动导致化学课程没有固定的知识点,教师提出相关的知识点也非常的困难,不仅耗费了教师的精力和时间,还容易出现变量,是不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除此之外,在教材变更的情况下,教材的内容发生的变化,原有的名词解释可能会因教材版本的不同存在多种解读和释义;加之,教学内容架构形式的变更,使得教师不能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不单单使得教学的内容变多,还导致教学的难度增大,教学开展困难,进而逐渐成为了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三、 初中化学教学的对策研究
(一)从学生入手,让学生明白学习任务
首先,学校和教师应重视对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化学作为一门初中的必修课程,是汇聚了无数前人智慧凝聚而成的学科。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化学的重要性进行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的意义和学习化学的目的,进而使得学生能够从思维层面重视化学,明白学习的任务。
其次,可以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比如说:充满水垢的水壶盖如何清理、苏打和小苏打的区别等等。通过化学融入生活的方式,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保持对化学课程感兴趣的同时,更好地巩固化学知识、加深化学理解,进而使得学生能够从自身意愿出发,愿意学习化学。
(二)从准备工作入手,促使学生提前预习
首先,教师在课后作業里加入预习作业,让学生预习明天需要学习的内容,并提前了解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而使得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对于预习过程中的疑问会重点关注,在提高学生求知欲的同时,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其次,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促使学生提前预习,采用每节课抽出五分钟的方式,让学生预习,使其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个大体掌握。教师可以在预习之前提出悬念,让学生从课本中找答案,进而在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习新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预习的方式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第一,阅读。顾名思义,该方式就是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内容进行的预习,这也是最为常用的预习方式,它不仅能够使学生进一步地学习课本中的重难点,还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探寻到自身难以理解的地方,进而在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提出疑问,进而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第二,温习。这种方式是在阅读之后,通过继续阅读的方式,将预习的内容和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串联,并结合当前的内容,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而达到巩固提升的目的。第三,练习。此方式使在温习之后,学生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根据之前学过的知识,对预习内容中的练习题进行研究,并依照教材内容和学过的知识进行练习,进而在加深记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从学习效率入手,让学生做好课程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措施。一方面,在笔记的加持下,课堂会呈现出一种人人学习,埋头苦记的氛围。另一方面,记笔记的过程也是巩固知识的过程,是复习温故的过程。其具体的方式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做课程中的补充笔记。这种笔记一般记的是对知识点的扩充,以及对重难点知识的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重点内容进行强调,要求学生记录并掌握这些知识点。此种方式不仅使得学生能够再学一次相关的知识,加深了印象;还有利于学生在课后对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其次,做课程中的实验笔记。这种笔记通常是在实验课中记录,记的大多是化学的基础概念和反应方程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图片和小视频教学的方式,将一些抽象的化学理念具象化,将实验操作中的难点和要点进行实时播放。此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还能够让学生在记录的过程中理解相关的知识,进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最后,做课程中的系统笔记。这种笔记通常是在一个章节结束,或是一个单元结束后的记录,记录的大多是这一范围内的侧重点和关键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通过细化知识要点的手段让学生进行总体归纳。此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还使得学生能够回顾整章的知识,是切实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措施。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化学课程教学活动中,剖析和发掘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是极为重要的,研究和优化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模式也是非常关键的。故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成果为依据,采用合适的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采用恰当的方式来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进而解决自身教学活动中的难点,全面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借此实现初中教育的现代化建设,为国家教育体系的完善提供必要的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清.新疆区内初中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6,26(3):82-84.
[2]贾志军.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处理[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3):48.
[3]涂庆花.发挥新课程优势 突破初中化学教学难点[J].化学教与学,2010(9):48-49.
[4]吴宗晶.突破初中化学教学难点的探讨[J].江苏教育,1983(6):41-42.
作者简介:李雄伟,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太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