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和教育“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智慧课堂电子书包的使用已普遍成为新的课堂形式,发挥电子书包的現有功能,将“学科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与电子书包巧妙整合,适时地运用于小学语文习作课堂辅助教学,让习作课堂泛发新的生命活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促进个性化教学。
关键词:思维导图;电子书包;习作课堂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和教育“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智慧课堂电子书包的使用已普遍成为新的课堂形式,在极大地拓展课堂的界限与承载能力的优势下,学科教师着重考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如何发挥电子书包的现有功能,合理运用电子书包来服务教学。克拉克曾经说过:“决定学习者学习的,是教学设计而不是用来传递的媒体。”所以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寻找到将“学科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运用于电子书包小学语文习作课堂促进个性化教学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向发现性学习、协作学习转变,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想象力得到释放,努力做到使用最合适的辅助手段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 学科思维导图用于电子书包习作课堂的意义
电子书包习作课堂是小学语文习作课堂的一种形式,教师利用电子书包拍照上传、抢答、计时、点赞、点评、随机提问、同屏投送等辅助功能引导学生们进行写作学习,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既动手又动脑,实现自主学习。学科思维导图是通过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将整个思维过程、结果等信息显性化,帮助学生自身思考,主动进行知识构建。在习作指导课上,摒弃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听的弊端,学生按照个人需求、兴趣,绘制思维导图,通过电子书包上传交流等交互功能,刺激学生进行思考和创作,尊重个性发展,更好、更快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 学科思维导图在电子书包习作课堂的巧用
(一)巧用于梳理文脉
在课前运用学科思维导图为学生初步阅读文本,梳理信息服务,为进入习作课学习提供背景支持。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年的味道——布局谋篇》写作指导课,主要教学目的是借助观察三篇相同主题文章(节选)的谋篇布局要领,指导学生运用于同类题材的习作中。课前预习老舍作品《北京的春节》,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绘制学科思维导图,按照时间线,罗列出重要节点,梳理文章脉络,拍照上传电子书包作品库。上课时,教师随机出示学生上传的作品,投放到每个学生平板上,引导学生思考写作顺序和关注节点的选择是否正确。学生们可以互相点评,取长补短,共同归纳出写作的时间顺序和几个重要节点。由此可见,教师机智地设计课前绘制学科思维导图梳理文脉,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课上电子书包集中展示省时省力,为后续学习对比其他两篇相同主题文章(节选)做准备。
(二)巧用于习作创编
想要提升学生思考的质量和效率,肯定是需要思考工具的帮助,学科思维导图正好符合学生的自然思维过程,有助于激发大脑潜能,以图示的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思维过程,便于进行有效交流、沟通和撰写习作。再加上电子书包具有强大推送功能,借助计时、拍照上传、点赞点评等附加功能实现学习资源的拓展和创造,支持自主学习。例如,三年级下册《这样想象真有趣》一课,教学目标是想象一种动物拥有相反的特征,学习用反复、反转的方法创编故事。人的想象是看不到摸不着的,让看不见摸不着的想象能具体呈现,林老师在本堂课设计以绘本故事《爱笑的鲨鱼》导入,引导想象各种翻转特征,由此产生的各种无法预料的情节和结局,随机板书气泡图(图1)建构故事基本情节,梳理写作方法,为学生自主创编搭建思维支架。然后投送多种翻转情节、多种结局的阅读故事,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拓宽思路。到了学生自主创编的环节,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学生提笔写作文最难。教师抓准时机利用电子书包资源推送的功能,提供给每位学生学科思维导图文件包,文件包里包含了几种基本形式(图2鱼骨图、图3气泡图、图4括号图),提供想象思维过程外显化形式。有趣的图形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学生读完文本,基本上能根据个人不同的喜好,选择其中一种形式的学习地图,模仿迁移,独立完成习作创编,也就解决了创编故事情节难的问题。
(三)巧用于教学“关键点”
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学科思维导图的运用也是一样的,优秀的教学资源只有用在“关键点”上才能发挥关键作用。例如《年的味道——布局谋篇》写作指导课,在突破文本选材安排的教学难点时,教师抓准时机将讨论修正后的思维导图,推送到每个学生平板电脑上让学生观察,教师随机提问:“对照文本《北京的春天》,你从学科思维导图中发现作者对素材的取舍是怎样的?”学生很快发现几个重要节点中,作者在选材上的详略安排。学科思维导图不仅让不同时间点的活动顺序清晰呈现出来,还一目了然呈现出选材上的详略,教师不用花太多口舌分析,完全靠学生自主性学习,课前梳理文脉,课中观察导图,就将本课难点突破了,进而为下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这样安排的好处扫清障碍。
(四)巧用于习作点评
《课标》指出:“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在以往语文习作课堂上,学生人数多,教师点评习作环节,只能挑选一名学生的习作进行点对点评析,其他同学的习作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同步点评,作文讲评呈现碎片化、局部化、点状的现象,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现在运用电子书包课堂形式,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利用电子平台的交互功能,让每位学生的特点、作业得到全景式的展示。实现学生习作可以互相浏览、互相点赞、评价及时。例如,三年级下册《这样想象真有趣》一课,学生在构思故事情节发展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学科思维导图后,教师鼓励学生拍照上传作品库,学生互相浏览作品,为自己欣赏的作品点赞、点评,然后老师挑选最典型的作品进行交流讨论,典型作品包含大家点赞最多的和点赞最少的学科思维导图,让学生上台对照导图,详细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习作思路一目了然,更易于表达。此时台下的学生认真倾听,在电子书包点评平台上积极反馈修改意见,学生间互相借鉴,发现自己故事中的不足,及时补充,修改完善,当堂完成习作就水到渠成了。因而课堂呈现积极状态,点评的主动、及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三、 学科思维导图在电子书包习作课堂的作用
(一)捋清写作思路,提高思维品质
小学生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认知阶段,要使他们能由浅入深地思考,构建起自己的文章脉络和线索,必须借助形象思维工具,因此在电子书包小学语文习作课堂上,从绘制不同形式的学科思维导图入手,抓住主要人物以及相关联的人物、情节来捋清写作思路。学科思维导图与电子书包的有机整合,有利于打破传统常规教学模式下的线性思维模式,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随着学科思维导图的深入运用,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就是提高思维品质的过程。
(二)分享学科思维导图,激发学习兴趣
习作课上画导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将原本枯燥的习作提纲变成画多彩的、有逻辑关系的图示,更容易入手,更乐于入手。为了让学生相互交流习作,教师运用电子书包推送分享作品,当学生看到各种形式的图示出现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色彩鲜艳、内容五花八门,有种模仿再创造的冲动。教师利用电子书包点赞点评的功能,为学生提供交流的驿站,感受同龄人的思维异彩。每个学生得到点赞的同时又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哪怕只得到一个赞,也会产生激励作用,萌发写作的念头。
总之,将“学科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与电子书包巧妙整合,适时地运用于小学语文习作课堂辅助教学,能看到习作课堂泛发新的生命活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促进个性化教学。
参考文献:
[1]韩冰.优学派电子书包在语文课上的应用与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10).
作者简介:许晓芬,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厦门市民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