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艳
[山西省阳泉市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山西 阳泉045000]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重症,多发于老年人。老年人机体与免疫功能不断衰退,常伴多种基础疾病,易引起严重并发症,如吞咽困难、呛水等不良症状,从而导致肺部感染,引发吸入性肺炎[1]。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常因咳嗽、咳痰等引起呼吸困难、窒息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机械通气、控制感染、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该症,但临床效果不佳,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2]。本研究在呼吸训练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40例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60~75岁,平均(67.24±3.51)岁;脑卒中发病至就诊时间12~72 h,平均(35.62±3.51)h;肺部感染时间4~37 h,平均(20.16±3.01)h;缺血性脑卒中15例,出血性脑卒中5例。观察组男13例,女7例;年龄62~76岁,平均(67.43±3.62)岁;脑卒中发病至就诊时间13~70 h,平均(36.02±4.01)h;肺部感染时间4~38 h,平均(20.48±3.12)h;缺血性脑卒中16例,出血性脑卒中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3]、《实用内科学》[4]中相关诊断标准。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吐字不清,半身不遂,伴咳嗽、咳痰,伴或不伴胸痛、发热。②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痰热腑实证中风病的诊断标准[5]。主症:咳嗽气喘,痰多质黏,色黄;次症:发热,口干欲饮,舌苔黄腻,脉滑数。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CT检查显示梗死灶和炎性病变;脑卒中发病至就诊时间<1周,肺部感染≤48 h;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存在其他严重内科疾病者;合并肢体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疾病、意识功能障碍、恶性肿瘤者;脑卒中前出现或因其他原因导致的肺部感染患者;近期接受相关抗生素或类似抗生素药物治疗者;不耐针刺者。
根据两组基础疾病的不同,分别给予降压、降糖、营养神经、改善脑循环等药物治疗,并予以低流量吸氧、调节水电解质、抗感染、补液、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与护理。
2.1 对照组 给予呼吸训练。①呼吸控制: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每次30 min,每日2次。②呼吸肌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膈肌阻力、吸气肌训练,每次15 min,每日2次。在训练过程中,患者一旦出现疲惫、呼吸困难等,立即停止训练,待其缓解后评估身体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训练。治疗2周。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取穴:双侧太阳、风池及患侧太冲、合谷、百会、廉泉、印堂、四神聪。焦虑、抑郁者,加神门、三阴交、内关;面瘫者,加地仓、颊车、夹承浆;偏瘫者,加足三里、手三里、曲池、肩髃;言语障碍者,加足三里、通里、太溪、内关等,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治疗2周。
3.1 观察指标 ①肺部症状消失时间。比较两组咳嗽、咳痰、湿啰音等肺部症状消失时间。②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采集两组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利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C-反应蛋白(CRP),采用Sysmex XN3 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CT、CRP、WBC水平变化。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肺部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咳嗽、咳痰、湿啰音等肺部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肺部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s)
表1 两组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肺部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咳嗽消失时间 咳痰消失时间 湿啰音消失时间观察组 20 7.53±1.76▲ 8.24±1.52▲ 8.32±1.13▲对照组 20 10.02±2.64 11.74±2.55 11.62±2.84
(2)PCT、CRP、WBC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PCT、CRP、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CT、CRP、WB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前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前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PCT(ng/mL)CRP(mg/L)WBC(×109/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0 1.47±0.51 0.29±0.08△▲ 112.53±10.15 7.82±1.54△▲ 13.79±2.62 6.84±1.03△▲对照组 20 1.43±0.43 0.73±0.16△ 110.12±10.66 12.26±2.37△ 14.08±2.53 8.04±1.16△
脑卒中是常见脑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中医“中风”范畴,一般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患者可存在脑内动脉狭窄,需及时进行血管疏通,预防并发症。该病起病急、进展快,患者机体免疫力差,长期卧床易引发肺部感染,病情加重会增加死亡风险。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呼吸训练是改善肺部感染、恢复正常呼吸模式、提高气道廓清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在一定程度上可调整人体呼吸模式,增强呼吸肌肌力和耐力,进而增强咳嗽强度及有效性,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对改善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作用[6]。呼吸训练还可帮助患者提高呼吸效率,促进肺泡扩张,改善肺通气和氧合,增加肺容量,提高脑摄氧量,从而促进机体生命体征的稳定,增强患者体质和免疫功能,促进快速康复。研究表明,呼吸训练对降低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减轻炎症反应效果显著,其原因可能与患者肺通气功能改善、呼吸肌力量及耐力增强有关[6]。
中医认为,中风是因风邪侵袭,气血痹阻,筋脉失养;或脾失健运,聚湿生痰;或年老体衰,气血虚弱,痰瘀内阻,蕴积于肺脏,出现咳嗽、喘息、痰多、痰黏等肺部感染症状。中医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其中针刺疗法越来越被患者接受。针刺太阳、风池、百会、四神聪、印堂开窍醒脑、理气通阳;针刺太冲、合谷宣肺清热、解表止痛;针刺廉泉清热化痰、开窍利喉、止咳化痰;针刺神门、三阴交、内关调节气血、清心除烦;针刺地仓、颊车、夹承浆调节营卫气血、祛风通络;针刺足三里、手三里、曲池、肩髃调和营卫、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针刺足三里、通里、太溪、内关清心除烦、宽胸理气、疏通气机。研究表明,针刺联合呼吸训练可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脑供血,有效减轻脑卒中患者的脑功能损伤,恢复神经功能;同时可提高呼吸肌的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中枢反射机制,引起肌肉牵张反射,改善肺部肌肉肌力,从而增强呼吸肌力量和耐力[7-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咳嗽、咳痰、湿啰音等肺部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CT、CRP、WBC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采用针刺联合呼吸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但本研究因纳入样本量及随访时间有限,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故仍需扩大临床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等进行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