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人迎穴联合放血疗法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020-09-26 01:03黄琼新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6期
关键词:简式手部患肢

黄琼新

(广东省河源市中医院,广东 河源517000)

肩手综合征系急性脑血管病变常见并发症,以患侧肩部疼痛及手指腕关节浮肿、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影响患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该病治疗难度大,且治疗不及时会造成患者肢体畸形,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研究表明,中药泡洗、针灸、推拿联合治疗该病,可有效缓解患肢疼痛程度,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针刺人迎穴联合放血疗法治疗该病,临床疗效显著[2]。本研究采用针刺人迎穴联合放血疗法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河源市中医院收治的66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男15例,女18例;年龄51~73岁,平均(62.15±8.37)岁。观察组男16例,女17例,年龄52~74岁,平均(63.22±8.8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相关诊断标准[3]。脑梗死:起病急骤,伴随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及症状,神经影像学检查见梗死灶。肩手综合征:肩部静止、活动状态下伴随疼痛反应,手部血管舒缩功能改变,手及腕部水肿,腕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触痛。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脑梗死病程≤6个月;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对针刺过敏者;阴虚内热者;过劳、过激者;皮肤感染或皮肤损伤者;瘢痕体质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者;伴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合并脑出血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入院均予以基础治疗,包括抗血小板凝聚、康复治疗及调节血压、血糖、血脂等。

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患者侧卧位,保持患侧肩臂伸直,掌心向内,禁腕部弯曲。取患侧极泉、内关、委中、尺泽、足三里、三阴交等穴,采用0.35 mm×75 mm一次性无菌毫针小幅度直刺,行平补平泻法,每次行针10 min,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持续治疗6次,共治疗4周。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人迎穴联合放血疗法治疗。①针刺人迎穴。押手向外轻推颈总动脉,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喉结与押手指甲边缘间缓慢进针,方向略朝内,直刺,以患者产生胀麻感为宜,手松开后缓慢捻转,每次行针10 min,留针30 min。②放血疗法:取患侧肩部疼痛部位1~3处,用三棱针直刺放血3~5 m L;取患侧手背肿胀部位1~3处,用三棱针直刺放血3~5 m L。每日针刺1次,2 d放血1次,每周持续治疗3次,共治疗4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依据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定两组治疗1、2、3、4周的肢体疼痛情况,分值越低表明患者肢体疼痛改善越佳[4]。②手部肿胀评分。3分:关节积液高于最近骨突部,重度肿胀;2分:关节肿胀与骨突部持平,关节中度肿胀;1分:关节周围软组织凹陷,关节轻度肿胀;0分:关节无肿胀。③临床疗效。

3.2 疗效评定标准 优:患肢关节无疼痛感,活动能力恢复正常,浮肿消失,手部无肌肉萎缩;良:患肢关节疼痛感显著降低,活动能力基本不受限,浮肿大部分消失,手部轻微肌肉萎缩;可:患肢关节疼痛感有所改善,活动能力有所恢复,浮肿有所消退,手部肌肉无明显萎缩;差:患肢关节无改善,甚至存在恶性加重。治疗总有效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3、4周,两组简式 McGill疼痛问卷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第1周 第2周 第3周 第4周观察组 33 20.15±3.15 15.36±4.01△▲ 11.28±3.48△▲ 8.53±2.19△▲ 5.40±1.08△▲对照组 33 20.32±3.69 18.39±5.12△ 15.44±3.82△ 12.62±2.03△ 9.57±1.66△

(2)手部肿胀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手部肿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3、4周,两组手部肿胀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手部肿胀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手部肿胀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第1周 第2周 第3周 第4周观察组 33 2.35±0.43 1.27±0.33△▲ 0.53±0.12△▲ 0.36±0.10△▲ 0.21±0.06△▲对照组 33 2.34±0.38 1.55±0.46△ 0.87±0.23△ 0.64±0.15△ 0.40±0.13△

(3)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88%(29/33),高于对照组的69.70%(2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脑梗死病机为脑部血管阻塞所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可累及机体相关组织,引发功能性障碍[3]。肩手综合征为临床脑梗死常见并发症,脑梗死后机体血管运动中枢受影响,患侧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引发血管痉挛性反应,从而导致机体微循环及组织营养障碍,外在表现为肩手肿胀、疼痛;该症所致痛觉经末梢感觉神经传至脊髓,又引发脊髓神经元异常兴奋,加重血管痉挛[4]。肩手综合征属中医“痹证”范畴,肝肾不足、肾精亏损导致骨髓不生,肝血不足,经络失养,久之血瘀气滞,不通则痛;脾气不足导致水湿内停,水液泛溢肌肤,表现为肩、手肿胀。脑梗死患者正气未复,邪气独存,血气不通,津液不畅,易生痰湿,邪阻脉络,故发为痹证。

中医针刺作为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临床常联合推拿、康复训练、放血等疗法治疗该病。该法通过促进脑血管扩张、改善脑部缺血状态、营养脑组织等发挥治疗作用。研究表明,针灸、推拿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可提高康复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5]。如针刺养老穴联合康复锻炼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可明显缓解疼痛情况,改善临床症状[6]。本研究针刺极泉通经活络、理气宽胸;内关止痛理气,安神宁心;委中凉血解毒,活络舒筋;尺泽泻火降逆,清宣肺气;足三里生发胃气,燥化脾湿;三阴交健脾理血、益肾平肝;针刺人迎可调血通络,有效调节肢体微循环,改善脑部血供,降压镇痛。诸穴合用,共奏活血理气、养肝补肾、清热通络之功。放血疗法旨在祛瘀扶正,激活机体纤溶与抗凝能力,改善周围组织血供,抑制局部血液高黏稠状态,促进机体微循环改善,起到通络舒筋、止痛消肿、化瘀活血之功[7]。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第1、2、3、4周,两组简式 McGill疼痛问卷评分、手部肿胀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人迎穴联合放血疗法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肢疼痛、肿胀情况。

综上,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人迎穴联合放血疗法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良好。但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少、研究时间短、观察指标少等不足,后续将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简式手部患肢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尺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简析简式二十四式太极拳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有机合成题中信息迁移题的解题方法
聚集2008年高考有机合成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