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体会

2020-09-26 06:14钟天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7期
关键词:肺泡气管通气

钟天文

(陆川县人民医院,广西 玉林)

0 引言

因肺内的原因或者是肺外的原因从而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作,多见于早产儿,其显著特征是顽固性低血氧症的综合征,因病死率极高而备受关注[1]。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复杂多样,临床症状又较为严重,死亡率又高,严重威胁着新生患儿的生命以及健康,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三凹征、面色青紫等,且会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而恶化[2]。因此,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60 例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临床疗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治疗体会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 年9 月至2019 年11 月收治的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60 例,所有的新生患儿均在分娩时窒息,其中轻度窒息29 例、重度窒息17 例、宫内窘迫14 例。参照组30 例新生患儿给予经鼻持续性正压通气治疗模式,其中男婴有18 例、女婴有12 例,自然分娩的新生儿14 例、剖宫产的新生儿有16 例,年龄33~85 d,平均(41.52±3.54)d;研究组30 例新生患儿给予气管内注入肺泡表面活性剂治疗并联合通过经鼻持续性正压通气治疗模式,男婴有13 例、女婴有17 例,自然分娩的新生儿16 例、剖宫产的新生儿有14 例,年龄32~86 d,平均(42.21±1.78)d。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儿的治疗核心以呼吸支持为主,再行综合性的补液治疗,维持患儿电解质平稳以及血压平稳等,此外,还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控制感染、预防出血等。参照组新生患儿给予经鼻持续性正压通气治疗模式[3]。

研究组新生患儿给予气管内注入肺泡表面活性剂(固尔苏)并联合通过经鼻持续性正压通气治疗模式:①首先吸干净患儿气管里面的分泌物,然后再进行气管插管;②给予100 mg/kg 的药物剂量,再一次性将药液注入;③最后将复苏气囊加压通气3~5 min。在一般的情况下患者只应用1 次,个别的应用1 次以后,若是效果不佳,呼吸困难反而加重者,12 h 可考虑重复使用上述剂量[4];④结束以后,将气管插管拔出,然后给予经鼻持续性正压通气治疗,氧流量的初始参数控制在5 L/min 内,吸入的氧浓度为0.3~0.6 L/min,PEEP 为5~8 cmH2O,将氧气控制在27~32 ℃的温度,血气分参数根据病情再进行调整[5]。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新生患儿家长进行满意度调查等相关情况进行评价。

(1)临床疗效评价:显效为治疗后24 h 内症状消失;有效为治疗后24~72 h 症状消失;无效为治疗后72 h 后症状未消失,甚至症状严重者。

(2)满意度调查评价: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患儿家长行问卷调查,满意为80 分以上;一般为60~80 分;不满意为60 分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分析,计数资料经χ2检验,计量资料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研究组患儿和参照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为100.00%,显著优于参照组患儿的有效率83.33%(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和参照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比较[n(%)]

2.2 研究组患儿和参照组患儿治疗后家长满意度调查比较

两组满意度调查分别为90.00%、73.33%,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和参照组治疗后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导致新生儿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症的原因是: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其肺透明膜的病理改变,所以又称之为肺透明膜病,患儿的年龄越小,发病率就越高。急性呼吸窘迫症的病理基础是:肺脏局部因多种炎症细胞介导后炎症发应,及弥散性肺泡毛细血管皮内因炎症反应的失控等所发生。新生儿出生后一般在6 h 内就会出现呼吸窘迫,主要的表现为呼吸急促>60 次/min、呼气呻吟、鼻翼扇动等,本病的特点为呼吸窘迫进行性加重[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4~48 h 病情最为严重,病死率也比较高。因此,出生后的48 h 内需要严密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和全身皮肤,呼吸是否有出现急促、呻吟等现象;若是出现了鼻翼煽动的现象,则表明患儿的病情严重,治疗也极为棘手,且抢救成功的几率也极为低下[7]。所以,这时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高技术水平,仔细观察患儿是否有出现以上的症状,若是有则需立马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临床上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2 种治疗模式,可以采取:①气管内注入肺泡表面活性剂(固尔苏);②通过经鼻持续性正压通气,从以上研究中可看出,给予研究组的新生患儿气管内注入肺泡表面活性剂(固尔苏)并联合通过经鼻持续性正压通气治疗模式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调查患儿家属满意度,研究组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表明采取气管内注入肺泡表面活性剂(固尔苏)治疗模式和通过经鼻持续性正压通气治疗模式足月新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取得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临床价值。急性呼吸窘迫症起病比较急且病情又比较严重,所以护理人员在巡视时,在对其进行洗澡、听力筛查、预防接种时等操作中,都需仔细观察新生儿的举动。特别是足月的新生儿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症更应给予高度的重视[8]。

综上所述,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通过气管内注入肺泡表面活性剂治疗并联合通过经鼻持续性正压通气治疗模式,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率,从而改善患儿的症状,同时还需要医护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高技术水平,才能有效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肺泡气管通气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间歇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不通气的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