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育博 陈维纳 闫小星
摘 要:当前,家居日用产品中对无障碍的思考逐渐成熟,但针对视觉障碍人群仍应多加思考。本文通过对视觉障碍人群产品设计的现状分析研究,比较市面上已有瓶罐类产品的优势与不足,针对视障人群的特性进而得出视障人群瓶罐类家居产品设计的原则与标准。提出新的设计思路和实践,为视障人群的日常生活排除一定的障碍,更好地引领无障碍产品市场的設计风向及发展。
关键词:视觉障碍;瓶罐设计;无障碍体验;家居产品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09-00-04
“以人为本”逐渐成为当今时代家居产品设计的核心思想,对产品能否适用于大多数人起到根本的作用。但在大部分产品的设计中,设计者常常忽略到一些弱势群体的需求,也就造成产品的无障碍特性不能得到满足。瓶罐类产品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的,正常人可以自如使用瓶罐,但对视觉障碍人群来说却有着很大的困难。如今,随着科技高速发展,此类产品的设计潜力也非常大。成功的无障碍瓶罐类产品开发可以给视觉障碍人群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善,也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使其更加人性化,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 针对视障人群产品设计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很多视力障碍者都面对着与家庭产品使用环境有关的问题,这些人必须依靠他们的感知能力来承受生活当中的种种不便。[1]国外对于无障碍设计的重视已有较长的历史。早在1950年,联合国就已设立“国际残疾人康复协会”。欧美部分工业化发展较快的国家也纷纷推行规范法则。在亚洲,日本作为一个充分关爱弱势群体的国家,其针对视障人群的无障碍产品研发已有数十年的历史。2006年,日本颁布了《无障碍新法》,旨在促进人人“心灵无障碍化”,在设计中重视细节,体现人文关怀。譬如在洗护用品瓶罐设计上,洗发水容器侧面会凸起,而护发素容器则是平滑的,更加方便视障人群区分使用。牛奶开口处设置不同种类的缺口,可以帮助视障人群识别鲜奶的种类,力图让视障人群体验到与常人一般的生活,值得借鉴思考。
1.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无障碍设计的概念认知起步较晚,1984年成立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着手改善残疾人的生活。人们对于视障人群的关爱,可追溯到1991年在北京设立的第一条盲道。此后,国内许多城市都设立了视障人群楼梯,无障碍公交车等设施,方便视障人群户外通行。但在全国大中城市,专门针对视力障碍者的家居产品商店很少,很难找到专门为视力障碍者设计的室内使用产品。如何通过日常物品的设计为视障人群创造轻松的生活,并提供一个温暖的生活环境,就变得很重要。[2,3]
2 针对视障人群的分析研究
2.1 视障人群种类及基本特点
视障人群并不只是狭义上的盲人群体,更严谨的定义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依靠辅具例如放大镜、眼镜等才能正常看清物品正常生活的人群,其并不与盲人群体对等。常见的视障人群大致分为近视、远视、散光、色盲、弱视、全盲等。在法律中,只有弱视与全盲人群才被视为视觉障碍者,近远视、散光人群通过医疗行为矫正后则被视为正常人。视障人群往往有先天与后天区分。先天视障人群通常自幼接触盲文,对盲文的认知较为熟练;后天视障人群对视觉的体验存于记忆中,在遭受视觉阻碍后往往不能尽快地融入正常生活。
此外,视力障碍者因为生理功能的丧失或者不正常,往往在一些方面有较为特殊的心理表现。[4]抱有积极心态的视障人群通常可以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能够坦然接受自己的生理缺陷,对其他感官的学习体验行为持有良好的兴趣,并有着超于常人的毅力。而抱有消极心态的视障人群通常自卑、敏感,一些人甚至有抑郁倾向,过于依赖他人而不能自立自强。种种的心理表现就要求设计师切入心理角度,分析用户的心理活动并评估产品的可用性,以设法满足视障人群对产品可用性的心理需求。[5]
2.2 视障人群对瓶罐类产品的使用需求
本文调研了市面上的各类日用品瓶罐,发现它们的设计均未考虑到视障人群的使用需求。比如厨房的调料瓶罐材质易碎,也并未有标签等设计便于视障人群区分,用量与余量也无法确定。又或是浴室的瓶罐类产品外形相似,分类较多,正常人使用时尚且由于水流视线受阻也不能很好地掌控,视障人群使用更是难上加难。
视障人群在使用瓶罐类产品时,需要充分地利用通感,还需要符合日常的使用习惯,产品的功能特性不能任意关联,而必须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使用习惯进行定义。[6]比如瓶罐的摆放与尺度大小,通过一些特殊的标志可以短时间内让视障人群获取信息,迅速区分。
3 视障人群瓶罐类产品设计原则
3.1 易识别性原则
对于视障人群来说,瓶罐类产品最应该做到的一点就是易于区分。产品千差万别,但必须让视障人群易于理解产品自身的结构和变化,以及外观所传达的信息。不管是通过哪种方面进行补偿,都应让瓶罐易于理解和辨别。
3.2 多感官通道补偿原则
在设计针对视障人群使用的瓶罐类产品时,应充分利用并探索视障人士的其他感觉功能,这样可以帮助视觉障碍者获取信息,并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感觉补偿功能,如定制家居。[7,8]譬如触觉对视觉缺陷的补偿,视障人群的手往往是他们的第二双眼睛,通过触摸可以感知物体的外形、温度、重量等。此外,声音通道也是另一种重要的补偿通道,使用产品时声音无处不在,并且声音的交互作用必须满足用户对产品的期望,不得与客观的呈现规律背道而驰。视障人群通过敏感的听觉可以判断瓶罐类产品的类型、状态等,进而获取信息,甚至避免一些因为触觉可能引起的受伤情况。
3.3 安全性原则
瓶罐类产品的材质通常为玻璃、陶瓷、塑料、金属等,因此在面对视障人群设计时就应格外重视安全性,避免视障人群受到伤害,始终将安全原则放在首位,在材料的选择和尺寸把控上应多加考虑。另外,安全的定义并不只是局限于生理安全。例如,产品的款式、颜色、质地与其他外观特征不同,会带给人不同的感觉,所以在设计瓶罐产品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照顾视障人群的心理安全,保障其使用的良好感受。
4 视障人群瓶罐类产品设计实践
笔者希望可以通过其他感官渠道的合作及技术上的支持,来帮助这些人正常使用生活用品。于是针对饮水和洗浴这两个不同的使用场景分别设计了一套无障碍居室茶具和一套无障碍洗浴用品分装瓶。
4.1 居室茶具
(1)设计灵感。这套茶具的设计是为了满足定量倒水的使用目的,帮助视障人群解决因为看不清而在倒水过程中会出现茶水溢出弄脏桌面或是烫伤皮肤的问题。设计灵感来源于水箱抽水原理和磁吸的功能。通过按压打开开关放水,水面上升达到一定的位置时会自动闭合开关,实现定量倒水。
(2)设计创新点。这款无障碍居室茶壶共有外瓶、内瓶、滤网、顶盖4个部分。滤网套在内瓶中;内瓶设有连接杆,底部设有开口和连接金属盖,金属盖又与轻质空心玻璃球相连;顶盖按钮和内瓶底部通过金属连接杆进行连接;内瓶底部周围设有磁铁,可与金属盖相吸,底部开口周围有一圈密封橡胶圈,保证密封性(如图1)。
茶水从滤网滤出流入内瓶时,金属盖未打开,内瓶保持密封,通过按钮的按压,连接杆向下推,顶开内瓶底部金属盖,茶水从内瓶向外瓶流出。外瓶水面上升带动轻质空心玻璃球浮动,从而带动金属盖上移,在磁铁吸力作用下完成闭合。内瓶茶水不再往外流出外瓶,完成定量倒水的过程。考虑到视障人群中有老年人群体,因此,手指抓力在茶具把手设计上包括覆盖材料,对自身的重量等方面也进行思考,[9]采用硬质硅胶,以保证视障人群的正常使用体验。
4.2 浴室分装瓶
(1)设计灵感。这款分装瓶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日本洗发水和护发素外观设计,利用不同的凸起传达不同的信息,在这款分装瓶上设计了不同的触觉标志,达到分辨不同用途洗浴用品的目的。
(2)设计创新点。除视障人群之外,普通人在水汽弥漫的浴室分辨洗浴用品也存在一定的阻碍。因此,基于通用设计原理的考量,从分装瓶的造型、标识、颜色上都进行区分,满足视障人群和普通使用者的需求。
分装有不同的容积尺寸,每个容积的瓶身造型也有不同。250ml的瓶身为立方体,450ml的瓶身为长方体,650ml的瓶身为圆锥体等。相同容积的分装瓶表面有不同的触感可以作为分辨标志。颜色作为视觉通道,不仅可以将数据编码为视觉元素,还可以使视觉效果更加美观,并改善用户体验。[10]考虑到正常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在分装瓶的颜色上也加以区别,同时考虑了色盲人群的障碍,颜色选择上选择了易分辨的白色、深蓝色、红色以及透明材质(如图2)。
5 结语
在这个促进高度文明发展的社会中,特殊群体的正常生活需求值得每一个人重视。设计师必须充分考虑视障人士的特征、需求和行为习惯,并从形式、材料和功能上构思产品。针对视障人群的瓶罐类产品在如今市场尚有空缺,具有广大的发展空间,笔者也希望通过瓶罐类产品的设计让人们使用产品更加自然、轻松,并为视障人士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参考文献:
[1] 徐静,熊瑶.基于视障人士感知需求的家居空间设计研究——以心目居所为例[J].大众文艺,2018(19):117-118.
[2] 徐雪,钟世禄.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研究与现代化应用[J].艺术科技,2019,32(11):60.
[3] 石紫嫣,钟世禄.基于姿态反应的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9,32(10):27.
[4] 陈文雯.基于人性关怀的视觉障碍者产品设计[J].大众文艺,2013(17):79-81.
[5] 李晶.基于产品可用性的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构建[J].设计,2019,32(01):97-99.
[6] 陈希蓝,任新宇.论人性关怀与无意识设计[J].艺术科技,2019,32(11):172-173.
[7] 潘悦,徐伟.桧木在和室定制家居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9,47(12):13-15+19.
[8] 戴甜甜,何晓乔,赵寅.声音与产品设计的关联性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9,32(07):37-38.
[9] 郁舒兰,施佳露,于娜,吴成.交互式老年人手指握力康复产品设计[J].家具,2019,40(02):84-88+102.
[10] 繆冬昕,郁舒兰.色彩在视觉通道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艺术科技,2019,32(05):123+157.
作者简介:乔育博(1998—),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家具设计。
陈维纳(1999—),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家具设计。
通讯作者:闫小星(1981—),女,江苏南京人,研究生,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家具设计与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