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冬天的故事》中的奥托吕科斯作为一个配角,却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这与莎士比亚将其塑造成一个典型的、臭名昭著的流动商贩不无关系。然而,流动商贩作为必需品的提供者、奇妙世界的传播者和政府行会的规范对象,其实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体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冬天的故事》;莎士比亚;流动商贩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09-00-04
0 引言
流动商贩,尤其是近现代欧洲的流动商贩一直是国外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关注的焦点。玛格丽特·斯布福特(Margaret Spufford)(1984)在详细分析17世纪英国农村地区流动商贩的活动后指出,正是因为有了形形色色的流动商贩,农村地区的人们才得以购买到种类繁多的便宜商品。[1]费尔南德·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2002)在其著作《商业之轮》中强调了流动商贩在特定商品如波西米亚玻璃器皿、历书及通俗文学的推广和流通方面的重要影响。[2]劳伦斯·封丹(Laurence Fontaine)(2014)强调了前工业时代欧洲流动商贩网络的角色、本质和结构,指出流动商贩不仅帮助促进了新颖商品的流通,更加促进了新的思想和观点的流通。[3]国内学者如李跃歌(2012)、罗筠(2013)等主要关注我国当前城市中存在的流动商贩的利弊及其治理。[4,5]然而,这些研究多从经济或历史的角度阐释流动商贩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政府、行会等对流动商贩的监管和惩治,而且他们的视角仅限于研究携带物品游走乡间出售货物的商贩,鲜有学者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流动商贩形象。《冬天的故事》是莎士比亚后期的喜剧作品,剧中人物奥托吕科斯并非主角,但这一形象一直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将独辟蹊径,重点剖析奥托吕科斯作为流动商贩这一形象,分析探讨流动商贩在当时的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经济功能和市场功效。自中世纪以来,流动商贩始终是一个处于社会边缘的令人不安的群体。直到19世纪末,流动商贩在文学作品中仍然被描述为流氓、骗子,半商半贼。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流动商贩的作用不可小觑。
1 必需品的提供者
16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经济开始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起来,农业、工业、商业都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封建制度接替,资本主义关系萌芽。人们要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除了自我生产、自给自足之外,其他的生活必需品必须在固定的日子里到市镇上才能购买到。而对于卖方来说,随着集市、周集市的建立,他们的售卖行为也越来越受到法律的高度限制。例如,依照法律规定,面包师只能在周集市上出售自己的面包,并且要被征收一定的场地费用。[6]这种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限制,给买卖双方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流动商贩的出现填补了正规市场经济中的空白。
莎士比亚的戏剧《冬天的故事》中的奥托吕科斯其实也是一个流动商贩,他在牧人家的剪羊毛节上“……把一切不值钱的玩意儿全卖光了,担子里空空如也,不剩一粒假宝石,一条丝带,一面镜子,一颗香丸,一枚饰针,一本笔记簿,一页歌曲,一把小刀,一根织带,一双手套,一副鞋带,一只手镯,或是一个明角戒指”。[7]这些物品都是当地人生活中所需的物品,并无任何特殊之处,但是人们“争先恐后地抢着买,好像这种玩意儿都是神圣的宝石,谁买了去就会有好福气似的”。[7]由此可见,普通的劳苦大众对于流動商贩的到来是十分欢迎和支持的。流动商贩作为中间商,不仅促进了商品的快速流通,而且省去了当地居民出去采购、售卖的舟车劳顿之苦,为他们节约了时间、精力和金钱。并且,凭着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勇气,流动商贩能够将货物、服务送达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出行不便的山区;他们也会拜访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而难以光顾市镇集市的顾客。因此,流动商贩将偏远地区、更多的顾客纳入了广大的销售网络之中。布罗代尔曾指出,尽管流动商贩通常是贫穷的流动商人,但是流动商贩的数量和他们的贸易所覆盖的领域意味着他们刺激和维持着贸易,使贸易得以远距离地开展。[2]
2 奇妙世界的传播者
流动商贩不仅售卖日常生活用品,其实还给人带来了梦想和希望。在一个交通十分不便、信息闭塞的年代,偏远地区的农民及其家庭与社会隔绝,日夜为自己或农场主辛勤劳作、采矿、伐木、捕鱼等,为国家财富的积累添砖加瓦,从内心来讲,他们极其渴望陪伴、渴望获得外部世界的消息。流动商贩作为他们与外部世界交流的唯一途径,正好满足了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渴求。来自遥远地方的流动商贩从欧洲、伊斯兰地区、土耳其帝国和非洲北部等地带来的物品为他们的生活增光添彩。[8]有些流动商贩会一户一户地登门推销自己的商品或服务,而另外一些流动商贩更多的是到一些公共广场、集市、繁忙地段以及任何能够将许多人围绕到他们身边来的娱乐场所销售。由于受当地政府和行会的限制,他们不能随意出售当地商家已有的货品,因此他们一般会选择当地没有的、比较新奇的东西,兜售如缝纫用品、玩具、书籍读物等;流浪艺人则向村民展示一些奇观,如陪伴着某些特定山人的土拨鼠或者从比利牛斯山借来的大熊等,而这些正是足不出户的当地村民所渴望的。[8]
《冬天的故事》中,仆人向小丑通报门口的货郎时,对那个货郎即充满了新奇和钦佩,“要是你听见了门口的那个货郎,你就再不会跟着手鼓和笛子跳舞了;不,风笛也不能诱动你了。他唱了几支曲调比你数银钱还快,似乎他曾经吃过许多歌谣似的;大家的耳朵都生牢在他的歌儿上了”。[7]仆人不仅对奥托吕科斯所销售的东西感到新奇,而且十分惊异于他的销售方式,他继续向小丑报告说,“他有虹霓上各种颜色的丝带;带纽之多,可以叫波西米亚所有的律师们大批地来也点不清楚;羽毛带、毛绒带、细麻布、细竹布;他把他们一样一样唱着,好像它们都是男神女神的名字呢。他把女人衬衫的袖口和胸前的花样都唱得那么动听,你会以为每一件衬衫都是一个女天使呢”。[7]由此可见,奥托吕科斯作为货郎是非常成功的,他的销售方式新奇、有趣、吸引人。“要不要买些儿时新花边?要不要镶条儿缝上披肩……要不要买些儿丝线缎绸?要不要首饰儿插个满头?质地又出色,式样又时新。”[7]他用富有抒情色彩的唱腔、优美的语言以及形象的表述成功地吸引了潜在顾客的注意,激起了他们对自己所售产品的好奇。
奥托吕科斯所售卖的充满奇异古怪甚至荒诞行为的歌谣和故事给偏僻地区的乡民展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满足了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渴望。不管如何荒诞怪异的故事,在奥托吕科斯口中都变得证据确凿,而乡民则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很容易就信以为真,对于奥托吕科斯所兜售的曲子他们欣然接受,“谢谢你,买了它吧”,[7]“也把它放下来;再来一支看看”。[7]奥托吕科斯作为小贩的本领就在于:起售数量少,凭着自身坚忍不拔的毅力,深入交通不便的地区,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动犹豫不决的顾客。他机灵、圆滑、逗趣的形象深得当地村民的喜爱,更是给读者或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流动商贩的存在甚至打破了当地的阶级差异,传播了消费其实是个人选择和个人提升的信条,正如奥托吕科斯所唱,“要什么东西请告诉货郎,钱财是个爱多事的魔王:人要爱打扮,只须有金银”。[7]
3 政府规范的对象
对于伊丽莎白时代的商家来说,流动商贩是一个令人恐惧的存在,在当时整个商业圈里,从定期集市到零售商店,流动商贩都未能占有一席之地。流动商贩一般都是长途流浪,一人兼任采购、销售和运输三职,一路以低价购买当地各类农产品或手工艺品。作为直接销售的流动商贩,他们的中间费用很低甚至为零,所以他们所售商品不仅品种繁多,而且价格低廉,很受顾客的青睐。然而,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对当地的店主、市镇行会乃至集会上的摊主都造成了价格上的冲击,这就使他们遭到固定商家和行会的排挤。在整个欧洲,店主要求他们不能进入市镇和市场,竭尽全力排挤他们,阻碍他们行使正常的政治权利,将他们降级为下等公民。[6]商业行会也竭力反对小商贩,给政府施压,非法化小商贩的兜售行为。
流动商贩可谓臭名昭著,英国的法令把小商贩、补锅匠、流浪艺人、篱笆工等职业视为非法,认为这些人从事不诚实的劳动,而且这些职业流动性大,有些人利用这些职业流动性的特点进行偷窃活动,危及社会稳定,成为政府取缔的对象,流动商贩和修补匠首当其冲。莎士比亚笔下的奥托吕科斯就是窃贼、骗子和货郎的完美结合,他出现在剪羊毛的庆宴上正是货郎频繁光顾集市、庆典的传统。奥托吕科斯初次登台即对自己所干的勾当毫不迟疑,并无羞耻之感,“当我从这儿偷摸到那儿,我并没有走错我的道路。要是补锅子的能够过活,背起他那张猪皮的革囊,我当然也可以交代明白,顶着枷招认这一套勾当”。[7]奥托吕科斯在伪装欺骗小丑之前即胸有成竹地说“要是网儿摆得稳,这只鸡一定会给我捉住”。[7]在他眼里,钱袋满满地去购物的小丑就如待宰的羔羊,他不费吹灰之力即可盘剥满体。事实也确实如此,善良单纯的小丑对于伪装的奥托吕科斯的被抢被打乃至无法自行走路充满了同情,好心地搀扶着奥托吕科斯,而奥托吕科斯正利用这近身的机会窃取了小丑的钱袋。然而,小丑还好心地询问要不要给他几个钱。为防止小丑发现钱包已至自己腰包,奥托吕科斯赶紧拒绝小丑的相助,“别给我钱,我请求您;那会使我不高兴”,[7]将自己伪装成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从而打消了小丑掏钱袋的念头。
奥托吕科斯在向小丑描述他口中所谓的抢走他钱财衣物的强盗时说:“他是被鞭打赶出宫廷的……后来曾经做过牵猢狲的;后来又当过官差;后来去做一个演浪子回头的木偶戏的人……跟一个补锅子的老婆结了亲;各种下流的行业做了一桩换一桩,终于做了一个流氓。有人叫他做奥托吕科斯。”[7]奥托吕科斯并不以自己的行业为耻,在伪装被打的时候,向小丑描述他口中所谓的抢走他钱财衣物的强盗时,他并非完全杜撰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恶棍,而是以自己为原型,连名字都未改动,好像在说着别人的故事。而小丑其实对奥托吕科斯的恶行也是非常熟悉的,“他是个贼;在教堂落成礼的时候,在市集里,在耍熊的场上,常常有他的踪迹”“波西米亚没有比他再鼠胆的流氓;你只要摆出一些架势来,向他脸上啐过去,他就逃掉了”。[7]但是小丑却未能辨认出眼前他帮助的所谓的可怜之人就是自己口中臭名昭著的恶棍。
流动商贩的恶名不仅来自文学作品,法律条文中也多有记载。爱德华六世的法令要求对小贩实行许可证制度,1572年英国针对流浪者的惩罚法案将所有的流动商人、手艺人(包括小摊贩、沿街叫卖者、歌唱艺人、补锅匠、补鞋匠等)全部划归为流民。[6]所有的商业模式,包括集市、市场、零售商店甚至交易所都有不法交易的存在,为什么独有流动商贩令人如此恐懼呢?文学作品反映现实世界。从以上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尽管这几类人都拥有自己的职业或一技之长,但他们工作的流动性以及部分人的不规矩行为,导致他们仍然被归为流民,是政府、行会规范的对象。
4 结语
流动商贩工作的流动性和部分人的不规矩行为,使他们成为政府、行会眼中的“毒瘤”,是政府和行会打击、规范的对象。然而,流动商贩,不管富裕也好,贫穷也罢,在整个历史上都有着不可动摇的经济地位。流动商贩所从事的职业,不仅使他们自己能够赚取收入养家糊口,而且改变了普通居民的生活方式。他们不停地往返于各集镇、门户之间,卖掉肩扛背负的商品或为当地村民提供各种便利的服务后,再沿途考虑适当买进,赚取微小的差价,这不仅给当地的村民(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节约了村民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因为往往长途跋涉,他们沿途的经历、见闻以及他们所兜售的新奇物品也为由于各种原因几乎足不出户的村民带来了希望和梦想,甚至改变了当地的社会文化。由此可见,流动商贩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体制及历史环境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Spufford M . The Pedlar,the Historian and the Folklorist:Seventeenth Century Communications[J]. Folklore,1994:105+13-24.
[2] Braudel F . The Wheels of Commerce:Civilization and Capitalism 15th-18th Century(Volume 2)[M]. San Francisco:Harper & Row,1982:75-79.
[3] Fontaine L . History of Pedlars in Europe[M]. Translated by Vicki Whittaker. Durham,N.C.:Duke University Press,1996:26-82.
[4] 李跃歌.论我国城市“摊贩经济”存在的必要性及其治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2(26):46-48.
[5] 罗筠.机会空间、资源策动与城市流动摊贩的管理困境:政治过程的解释框架[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25):63-69.
[6] Woodbridge L . The Peddler and the Pawn[A]. Craig D . & Steve M . Rogues and Early Modern English Culture[M]. ed.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6:143-170.
[7] Shakespeare W . A Winters Tale[M]. Translated by Zhu Shenghao . Beijing: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2014:132-147.
[8] Diner H . Roads Taken[M]. Connecticut:Yale University Press,2015:15-16.
作者简介:黄云(1980—),女,江苏东台人,研究生,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