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社区垃圾分类系统的优化研究

2020-09-24 03:14杨思艺
艺术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

摘 要:本文针对老旧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存在的问题,结合社区绿地改造,以锁金村社区为例,提出线上线下联合服务的实施链条,致力达成社区“废换新、灰变绿”的生态面貌。

关键词:老旧社区;垃圾分类;锁金村社区;垃圾分类系统优化

中图分类号:X79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09-00-04

2018年6月,中共中央强调:“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到2020年,实现所有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全覆盖,基本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第一批分类示范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1]老旧社区因其居住人口老龄化及基础设施不完备等问题,成为城市建设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中的重中之重。

1 老旧社区垃圾分类的改造需求

1.1 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

2010年以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每年以约10%的速度迅猛增长,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发展相对滞后。[2]垃圾制造量与垃圾处理能力的矛盾,导致社区现有的垃圾回收系统无法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而老旧社区因建造年代久远,其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更是无法满足居民现在的生活需求。原有的垃圾回收设施大都年久失修或无法配合当今政策的落实,现设有的垃圾系统均为临时性设施,使用年限较短,没有综合管理的规范,受污染、受破坏情况较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居民们迫切希望社区加强对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优化改造建设,改善老旧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可持续性不强的问题。

1.2 改善社区的生态居住环境

老旧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不完善,不仅影响了居民基本生活,还引发了一系列的社区生活环境问题。垃圾清收的不及时导致混合垃圾腐败,散发出刺鼻的有害气体,威胁到居民的身心健康。垃圾桶受损导致厨余垃圾的残渣及汁液流出,污染了社区路面。除此之外,垃圾桶数量不足导致在绿地中肆意丢弃垃圾的现象在老旧社区中也广为存在。前期垃圾回收系统存在的弊端,引发了后续一系列周边绿地及活动场所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如若不加紧控制步伐、加快源头治理,甚至会威胁到社区的整体环境,最后造成老旧社区诸如空气质量下降、绿地系統受损、小气候环境破坏等不可挽救的危害发生。由此可见,必须尽快落实由垃圾治理牵头的社区生态居住环境改善工作。

1.3 提高社区管理的工作效率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需求日益明显。[3]老旧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不完善,不仅影响着居民的正常生活,还降低了社区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给相关人员的工作造成了困难。由调查数据得知,一些老旧社区无物业公司管理的现象,其中一部分是由于居民对物业公司管理能力不到位,以及收取包括垃圾处理费在内的物业费过高等问题的不满。垃圾回收的管理疏漏激发了社区物业与居民相互之间的矛盾,和谐相处的邻里关系也危在旦夕,彼此之间的不信任也使得社区管理工作的落实愈发举步维艰。

2 已实施的方案举措及其存在问题

2.1 已实施方案

自国家发布垃圾分类回收相关政策以来,各社区各地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造活动。迅猛发展的高新科技产业则抓住了此次新政策的潮流,陆续投入了包括智能分类垃圾桶、“互联网+分类回收”平台和垃圾袋发放机器等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基础设施。此类设施应用范围最广,且效果最佳。智能分类垃圾桶以手机软件或小程序为电子平台,通过线下垃圾分类投放进行线上返利,以此激发居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具有方便快捷等优点。“互联网+分类回收”平台将线上转为线下,居民在家里进行分类后触网APP,预约工作人员上门承揽回收,或者预约回收上门帮助分类装袋,解决了传统回收箱式缺乏管理的问题。[4]由专人负责帮助居民进行分类,也减轻了各家各户对新政策的抵触心理。垃圾袋发放机器则依靠智能分拣箱运营,居民可以凭借已得到的积分换取等额的多色垃圾袋,从而继续进行垃圾分类工作。这在促进政策长期发展的同时,也让居民切实感受到了垃圾分类的成效。

2.2 现有方案存在的问题

2.2.1 智能设备设计管理不到位

尽管如此,智能垃圾分类设备依旧存在不少的缺陷。其中,以智能机器自身的设计以及后期的管理问题最为突出。笔者在对其他已投放设施的社区调研过程中发现,某些智能设备的设计并不“智能”,部分设备的感应系统不灵敏,导致居民在投放垃圾时无法获得相应等额的积分,易产生不满的亏损情绪,转而走向传统的废品回收行业,最终致使智能机器无人使用,导致资源浪费。而管理公司在投放设备之前,忽视了社区垃圾日清运量与智能机器容量性能的评估,对社区垃圾数据分析处理不到位,导致机器投放数量和位置的不合理。同时,在后期投用的过程中,未进行居民集中投放时间点的数据统计,致使管理设备的工作人员清收不及时。以上所述的多项综合管理问题和设计缺漏,极易导致居民后期参与度不高,也可能使智能设备周边的环境遭到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垃圾分类并未真正发挥改善社区环境的实质性作用。

2.2.2 线下方案的人力资源浪费

部分设备公司在落实的过程中发现了回收箱式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大规模线上转线下的平台建议。然而,垃圾回收不同于传统快递及外卖行业,其人力资源的投资注定是低廉且高效的。在不久的将来,此类平台或将面临不得不收取类似于跑腿费等附加费用的局面,而投用后期,其用户数量不断增多,也会使得居民投放垃圾的时间更加不自由。这些问题对老旧社区的居民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同时,进出社区的大量陌生人员也会给社区管理部门带来额外的工作压力,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而社区管理服务与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分割,也将使社区与管理公司产生巨大的人力资源重复问题,使得彼此的利益冲突,由此形成的两套管理系统也会导致社区物业与居民的关系持续恶化。

2.2.3 奖励机制的不完善

在多组调研数据中可以发现,目前的智能回收系统更加注重垃圾分类的设计与投入,而忽视了完整激励体制的建立,这也是前期社区垃圾分类政策举步维艰的原因之一。在地区未强制实行垃圾分类回收政策之前,奖励机制的构建是培养居民养成自觉分类习惯的最主要手段。而现有的智能设备回馈奖励不及时、积分标准过高、奖励产品吸引力不足,这些问题都导致居民无法在期待时间界限以内获得满足感。长此以往,网络平台上的虚拟数字对居民将逐渐丧失吸引能力,居民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也将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消散,最终使得垃圾分类成为一时之热,不利于后期政策的严格落实。

3 锁金村社区基本介绍

3.1 社区概况

锁金村社区地处南京市东北部,位于钟山风景区及玄武湖风景区两大重要生态区的衔接地段。其基地位置风景优美,得天独厚,是体现南京“山、水、城、林”融会一体的最佳区位。其下共设包含锁金一村、锁金二村在内的7个社区,是南京市落实垃圾分类政策的重点关注对象。

3.2 社区垃圾回收现状

锁金村社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基础设施落后,场地内几乎没有固定垃圾投放点,虽设有多色分类垃圾桶,但几乎无人执行垃圾分类政策。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得知,锁金村社区的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占比较大,是造成垃圾桶污染、散发不良气味等社区环境污染问题的最主要因素。除此之外,社区内的垃圾桶数量也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经常出现垃圾堆积在地面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社区面貌。

3.3 社区整体居住环境评价

除垃圾问题外,锁金村社区的绿地面积也略显不足,且规划设计不到位,缺乏相应的后期维护,是受垃圾危害最大的部分。但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以锁金村为代表的老旧社区虽然基础设施普遍较差,但是其自发的核心凝聚力较强。居民在各楼间硬质地面上均摆放了大量种植有绿色植物的花盆,形成了一条具有老旧社区特色的亮丽风景线。由此为聚集因素,也增加了社区交流的机会,居民间的关系相较于新兴社区更为熟络。因此,针对锁金村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优化,应以此为突破口,以自发绿地为亮点,利用社区的核心凝聚力合理处理社区“垃圾—居民—绿地”的巧妙关系。

4 针对锁金村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优化建议

4.1 线上线下联合宣传

为激发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在方案落地之前,社区管理部门及设备公司应先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锁金村社区现有的良好区位关系,邀请其周边包括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高校以及中学的志愿者引入精准的政策理论与技术,组织动员事宜。包括在线下利用宣传栏公布信息,在社区出入口设立宣講牌并进行专人介绍,举行垃圾分类趣味活动,以及向感兴趣的居民进行单独讲解等方式。同时利用线上平台在社区服务群中提前通告,并通知平台部门做好回收工作之前的预热准备等。线上、线下同时联合开展,改变了传统宣传线上、线下分隔,工作流于形式,力度不到位等问题,确保有意愿的居民顺利完成前期准备,熟悉线上平台的操作流程,实现“社区—居民—公司”一心相通的局面,方便日后工作的落实。

4.2 线上申请与线下回收

针对其他老旧社区垃圾分类回收存在的供需不均的问题,此次系统优化摒弃了现有大部分垃圾回收系统“架空式”的线上平台使用方式。基于将线下交易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的O2O(线上到线下)商务模式,构建符合老旧社区垃圾回收现状的运营系统,让互联网作为线下智能回收的前台进行合理管控。改造后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需要用户提前一天在互联网平台进行申报,即虚拟“投放”,其后再进行社区的线下回收。简单的流程顺序的改变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得到各个社区的每日垃圾数量以及居民集中投放时间,从而布置合理数量的智能垃圾桶以及规划适宜的管理人员清收时间。除此之外,此类形式还采用现有蚂蚁森林、东东农场等程序的运营形式,通过丰富有趣的操作以及虚拟的机制奖励,调动居民的使用积极性。

4.3 全线下适老化特色回收链条

除此之外,考虑到老旧社区内存在部分独居的老年人。这类人群对手机等电子设备以及智能机器的接受能力较弱,但却多年来恪守中华传统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是老旧社区垃圾分类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主力军。因此,优化系统专为老年人开设了一条适老化的特色回收链条。每个社区建立一个共同的老年人回收账户,由社区专人负责,避开线上申请及智能机器使用流程,由相关人员直接代理进行投放,并通过登记基本信息进行线下积分,个人可通过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积分换取实品奖励。另外,还可以在季末等时间节点开展七大社区的专用账户评比活动,评选出最优秀的社区进行奖励等。

4.4 以废换新的快速奖励机制

针对传统奖励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此次方案也进行了相关的优化,顺应老旧社区绿地改造的意愿,提出了“以废换新、以灰变绿”的全新理念。结合老旧社区形式自由、各具特色的绿化特点,利用垃圾分类系统优化后产生的社区楼前空地,进行绿地分组设计,并通过垃圾分类的积分兑换制度,将绿地的管理权“承包”给社区居民。除社区内公用地块以外,社区还可购入花盆式的垂直绿化植物与室内植物,加入兑换奖励中。这种以垃圾置换绿植的形式,不仅解决了社区的垃圾回收问题,还从另一方面促进了社区的绿地修复,改善了老旧社区的整体生态环境,形成良性沟通。这也使得居民在享受良好生活环境的同时,可以迅速感受到垃圾分类回收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局部变化,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以其各自管理的绿地为傲,互相交流垃圾分类以及自我管理绿色空间的经验,无意识地参与到社区的环境治理之中,也使得垃圾分类真正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5 结语

随着垃圾分类试点城市的不断增加,垃圾分类回收政策已经从建议倡导逐步向强制落实转化。初步试行作为其中的过渡环节,起到了不可缺失的作用。这一阶段的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垃圾分类政策的最终结果好坏。本文从O2O的经营模式出发,以南京市锁金村社区为例,反思了老旧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现存问题;并利用老旧社区绿地系统自发性较强的特点,重新梳理了社区的垃圾分类流程,优化了切实可行的激励体制。以期实现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优化和社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其他老旧社区的改造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本刊编辑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J].当代农村财经,2018(12):29-36.

[2] 尚晓博,李开明,张朝升,张可方,荣宏伟.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与管理对策[J].生态环境学报,2011(20):386-396.

[3] 马磊,邓海荧.浅谈老旧社区智慧化改造方案[J].通讯世界,2020(01):55-56.

[4] 许开华,张宇平,赵小婷,程青民,欧阳铭志.回收哥O2O平台开启“互联网+分类回收”新模式[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5(08):25-28.

作者简介:杨思艺(2000—),女,河北保定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
专业运营垃圾分类回收模式推动呼和浩特市居民分类行为转变研究报告
不是后G20时代杭州市垃圾分类管理对策研究
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及建议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新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