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岳
【内容摘要】不同于传统的应試教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旨在帮助同学们通过语文课程学习,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掌握语文学习必备的方法技巧,具备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内心的文化认同感,坚定学生心中的文化自信。文言文教学作为初中语文课程体系的核心教学内容,在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将围绕“探究初中语文文言文的优化思路”这一教学话题,分析了现阶段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基于此,提出几点优化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优化思路 教学策略
文言文教学的范畴包括古文、古诗词等古代文学体裁的篇目,涉及到的篇目类型较为繁多,且由于文言文在当今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不多,因此,对于文言文中的字音字义、词语、特殊句式、古今异义等都是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难点。笔者根据调查发现,当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薄弱、听课兴趣不高、课堂互动性差、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等问题。由此可见,结合当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基本学情,及早制定出恰当可行的教学策略很有必要。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明确
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文言文教学时,更多的还是强调对中考常考必考篇目、名篇名句的认读与背诵环节。而对于古人的作文意图、思想情感,以及文中运用的巧妙的写作手法涉及过少。从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应该从之前的以背诵记忆为主的知识教学,逐渐过渡为对学生的方法教学、思维教学、能力教学。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增强其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2.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较低
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由于文言文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常见、常用,绝大多数学生都觉得文言文离自己还很遥远,实用性不高,且内容过于晦涩古奥,因而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启发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及时调整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全面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内生动力,激发学生多元潜在智能。
3.教学内容过于晦涩,形式过于单一
语文文言文是古人对于生活的描写与记述,其中还会掺杂着古人深刻的观点与见解,复杂的情绪与个人思想情感,这就使得语文文言文的内容往往很难读懂。当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大都是沿袭“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地位得不到有效凸显,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化,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优化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
1.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
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活化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氛围,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文言文的内生动力,让学生自发地去学,愿意学,并乐在其中。第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穿插古人逸闻趣事。穿插古人逸闻趣事能够将古奥难懂的文言知识与古人的实际生活状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够增强文言文文本内容的趣味性,使之更加生活化、现实化,这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消化与吸收。第二,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将晦涩艰深的文言知识通过具体的情境呈现出来,显得更加形象生动、真实可感。值得一提的是,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简单的提问式互动,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教学视频、教学图片等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例如,在学习《论语》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从“百家讲坛”上节选一部分视频在课堂上播放。还可以让几个同学将其中的内容以情景剧的形式表演出来。这对于降低学生的理解门槛大有裨益。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学理念上一个最大的先进之处就是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教学地位过于被动,教师才是课堂的主要推动者、实施者和执行者。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师生角色互换。例如,教师可以尝试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上台讲解《醉翁亭记》《小石潭记》这类山水记述性文章,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当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及时补足其中的问题与漏洞。与学生多交流、多反馈。
3.因文施教
文言文题材众多,不同的文本,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也大相径庭。例如:在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首先应该让学生多朗诵,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中的情感,体会作者的那种“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宽大胸怀,并在朗诵感知的过程中感受杜甫的人格魅力。力求在获取文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掌握不同体裁的文言文的阅读方式和方法。
总而言之,针对文言文这一教学难点,教师首先要准确掌握学生的基本学情,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要在核心素养这一目标为指导性原则,不断革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盛常清. 大语文观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思考[J]. 中学语文,2016(15).
[2] 李文英. 论在“大语文观”中加强初中“大阅读”教学[J]. 新课程(中学),2014(10).
[3] 薛乐乐. 解读与超越:名师关注文本之启示[J]. 语文天地,2019(09).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云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