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热奄包联合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2020-09-23 07:58陈立英陈佩怡赵梁艳陈文苑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3期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陈立英 陈佩怡 赵梁艳 陈文苑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热奄包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对震动感觉阈值(VPT值)的影响, 评价中药热奄包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DPN的疗效。方法 90例DPN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 每组3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 试验组给予中药热奄包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 对照组1给予中药热奄包外敷穴位治疗, 对照组2给予注射用胰激肽原酶肌内注射治疗。比较三组干预前后VPT值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 三组患者双足VPT值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三组患者双足VPT值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 且试验组双足VPT值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1与对照组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 明显高于对照组1的66.7%与对照组2的7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热奄包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DPN的疗效优于单用中药热奄包或胰激肽原酶, 可明显改善VPT值, 减轻临床症状, 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中药热奄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胰激肽原酶;震动感觉阈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3.067

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1], 多表现为多发性的周围神经损害, 以侵害远端神经为主, 同时累及近端神经 [2], 是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的主要原因, 由其引发的糖尿病足而致截肢的几率高达80%[3]。有研究[4]表明尽早筛查并干预糖尿病高危足患者, 能预防约 50%的糖尿病足或截肢的发生, 所以对早期特别是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ADPN)患者的诊治尤为重要[5]。VPT值可定量评估大的感觉神经纤维(Aα和 Aβ)功能[6], 这是一种无创、敏感性高、患者接受度高的定量感觉检查方法, 可及早发现无临床症状的DPN。胰激肽原酶是一种含有唾液酸的糖蛋白[1], 为推荐的改善微循环用药。本研究用中药热奄包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DPN, 并通过VPT值及症状变化观察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4月于本科住院的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分型标准的DPN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病程≤10年;VPT值为10~25 V;住院患者。排除标准:合并脑血管意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精神或沟通障碍及其他神经病变者;取穴部位皮肤完整性受损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 每组30例。试验组中, 男16例, 女14例;年龄42~70岁, 平均年龄(58.2±8.3)岁;病程5~9年, 平均病程(7.2±1.7)年;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2±2.8)%。对照组1中, 男15例, 女15例;年龄41~69岁, 平均年龄(56.2±8.8)岁;病程5~10年, 平均病程(7.2±3.3)年;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5±2.1)%。对照组2中, 男14例, 女16例;年龄40~69岁, 平均年龄(59.2±8.9)岁;病程4~10年, 平均病程(7.1±2.5)年;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1±2.6)%。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三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 包括:进行糖尿病相关健康教育、饮食与运动干预, 进行常规降糖药物治疗, 使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分别维持在5~7 mmol/L和7~10 mmol/L。试验组给予中药热奄包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①注射用胰激肽原酶(常州千紅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23177)40 μg 加入生理盐水2 ml肌内注射治疗, 1次/d;②中药热奄包组方:川芎、当归、黄芪、莪术、三棱、没药、何首乌、白芥子, 按一定比例混合粉碎成末封包, 使用前加热至约40℃, 取穴关元、气海、委中、涌泉外敷, 20 min/次, 1次/d, 持续治疗1周。对照组1给予中药热奄包外敷穴位治疗, 用法用量同试验组。对照组2给予注射用胰激肽原酶肌内注射治疗, 用法用量同试验组。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VPT值检测:由同一位高资历护士操作, 使用仪器感觉定量检查仪(英国亨特利R2型), 测定患者第一足趾趾腹的VPT值, 测3次, 取平均值。10~15 V为轻度异常, 16~25 V为中度异常, >25 V为重度异常, VPT值与患者足部感觉障碍程度呈正比[7]。②根据患者的自我评价和治疗前后VPT变化进行疗效评定。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干预后VPT值较干预前明显降低, 临床症状包括疼痛、烧灼与麻木感觉明显缓解;有效:干预前后VPT值无明显改变, 临床症状部分缓解;无效:干预前后VPT值无变化, 临床症状无缓解。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干预前后VPT值比较 干预前, 三组患者双足VPT值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三组患者双足VPT值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 且试验组双足VPT值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1与对照组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 明显高于对照组1的66.7%与对照组2的7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1各出现1例皮肤低温烫伤, 2 d后缓解, 三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DPN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多元论的发病观点正被大家所共识, 包括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所致的神经缺血、缺氧以及其他因素, 胰激肽原酶可扩张血管, 改善微循环, 激活纤溶酶, 降低血粘度, 激活磷脂酶A2, 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减少血栓形成, 利于神经功能及传输速度改善。

糖尿病在中医辨为消渴, 初以燥热伤津为主, 渐致阴精不足, 病久则气阴两虚及阴阳两虚, 其病位主要在肺、脾(胃)、肾, 尤以肾为关键。久病血脉失养, 经络不和, 可见肢体麻木、疼痛, 表现为DPN。中药热奄包疗法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热敷于穴位上, 热气使局部循环加速, 药性随之透入穴位, 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培元固本为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本研究取穴关元、气海、委中、涌泉, 具有补肾固本培元之功效, 热奄包组方:川芎、莪术、三棱、没药、白芥子、黄芪、当归、何首乌, 其中川芎活血行气, 莪术、三棱破血行气止痛, 没药散血去瘀、消肿定痛, 白芥子散结通络止痛, 黄芪补气固表, 当归活血补血, 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 综合效果可活血通络、行气止痛、补气固肾。

本研究通过观察中药热奄包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对患者症状及VPT值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干预前, 三组患者双足VPT值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三组患者双足VPT值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 且试验组双足VPT值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1与对照组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 明显高于对照组1的66.7%与对照组2的7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热奄包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DPN有效率高于单独使用中药热奄包或单独使用胰激肽原酶治疗, 说明通过该疗法使DPN严重程度得到了更好的改善, 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 中药热奄包与胰激肽原酶治疗DPN均有效, 且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中药热奄包制作使用成本较低, 治疗过程简单便捷, 治疗场所不限于医疗卫生机构, 为DPN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值得在临床及社区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中华内分泌代謝杂志, 2014, 30(10):893-941.

[2] 李璐, 王从容.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生物学标志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15):312-316.

[3] Boulton AJ, Vinik AI, Arezzo JC, et al. Diabetic neuropathies: a statement by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2005, 28(4):956-962.

[4] 李廷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进展. 右江医学, 2015, 43(3):369-372.

[5] 宋欢欢, 赵红如. 神经肌电图在检测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9, 27(8):602-606.

[6] 王婧, 张美林, 王芳, 等. 杵针对糖尿病高危足患者震动感觉阈值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针灸, 2018, 38(12):1255-1260.

[7] 区觉璋, 贾翔, 陈淑群. 桂哌齐特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震动感觉阈值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7, 23(3):349-352.

[收稿日期:2020-04-23]

猜你喜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参蝎止痛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
参蝎止痛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
参蝎止痛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
中药泡脚配合情志护理治疗中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黄芪泡服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5例临床疗效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
红外线照射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患者的疗效观察